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儿马甲 发表于 2013-8-11 00:39

剑桥趣闻散拾

剑桥趣闻散拾 Cambridge名称的由来
  尽管剑桥的学术源远流长,实力雄厚,成果辉煌,但时至今日,Cambridge 这个名称的由来问题,却尚未解决,争议尚存。有一点是明确的:Cambridge这个名称与流经该地区的这条河有关。然而历史上曾有好几个世纪,这条河一直叫作Grant(格兰特)或Granta(格兰塔),而不是叫作现在的Cam(康河或剑河)。现在,Granta已被认为是剑河的一条支流。  据考证,英国早期的编年史对该地名的提法不一。大约在公元730年,比德(Bede)用过Grantacaestir;而克劳兰德(Crowland)的菲利克斯(Felix)在公元745年用的是Grontricc;再后来,在公元875年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人们发现该地名写成了Grantebrycge。据说,这是将河名与桥连成一个单词使用的首例。到了1050年,该地名被写成Granteceaster。但从1107年起,它被写成了Cantabrigia(拉丁化了的名称)。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G. Chaucer)在十四世纪晚期写过一首题为Reeve`s Tale的诗,其中的第一行就提到了剑桥这个地方,用的是Cantebrigge。在此后的岁月里,该地名曾出现过Caumbrigge,Caumbrege和Camberage等不同的拼法。1478年,该词拼成了Camebrygge。直到伊丽莎白时期,现在的拼法,即Cambridge,才正式确定下来。  剑桥大学的诞生  谈起剑桥大学的诞生,不能不提及牛津大学。公元1209年,牛津大学的学生与牛津镇的居民发生冲突,导致三名学生被市民绞死。暴力事件发生后,牛津大学人心惶惶,部分学生、学者悄悄收拾起行装,逃离牛津,来到位于一片辽阔的沼泽地边缘的小镇—剑桥,安顿下来。  这些学生、学者为什么要逃到剑桥?难道他们知道当时的剑桥已有学生、学者团体在等候他们?或者是因为他们已了解到剑桥教区的围墙内已有学术机构存在?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在20年后的1229年,办学历史比牛津更久的巴黎大学,也出现了学者成批投奔剑桥的情况。莫不是在这短短的20年间剑桥的学术就赢得了盛誉?或者是因为这种盛誉由来已久?诸如此类的困惑之所以得不到消除,是因为剑桥大学的档案在1261年被暴动的剑桥市民给烧毁了。  不过,尽管疑云团团,今天的人们,包括所有的剑桥人,都已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剑桥大学的历史是从1209年开始的。  Town and Gown(市民与学人)  用Town and Gown表示市民与学人,从修辞上讲,是换喻(metonymy),即用市镇(town)指代生活在该市镇上的居民,用学人身上穿的长袍(gown)指代学人。由于修辞手法的使用,加上这两个词又相互押韵,所以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这是题外话。  像牛津一样,剑桥大学自创立之日起,学人与市民的矛盾便不断发生。据历史记载,严重的冲突至少发生过两次。1261年,市民发生暴动,烧毁剑桥大学的档案和部分财产。事后,国王亨利三世派三名法官对16名市民和28名学人进行了审判。结果是:那16名市民被全部处以绞刑,而28名学人则得到了国王的宽恕。1381年,受农民起义的影响,市民冲进剑桥大学圣·玛丽大教堂,再次烧毁大学及学院的文档,毁坏大学的财产。他们强迫大学校长及各学院院长放弃特权,遵守习惯法(the common law)。但是,他们的暴动被镇压了。随后,市镇官员被召到威斯敏斯特(英国议会所在地),受到处罚,而校方的特权却有增无减。经国王恩准,剑桥大学校长不仅有权对奸商及任何市民在经营活动中克扣分量、掺杂使假行为进行起诉,而且还有权处罚干扰淡水供应或在瘟疫流行期间推波助澜的任何人。 此外,剑桥大学校长还可以对集市贸易中出现的诉讼案件行使裁判权,并凭借自己本身的头衔,顺理成章地成了宗教法官,有权审判涉及学者道德和纪律的一切案件,还可以鉴定遗嘱。这些特权虽然保证了学者的利益,但同时也更加激发了市民对学校的不满情绪。所以Town 与Gown之间的磨擦一直不断。