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一击必杀”
在投资中,要努力寻找真正优秀的标的,而不是盲目地买入一大堆一般的资产。 陈嘉禾 在大山倍达所创立的极真空手道里,有个精神要点是“一击必杀”,即要求运动员将力量和速度发挥到极致,一击而打倒对手。其实,在投资中,我们也需要这种“一击必杀”的精神,即努力寻找真正优秀的标的,而不是盲目地买入一大堆一般的资产。 平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投资者说,某个资产前景不错、估值又不贵,可以买入。典型的例子有,“这个地区的地产还要升值,趁现在买入还来得及”,“这个股票估值在行业平均水平、基本面有爆发迹象”,等等。 但是,这种投资充其量只能算是“相对的好”,并不能算是“真的好”。也就是说,这种投资只是好于一些较差的投资,而并不是几乎可以一击必中的机会。这和50元的纸币虽然比10元要好,但还是比不上100元,是一个道理。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在做投资的时候,缺乏足够的耐心去搜索真正的好机会,普遍觉得某个机会还算不错以后,就迫不及待的作出投资决策。结果,他们并没有等到最优秀的机会,而把自己的现金和精力白白地浪费在那些一般的机会上。 不妨看几个例子。 一个城市某个地段马上要通地铁,看上去还不错吧?可是附近房子的房价却可能是年租金的50倍。一只A股股票前景不错,估值15倍市盈率,看起来还不错吧?可是如果香港有类似的股票,估值却只有5倍呢? 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虽然已经达到2.7%,但有可能下降到2.3%,听起来还不错?可是40bp的空间,真的能算是很大吗?难道我们找不到比它更好的机会吗?分级基金A端的价格似乎在资产荒和利率下行的双重利好下一路上涨,可是现在它们1元左右的价格,和1年前0.75元左右的价格相比,又怎么样呢? 所以,如果想取得超凡的投资回报,投资者就需要耐心搜索超凡的投资机会。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问,好机会当然很重要,可是这样“又好又便宜”的机会真的会来吗?这个问题就牵涉到一个资本市场的特质:严重的不稳定性。 按索罗斯的理论,资本市场天生存在不稳定性,这是人性本身存在的认知缺陷导致的。也就是说,“天生稳定的、均衡的资本市场”,其实是不存在的。 当看到马路上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时,家庭和公司里有人为了琐事争吵时,我们就应该理解,这个世界是有多么的混乱和不完美,而这种混乱和不完美,迟早会体现在资本市场里。它们极端的显现状态,就会造就极端的价格:也许是极端癫狂的泡沫,也许是极端完美的机会。 所以,巴菲特经常在自己的投资组合里保持大量的现金,并以此获得了更加丰厚的回报。这绝不是因为他认为现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能跑赢自己投资组合中的公司股票(实际上巴菲特十分肯定的认为,长期来看现金是最糟糕的资产之一),而是因为他明白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会持续不断地给他带来完美的投资机会,使他有机会“一击必杀”。 回顾一下过去几年的资本市场:2011年和2015年的分级基金A端、2013年下半年的长期债券、2014年的A股、2016年上半年的H股,都是可以让投资者“一击必杀”的机会。它们的价格已经足够低、基本面也足够好,同时市场上都是哀鸿遍野、几乎没有人盈利(这也就意味着很难再有卖盘)。这样的机会居然在6年里出现了最少5次,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什么吗? 然而,在机会显现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已经不能再有效的买入了,因为他们的精力已经分散消耗在了之前那些“不那么坏”的机会上。只有那些对资本市场不稳定性有充分了解并为此耐心准备的投资者,才能在机会来临时一击即中、一击必杀。他们长期的优异回报,也就在这些频频出现的“极端事件”中逐步累谢谢楼主分享! 多谢楼主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