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标签可以更美丽
“中国特色”的标签可以更美丽作者:黄慧敏2013年08月01日 近日,一名新同事在发现中国政府官网的记者会实录“遗漏”了发言人就个别敏感问题的表态时很是意外,惊讶地问我为什么。当时,我老实地如是回答。两年前初到北京,我也曾对中国政府部门与官媒选择性遗漏重要消息和讲话深感不解。但经过两年的洗礼,这种不解正逐步地被我接受为常态。积累了上千年的文化历史,从三皇五帝到民国时期,再到当前的红色江山,中国人继承了某种思维模式和价值观,而独有的历史社会经历也让中国人塑造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生活中很多事物,因此都被冠上了 “中国式XX”的名号。不顾红绿灯,凑足一撮人就过马路被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翻越马路护栏叫“中国式跨栏”;为维护街道秩序而对非法小贩动粗则是“中国式城管”。中国官媒今年初在报道全国政协会议时,还抛出了“中国式政治智慧”。从外人的角度审视这个国家,可被形容为“中国式”和“中国特色”的事可还多着了。微博删帖、逐字背稿的研讨会、几乎人人都投赞成票的选举等都相当“中国”。部分中国舆论对“中国式”和“中国特色”的提法颇反感,认为这是乱贴标签。有者惯性地以“国情不同,应予尊重”为挡箭牌,将一切批评挡在门外,或是“杀气腾腾”地反攻异议者恶意中伤,以此封堵他人之嘴。曾有读者来邮交流,指外媒揭发的制度弊端固然存在,但因批评者是外国人所以让他心里不是滋味。批评从外人口中说出总是比较刺耳,而确实也有些人是带着有色眼镜打量中国。不过如能敞开胸怀聆听,批评声即便真有恶意,却也可起警醒作用。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个“沉睡的巨人”,“一旦他醒来,将会震撼世界”。这个巨人,现在已苏醒,而世界不论愿意与否都不得不以放大镜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中国对内和对外的政策都是外界讨论的焦点。不过不幸的是,因为“沉睡”多时,中国国内有很多制度建设还相对落后,暴露在放大镜下的是那许许多多碍眼的突出问题。司法制度的不健全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上访户,户籍制度的局限令大批农民工无所适从,制度内的监督不严让腐败问题难除病根,这例子可说是数不尽。中国当前面对的发展挑战,从未有其他国家经历过。外人固然会做比较,指出中国当下有哪些环节还不如其他制度做得好,但具体的路,还需中国自己探寻。中国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去找这条路,而这包括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外界的质疑,聆听不同的声音。目前被套上“中国特色”的事与物或许多数为负面的,可是细心观察,不少“中国特色”其实已在朝更好的方向前进。尽管安装位置有欠理想,但北京路口已可见更多的红绿灯;虽然贪官依然可见,但旅游业者反馈公款出游已有所减少;虽然蓝天始终难见,但至少治理污染的政策出台了一个又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体积”,中国这个巨人的每一动作、每一反应可想而知都格外缓慢。不过只要有自信和决心,“中国特色”的标签可以更美丽、更正面。至少当下收拾着行囊,准备调回新加坡的我,选择相信。{:soso_e179:}
{:soso_e163:} 这里是zhong guo 感谢你的分享。问安! 谢谢分享 不断进步 财源滚滚 真精神!!!!!! 强烈的支持你。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