直到1856年,国会通过了剑桥裁定法案(the Cambridge Award Act),取消了剑桥大学校长的各种特权,同时也规定了市政会(Town Council)对剑桥大学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市民与学人的矛盾。  今天的剑桥,市民与学人和睦相处,互惠互利。市政为剑桥大学的发展创造美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剑桥大学也在加速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为社区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因此,今天的Town and Gown 虽词形依旧,但旧词已富有新意了。  关于剑桥与牛津  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名校,可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两校自十三世纪以来,学术、人才交流不断,交往合作友好默契。尽管如此,它们之间的竞争也一直是激烈的。竞争不是坏事,它是进步或创新的动力。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相互的竞争,才使剑桥和牛津这两所大学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  有竞争必然就有矛盾。中国有句古话:文人相轻。虽不敢说这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我发现至少剑桥和牛津学人之间多少存在这种情况。据说剑桥的学人至今还为牛津大学的历史早于剑桥这一史实而闷闷不乐,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处之,甚至连牛津大学的名字也不愿提,不得不提及时,则以The Other Place(另处)代之。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教堂里唱诗班席位上方的挑棚上,分别画有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徽章。不过,这两个徽章中均增加了一本书的图案。牛津大学徽章中的书是打开的,而剑桥大学徽章中的书则是闭合的。因此,牛津人说,剑桥人无知,因为他们的书总是合的;剑桥人则说,牛津人懒,因为他们的书从来不翻。  剑桥名人  剑桥大学迄今已出了13位英国首相,9位坎特伯雷大主教,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因此,要想把出自剑桥或与剑桥有关联的名人一一罗列出来,那非得出一本厚书不可,远非本文力所能及。下面的名单信手拈来,他们也只是剑桥名人中的一部分,不好说有没有代表性。  王家及政界  国王爱德华七世,丹麦女王玛格丽特(Margarethe),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爱德华王子,护国公(Lord Protector)奥利佛·克伦威尔(剑桥本地人,于1616年4月23日进入剑桥大学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Sidney Sussex College),莎士比亚正好在这一天逝世。),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位总督蒙巴顿勋爵(Lord Mountbatten),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等。  诗人、剧作家及作家  拜伦、丁尼生、威廉·华兹华斯[他在The Prelude(序曲)中写到了在剑桥的生活情况]、柯勒律治、约翰·弥尔顿、托马斯·格雷、埃德蒙·斯宾塞、罗伯特·赫里克、克里斯托弗·马娄、约翰·弗莱彻、弗朗西斯·培根、约翰·屈莱顿、查尔斯·金斯利、萨克雷、A.E.豪斯曼、A.A.米尔恩、鲁伯特·布鲁克、西格弗里德·萨松、E.M.福斯特、克利斯托弗·伊舍伍德、J.B.普里斯特利、C.P.斯诺(既是小说家又是物理学家)、西尔维亚·普拉斯、汤姆·夏普等。  科学家和哲学家  牛顿(剑桥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假如剑桥大学有史以来仅仅只培养出牛顿这一个学生,那也是值得的,因为,如果没有牛顿,人们所熟悉的20世纪就不会出现。)