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治家格言——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於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书籍也少著录。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内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据考证为唐朝宰相姜公辅编撰),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於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第一章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往而不来,非成礼也。
知恩报恩,风流儒雅,有恩不报,非成人也。
事君尽忠,事父尽敬。礼问来学,不问往教。
舍父事师,敬同於父。慎其言语,整其容貌。
善能行孝,勿贪恶事,莫作诈伪,直实在心,
勿生欺诳。孝心是父,晨省暮看,知饥知渴,
知暖知寒;忧时共戚,乐时同欢,父母有疾,
甘美不餐,食无求饱,居无求案。闻乐不乐,
闻喜不看,不修身体,不整衣冠,得治痊愈,
止亦不难。弟子事师,敬同於父,习其道也,
学其言语。黄金白银,乍可相与,好言善述,
曼出口舌。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
一日为师,终日为父;一日位君,终日为主。
2.2 第二章
教子之法,常令自慎;言不可出,行不可亏。
他篱莫越,他事莫知;他贫莫笑,他病莫欺;
他财莫取,他色莫侵;他强莫触,他弱莫欺;
他弓莫挽,他马莫骑;弓拆马死,偿他无疑。
财能害已,必须畏之;酒能败身,必须戒之;
色能招害,必须远之;愤能积恶,必须忍之;
心能造恶,必须净之;口能招祸,必须慎之。
见人善事,必须赞之;见人恶事,必须掩之。
邻有灾难,必须救之;见人打门,即须谏之;
意欲去处,即须番之;见人不是,即须教之;
非是时流,即须避之。罗网之鸟,悔不高飞;
吞钩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
祸将及已,恨不忍之。其父出行,子须从后;
路逢尊者,齐脚敛手;尊人之前,不得唾地;
尊人赐酒,必须拜寿;尊人赐肉,骨不与狗;
尊者赐果,怀核在手,苦也弃之,为礼大丑。
对客之前,不得垂涕,亦不漱口。记而莫忘,
终身无咎。
感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