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这些公司被机构扎堆看好
固态电池被视为推动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储能领域乃至航空航天等众多行业变革的关键技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规模商业化应用。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或将超过400亿美元,CAGR达180%。亿纬锂能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28家,其中,买入评级21家,增持评级7家。
布局进展:公司的半固态电池为固液混合的半固态体系,目前已完成了部分产品开发。基于50Ah软包电池半固态电池,可实现330Wh/Kg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已开展聚合物类固态电池的研究,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室温下的稳定运行,将在微型电子产品中实现应用。
新宙邦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27家,其中,买入评级17家,增持评级10家。
布局进展:半固态电池仍然需要使用电解液与固态电解质配合,目前现有产线可以生产,同时公司在固态电解质领域的研究投入多年,公司的参股公司深圳新源邦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全体系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测试及生产平台,并已实现吨级量产和销售。
龙佰集团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24家,其中,买入评级16家,增持评级8家。
布局进展:公司是致力于钛、锆、锂、钒、钪等新材料研发制造及产业深度整合的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固态电池、钠电池及氢能源方面均是公司产品下游应用领域。
容百科技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9家,其中,买入评级13家,增持评级6家。
布局进展:公司已成功开发多款适用于半/全固态电池的高镍/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中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配套的电池产品已应用于终端客户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获得行业头部客户充分认可。同时,公司也已完成硫化物、氧化物等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开发,并且成功开发湿法、干电极制备固态电解质膜技术,已与海内外客户展开合作。
国瓷材料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8家,其中,买入评级12家,增持评级6家。
布局进展: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基于国内主流技术路线针对其中的固态电解质材料进行了全面布局,目前正在配合客户进行产品验证,将会结合行业需求推进项目产业化。
中天科技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6家,其中,买入评级12家,增持评级4家。
布局进展:公司前期已经布局固态电池研究,目前基于已有产线半固态电池已经中试完成。
璞泰来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5家,其中,买入评级9家,增持评级6家。
布局进展:公司在硅基负极、半固态及固态电池负极、生物质石墨、软碳、多孔硅、复合负极等新兴技术路线方向上坚持研发布局。
珠海冠宇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5家,其中,买入评级11家,增持评级4家。
布局进展:半固态电池是在常规锂电池中用固态电解质部分替代液态电解液,公司具备相关产品的技术,但目前未进行量产出货。另外,公司固态电池目前仍在实验研发阶段。
厦钨新能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4家,其中,买入评级7家,增持评级7家。
布局进展:公司主要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开发。
国轩高科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3家,其中,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6家,中性评级1家。
布局进展:公司发布超快充G刻电池、星晨电池与全固态金石电池电池。
中科电气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3家,其中,买入评级9家,增持评级4家。
布局进展:当前固态电池有多种技术路线,不同技术路线对负极材料需求有差异,包括硅碳负极和锂金属负极等负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可以应用。针对固态电池不同的技术路线,公司在相关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方面均有开发和产品布局。
蔚蓝锂芯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1家,其中,买入评级5家,增持评级6家。
布局进展:公司目前尚未生产固态电池,但已积极开展固态/半固态电池的技术与产品研究。
先导智能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1家,其中,买入评级8家,增持评级3家。
布局进展:公司能够提供固态电池整线设备,目前已获得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固态电池关键设备订单。
赛力斯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0家,其中,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4家。
布局进展:参股公司TeraWatt Technology致力于研究固态电池相关技术,产品计划应用于消费电子、无人机和电动汽车等市场。
星源材质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10家,其中,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4家。
布局进展:中长期来看,市场主流的液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依然需要使用隔膜。同时公司研发团队开发的固态电解质复合隔膜具有优秀的电化学性能,能满足海内外多家电池头部企业和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厂商客户的技术要求。目前公司与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FREYR Battery Norway AS等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广汽集团
近六个月机构研报数9家,其中,买入评级5家,增持评级4家。
布局进展:公司宣布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取得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量产的关键技术突破。该项成果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三大核心优势,为车规级全固态动力电池的量产应用奠定基础及降低综合制造成本,并预计2026年装车搭载昊铂车型实现量产。
谢谢楼主的分享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