、威廉·哈维(血液循环发现者)、罗伊·卡尔恩及特伦斯·英格利希(外科移植专家)、查尔斯·达尔文、德西德里斯·伊莱斯莫斯(Desiderius Erasmus,改革者,把希腊文教学介绍到剑桥的人。据说,他对剑桥的生活颇有微词,抱怨剑桥的酒喝起来像醋,啤酒更糟糕!不过,他挺喜欢剑桥的女人,说剑桥的女人吻起来挺惬意(Nice to kiss)。),卢瑟福勋爵(Lord Rutherford,20世纪30年代分离原子的带头人)、查尔斯·巴比基(Babbage,第一台计算机制造者),弗兰克·惠特尔(喷气式发动机发明者)、弗朗西斯·克里克及詹姆斯·沃森(解开DNA分子结构之谜)、马丁·赖尔(Martin Ryle,用射电天文学研究宇宙星系的先驱)、斯蒂芬·霍金、经济学家凯恩斯、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等。  文艺、新闻界  女演员埃玛·汤普森、作曲家拉尔夫·沃恩·威廉斯、男演员伊恩·麦凯伦(Ian Mckellen)、约翰·克里斯(Cleese)、彼德·库克、蒂姆·布鲁克-泰勒(Tim Brooke-Taylor),播音员阿拉斯泰尔·库克(Alastair Cooke)、大卫·弗罗斯特、班巴·盖斯科恩(Bamber Gascoigne)、克莱夫·詹姆斯,记者凯瑟琳·怀特霍恩(Whitehorn)、琼·贝克韦尔(Bakewell)、杰梅恩·格瑞尔(Germaine Greer)等。  体育界  奥林匹克运动健将伯利及哈罗德·亚巴拉汉斯(Lord Burghley & Harold Abrahams)、国际橄榄球选手(剑桥大学已有300多名橄榄球选手获得了国家级比赛奖)米基·斯蒂尔-鲍吉尔(Micky Steele-Bodger)及罗布·安德鲁(Rob Andrew)(他们曾50多次为英格兰夺得桂冠)、国际及奥林匹克划浆能手爱德华·贝文(Beven)、詹姆斯·克劳顿(Crowden)、伊恩·沃森(Ian Watson),板球明星杰克·霍布斯(Hobbs)、迈克·阿瑟顿(Atherton)、彼德·梅(Peter May)、迈克·布雷亚历(Brearley)、兰吉特·辛(Ranjit Singh)等。  此外,还有伦敦交易所创办人、证券之父托马斯·格雷沙姆(Thomas Gresham),哈佛大学捐赠人约翰·哈佛,等等。  关于桥的故事  剑桥镇上的桥不仅多,而且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也是剑桥大学的一景。因此,关于桥的故事自然就少不了,版本也挺多。  叹息桥(The Bridge of Sigh)  在剑桥大学所有的桥中,叹息桥的名气最大。据说,维多利亚女王参观这座桥时,赞叹不已:“这么秀丽!这么别致!”  叹息桥位于圣·约翰学院,建于1831年,连接了该学院的老院(The Old Court)与新院。它类似一座廊桥,分上、中、下三层。下层是半个椭圆形的桥孔,横跨在剑河上;中间是一条通道,即长廊。与其它长廊不同的是,它的道面不是平直的,而是拱形的,行人过桥要上下坡。桥的两边是半封闭的,相互对称的五对用钢筋拦护的拱顶水泥框架的玻璃窗,用来采光;上层是平顶,类似一般水泥大桥的桥面,顶面的两边均衡地耸立着相互对称的塔尖状装饰。整座桥身的外观呈浅黄色。  有关它的故事,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人说,剑桥大学的毕业考试很严格,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考试通不过,拿不到文凭,往往来到这里叹息、流泪,后悔莫及。因此,校方把它定名为叹息桥,以此来警示学生要勤奋学习,不可懈怠;也有人说,之所以叫叹息桥,是因为校方总是让犯了错误的学生来到这里,面对河水,兀立反省,作为一种惩罚。学生反省之后,往往叹息,悔不当初。  笔者成文前查阅了有关资料,可靠的说法是:威尼斯有一座叹息桥,通往一座监狱。当囚犯经过那座桥走向监狱时,都会触景生情,为自己的前途叹息。剑桥的这座桥,由于结构与那座桥相似,所以建成后,人们也把它叫作叹息桥。圣·约翰学院为游客印制的该院景点介绍中,也证实了这一点。2002年出版的一本剑桥大学的画册,在叹息桥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中,还专门强调:圣·约翰学院这座叹息桥没有给她的学生带来任何的折磨或处罚!  数学桥(The Mathematical Bridge)  数学桥又称牛顿桥,是一座木结构桥,位于王后学院内。数学桥看上去不起眼,关于它的故事却很动听。