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以改革促协同
天津 以改革促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本报天津2月21日电 (记者卫庶、杨彦)地相接、水相连、人相亲,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紧邻,很长时间却一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今年2月4日,正月初八,三地主要负责人齐聚通州,签署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在交通、生态、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8个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据天津武清区委相关领导介绍,事实上,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三地便以人才合作为突破口,实现了区域内人才引进互融互通,人才评价互认互准,人才培养共育共培,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此次协议签订,更意味着这一区域将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试验田”。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被赋予“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如果囿于局部利益,计较一时得失,‘桌子底下放风筝’,就很难协同。”天津市党政一把手均表示,“天津必须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在协同发展中定位天津角色、展现天津作为、作出天津贡献。” 交通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加速打造,(北)京(天)津保(定)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统筹三地城际铁路的投资、建设、运营问题。为解决困扰多年的因规划建设不同步而导致的省界断头路问题,天津与京、冀分别签署了高王、仓桑等公路接线协议。 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天津市与河北省沧州市、唐山市分别签订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2015、2016年每年支持资金4亿元,用于当地燃煤设施和散煤治理。推动建立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河北省达成一致,即将签署协议。 产业发展力求规划同图、目标同向。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和合作共赢理念,天津与京冀两地在联合打造产业对接平台、联手搭建产业创新平台、联合共建新型产业链等方面达成共识、取得成效。2014年至2016年,京冀企业在津投资项目达到4865个,累计到位资金5226.7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的44%。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超过2600个,累计到位资金1300多亿元。 “推进区域协同,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协同。从天津到北京,坐城铁仅需半小时,两城的同城效应,就硬件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在软件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天津采访时,许多人都向记者表示,“真正的难点还在体制机制创新,如教育、医疗等一体化政策,跨省市投资、产业转移接续等利益分配共享机制。” “我们会把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摆在首位,进行重构性改革,破除影响一体化的各种壁垒。并且,以改革的力度参与协同、服务协同,最终受益协同。”天津市委主要领导态度坚定。去年12月16日,为有效解决引进北京企业的职工子女就学问题,天津滨海新区与京津两市教委签订了《关于京籍中小学生随迁在滨海新区就读有关政策协议》,在滨海新区开设教育“北京班”,将在学籍管理、考试招生和学业成绩等政策方面做出特殊安排。
感谢楼主的分享 谢谢楼主的分享 谢谢楼主的分享 天津板块有希望吗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感谢楼主的分享!辛苦了!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