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窍门为上 发表于 2013-7-16 09:21

读懂“信息消费”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多项举措。权威人士表示,信息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到2015年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包括三网融合、金融IC卡、移动转售、内容提供商等多个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宽带中国:4G牌照或年内发放

“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将有望加快城市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推进光纤入户和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商用。
分析人士认为,4G牌照或年内发放,这将极大促进通信产业提速。在TD-LTE二季度招标结果刚刚出炉之际,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有望进一步提升业内对4G商用的预期,4G产业提速将对中国移动、大唐电信、中兴通讯等公司构成正面影响。
此外,业内普遍认为,IPv4地址的提前告罄将加速IPv6的发展,IPv6是目前唯一能解决IP地址短缺的可行途径,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美国、法国、日本等多国的IPv6渗透率已超过2%;我国的IPv6渗透率仅为0.48%。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推进商用网络向IPv6的升级改造。紫光股份、烽火通信、星网锐捷、综艺股份等是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
三网融合:设备投资需求巨大

会议同时提出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分析人士认为,三网融合将实现对广电、电信业务对等双向进入,逐步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虽然要达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的目标还需时日,但地方有线运营商利用覆盖优势与运营商争夺宽带存量市场动力较大。随着智能电视需求快速发展,有线运营商可充分发挥网络覆盖优势,通过双向网络改造,捆绑发展宽带业务,对电信运营商宽带市场形成蚕食。
三网融合将带来大量设备投资需求,其中就广电网升级改造而言,在前端设备、接入网和终端市场三个部分,业界预测2013年至2015年的市场规模分别可达130亿元、320亿元和1000亿元,合计超过1400亿元。同洲电子、数码视讯、佳创视讯、广电网络等公司是该领域的上市公司。
移动转售:垄断局面或有改观

会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据了解,未来中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市场空间至少有300亿元规模。一旦虚拟运营商正式杀入市场,国内三大运营商所“垄断”的电信服务会有一定程度的改观。目前看来,有入局移动转售市场意向的60多家民营企业。A股中相关领域的公司涉及二六三、恒信移动、国脉科技。
金融IC卡:验证进口替代逻辑

会议提出,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国家在前期的一系列政策已经明确提出要逐步使用金融IC卡芯片,进口替代将是行业高增长的主要逻辑。目前产业链中主要涉及同方国芯、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等公司。
以同方国芯为例,公司是国内金融IC芯片设计的龙头企业,前期主要做身份证的IC芯片,近年来其芯片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业内人士认为,同方国芯的金融IC卡芯片将在明年开始大规模使用,恩智浦在国内金融IC芯片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望被打破。值得一提的,公司目前在居民健康卡芯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业内之首,且该业务的毛利要远高于公司的身份证和手机SIM卡业务,居民健康卡有望给公司下半年的芯片业务带来极大的利润贡献。
内容服务:传导效应不容忽视

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一环,信息消费最终要提供给用户实实在在的优质内容。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其传导效应值得投资者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加强信息消费的内容建设,需要加强数字文化内容的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投送平台,丰富文化信息的资源供给。这将大大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的消费。就内容提供商来说,平台类的企业有百事通和乐视网,而在内容上有奥飞动漫、新文化等。股

阴线 发表于 2013-7-16 10:04

谢谢分享。

王者之道 发表于 2019-1-24 05:08

谢谢楼主分享!

自在沃龙 发表于 2013-7-16 10:05

谢谢分享

金色十月 发表于 2013-7-16 10:17

谢谢分享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0:37

程峰 发表于 2013-7-16 10:41

三网融合、金融IC卡、移动转售、内容提供商等多个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1:34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1:35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1:35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1:35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1:35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1:47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1:47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1:47

刘学生 发表于 2013-7-16 11:47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读懂“信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