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能说的谋臣:忽悠周瑜孙权,把东吴往坑里带
一年一度的春晚让全国人民知道了“忽悠”一词。“忽悠”,来自东北方言,原本指的是“能言善谈”。后来经过赵老师等一再推广,又有了“欺骗”的含义。其实呀,这个词有两重内涵,第一重就是“会说,爱说”。在这基础上就看你“说”的结果了:如果结果是自私自利,那就是“欺骗”;但是如果是互利共赢,那还可以理解为“游说”。说起游说,那可有的说了。从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到战国时期七国谋士纵横,都少不了“忽悠”,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战国策》来记载这些以三寸不烂之舌而撬动天下的策士。说起策士,自然也少不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孔明。如果说春晚的赵老师用“在十分钟内不把他摆平,我就没法跟你们俩再当教师爷了”表明自己本事高超的话,那么再套用赵老师小品中的一句台词“师傅,您的忽悠智商太低了”来形容他与诸葛亮的差距那是再好不过了——赵老师是把范伟忽悠住了,而诸葛亮则是把一个国家都忽悠住了。走投无路曹操率领大军直下荆州,荆州刘琮不得已投降。人家刘琮可以投降,因为与曹操远日无怨,近日无仇,可是刘备不行,当年在刘备最潦倒的时候(被吕布屡次击败)曹操救了他,还引荐给了皇帝,这才使他一再宣称的汉室宗亲地位得到确认。没想到这个“大耳贼”(吕布语)竟然因为什么“衣带诏”加入反曹联盟,进而又杀掉了车胄,公然叛逃进曹操死地袁绍的阵营。袁绍败退,刘备又跑到荆州求刘表。。。总之,这个刘备在曹操眼中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是非杀不可的。现在刘表也垮了,刘备举目望去,发现仅有江东六郡可谓避难之所。没办法,只好再屈膝投靠孙权。正巧孙权也有意联合刘备——打不打曹操先不说,反正有个盟友未来跟曹操开战总也算得不是孤军奋战。于是两人神合。孙权派来了鲁肃,刘备派去了诸葛亮。双方商谈合作事宜。诸葛亮明白,现在孙权还心思不定,所以不知道以什么形式结盟。最主要的,孙权还没下定决心与曹操开战,如果孙权最后决定投降,那么一切努力都将白费。所以,忽悠孙权与曹操开战的事摆上议事日程。忽悠孙权你要忽悠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这个人。从性格的弱点入手。那么诸葛亮第一次见孙权,又如何了解他呢?这难不倒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会相面。诸葛亮跟孙权相了相面,发现孙权长得很奇特——“碧眼紫髯,相貌堂堂”,就是说孙权蓝眼睛紫胡须(很多人认为孙权是混血儿,但是遍查他父系母系没有外籍,所以可能是基因变异),俊朗非凡。正是这样的相貌,给了诸葛亮一个暗示——这不是一个普通人,性格高傲。这恐怕就是他的弱点,所以要用激将法。略为寒暄后,孙权马上直入主题:曹操带了多少军队和将领?来江东目的如何?——“曹兵共有多少?”、“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应该来说这两个问题最为重要,孙权一下子抓住了主要矛盾,这也照应了出孙权并非一个普通人。关于曹操的军队,《三国演义》这里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曹操自己说“计水步兵马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且不论历史上真正的赤壁大战曹操带领多少兵马,书中是描绘他带领了八十三万。我们根据小说的逻辑,推定这应该是真的。曹操是讨吕布,灭袁术,伐袁绍一路而来,不断收编敌兵——光袁绍就有七十万大军——故而可知曹操军队八十三万属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