年内26家上市公司终止定增 是危?是机?
2016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低迷,这使得不少散户和股市渐行渐远,同样面临危机的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然后,看似危机四伏的定增市场也许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莲花财经) 2016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低迷,这使得不少散户和股市渐行渐远,同样面临危机的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然后,看似危机四伏的定增市场也许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 26家上市公司终止定增 截至3月7日收盘,据数据统计,今年已有26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大多数上市公司给出的理由均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光明乳业、天喻信息、南华生物、宜安科技、东湖高新、国元证券、国投电力等明确表示因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股价过低而终止定增。 在终止定增的公司中,不少公司是在2015年市场强势上涨的背景下抛出定增预案,当时定增价格与现价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天喻信息在2015年6月12日披露定增预案,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为定价基准日,定增价格确定为25.30元/股,复牌后连续涨停,在6月18日冲击最高点44.65元/股。而截至2月29日天喻信息仅以12.28元/股收盘,当日晚间公司即宣布终止定增项目。 再如,光明乳业在2015年6月9日抛出定增预案,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2015年6月9日)为定价基准日,将定增价格确定在16.10元/股,随后股价一路向上。不过,在定增项目推行的过程中,A股却出现多次非理性杀跌。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光明乳业的股价一路下挫,截至2月26日收报10.76元,仅为其定增价的六成。无奈之下,2月29日晚间,光明乳业终止了其募资逾90亿元的定增方案,其表示因资本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决定终止2015年6月份披露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承诺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再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定增市场悄然生变 一位专注上市公司定增的私募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莲花财经小编表示,市场目前处于相对低迷,股价也处在低位,从再融资角度考虑,企业选择再融资的最佳时间点应为市场价格相对高位,如果市场持续低迷,企业只能选择终止定增方案。 当然,市场低迷并非终止定增的唯一要素,监管层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或也是一个原因。在去年10月底的保代培训会上,证监会关于非公开发行的三条窗口指导意见就传出:一是长期停牌(超过20个交易日)的公司,要求复牌后交易至少20个交易日后,再确定非公开基准日和底价,鼓励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这类交易如审核无重大问题,可直接上初审会;
[*]
二是董事会阶段确定投资者的,若投资者涉及资管计划、理财产品等,要求穿透,人数不能超过200人,不能分级; 三是募集资金规模最好不超过最近一期净资产(不强制要求,但会关注)。募集资金可以补流,但要测算合理性,测算过程可以用过去几年最高的收入增长率。
[*]
上述指导意见无疑改变了市场对定增的预期。重庆东金投资总监李剑认为,在监管层下发内部意见稿希望定增价格按照复牌后首日价格进行定价,等同于修改定增规则。上市公司定增难度会增加,资金方或提高考察定增项目可行性的力度,靠注入项目做大净资产但实质为公司带不来多大利润的定增将出现流产。 其次,对资金方进行了穿透调查等严格限制,等于升高了定增资金方的筹资难度,比如,很多投资定增项目的信托产品或基金产品名义上说投资者满足各种限定条件,实质仍是集合性理财产品,投资者不具备满足穿透调查的基本要求。 另外,行情的强弱决定了定增项目的吸引力。在行情弱势背景下,股价缺乏上涨动力,如果按照市价定增,未来限售期过后定增方能否安全退出,成了一个定增资金方不得不反复考量的因素,这也增加了定增成功的难度。 定增破发股“危”中有“机” 以上的文章内容探讨了近期上市公司终止定增项目的原因,证券时报·莲花财经小编意犹未尽。为了给投资者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小编认为在当前这个泥沙俱下的二级市场中,定增破发的个股或许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在上市公司定增顺利实施之后,如果二级市场股价持续破发,以前定增参与上市公司的各路资金陷入被套的尴尬处境,而且定向增发的股份一般有一定的限售期,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因此,当定增股份解禁期临近时,市场各方自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被套机构力挽狂澜的自救举措上,破增发价的个股也就有了反弹动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共计有177家上市公司定增限售股到期,平均每月近30家,而下半年更多,将有216家上市公司定增限售股到期,平均每月多达36家。 国信证券认为,由于历史数据样本显示是否有大股东参与定增对后续破发后的超额收益率影响不显著,因此从时间和价格两个角度,选择距离解禁日少于150天和最新价较发行价低10%以上的标的是个不错的方式。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感谢分享! 感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