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心理透视:抢的毛病从哪来的
我们的生活似乎和“抢”字有着不解之缘:上车、去银行办事、买票、使用公共厕所等需要排队的时候,很多人都“抢”为人先,生怕自己落后;超市某种商品打折时,有人就一窝蜂抢购,无论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街上一有活动,免费赠送物品,大家就会把摊位围得水泄不通,抢着领取……在国外,中国游客也给人留下争先恐后的印象。 可以说,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跟“抢”字关系密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研发部主任肖震宇认为,这和国人内心的恐慌心态密不可分,而恐慌源于缺乏安全感。纵观近现代中国史,国民一直处于天灾人祸的状态。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解放战争,民众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保证自己的温饱。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等动荡,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民才真正过上了稳定富足的生活。其实,我们中国人真正过上好日子,算一算也就就三十几年的时间。 在这些动乱中,逐渐形成了稀缺感、不安全的国民性。比如,在“文革”时期的年轻人,完全处于一种“丛林法则”状态的生活环境,大家的物质生活都很匮乏,必须通过争抢来为自己赢得一定的利益,否则就会蒙受重大损失。而且,处于动乱的社会,所有人只满足于最低限度的生存,其他社会规范则不再重要,公德、公民素养等方面的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而那一代的年轻人——现在五六十岁的大叔、大妈们,就把自己青春期时内心的那种不安全感延续到了现在,变得凡事喜欢争先恐后。而且,这种不安全感已经深埋在心底,与个人学历、地位关系不大,甚至有一些大学教授也会加入到“抢东西”大军中。此外,这种不安全感还表现在喜欢收集东西、不愿意把没用的物品扔掉,觉得家里的东西总归都用得上,扔掉太可惜等方面。 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非常稳定,各种生活物资也非常充足,没必要再抢东西。比如,我国近年来发生地震、洪水等灾害后,国家会积极调拨物资,帮助民众脱困,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物质生活不够丰富。肖震宇建议,大家要积极去做自我心理的调适、修身养性、安静下来审视自己青春期时的生活,努力排除自己年轻时的不安全因素,不要让争抢的生活方式束缚住自己的心灵。▲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分享,学习中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老师分享,辛苦了 感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