相传,这座桥是牛顿运用数学和力学原理设计建造的,整座桥上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堪称奇迹。后来,好奇的学生把它拆下来,想看个究竟。谁知拆下容易,恢复难!无论他们用什么方法,就是恢复不了原样,连校方也无能为力。最后,不得不用钉子固定,才重新将木桥架起来。这个故事弘扬了剑桥的一种学风,或者是一种文化传统,说明剑桥大学的学生好奇心强,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实践。由此可见,它的影响是积极的。或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大家才不去考证故事的真实性,普遍采取了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态度,乐于传颂。  其实,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据《剑桥权威指南》和2002年新版剑桥画册证实,数学桥是1749年由威廉·埃斯里奇(William Etheridge)根据数学原理设计,詹姆斯·埃塞克斯(James Essex)建造的。建造时使用了铆钉(coach screws)。现在的这座桥,是原桥的复制品(replica),建于1905年,是用螺栓连接、固定的。  克莱尔桥(Clare Bridge)  这是一座带护拦的三孔石桥,位于克莱尔学院后部。它建于1639年,做工精细,造型优美,是剑河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桥。该桥两边的护栏上各有七个石球,两边相互对称。自克莱尔学院后门出去往西走,左边护栏上倒数第二个球的后部,被整齐地切掉了一个15度的角。猜猜看,是什么原因?据说,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造完这座桥之后,学院仅付给他15便士的设计费。他感到很气愤,实在难以接受!无奈之下,他发誓要让这座桥永远不得完整。于是,他将那个石球切掉了与15 便士对应的15度角,从而永远留下了这个缺口。  学生的恶作剧  剑桥大学流传着不少关于学生恶作剧的故事。比较明显的是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正门上方国王亨利八世的那幅雕像。令人捧腹的是 ,威严的国王左手托着一个象征王位、顶上带有十字架的金色圆球,右手却举着一根椅子腿。据说,本来亨利八世右手中握的是一根象征王权的金色节杖(sceptre)。雕像竣工不久,不知是哪些玩恶作剧的学生,悄悄地爬上去,把节杖抽出来,用现在的这根椅子腿取而代之。奇怪的是,几百年来,竟然没有任何人去管它。剑桥人不仅听其自然,而且还津津乐道地不断向新生和游人介绍这个“精彩”的故事。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三一学院读本科期间,也喜欢恶作剧。三一学院的大庭(the Great Court)当中,有一个喷泉池。拜伦常常不顾禁令,偷偷地跑到那儿游泳。学院规定学生不准养狗,他便买了一只熊,放到塔楼左边的屋顶室里喂养。  剑桥大学的议会大厦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建筑。它是由詹姆斯·吉布斯(James Gibbs)于1730年设计建造的。剑桥大学一些重要的活动,比如大学管委会集会,给毕业生授学位,每年一度的颁发荣誉学位,开学典礼等,都在这里举行。学生考试的结果,学校重要的告示,都及时公布在大厦旁边的布告栏中。1958年的一天夜里,工程系的学生不知用什么方法将一辆小汽车放到了大厦的顶子上。第二天校方发现后,感到非常吃惊,整整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它弄下来。  著名的墓园派诗人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对火非常敏感,时时担心发生火灾。至今人们还能看到,他在皮特豪斯学院(Peterhouse)住过的一幢三层楼房顶层东头的那个房间,其窗户外边安装了铁支架。据说,那是他为逃避火灾专门请人安装的。万一房子着火,他就将一根绳子系到架子上,然后自己拽着绳子滑下去逃命。一天夜里,火灾警报器突然响了。说是迟,那时快!格雷慌忙抓起一根绳子套到窗外的支架上,沿绳子火速滑了下去,栽进了一大盆水里,浑身湿成落汤鸡似的。原来,楼上根本没有着火,是他的学生为捉弄他,事先装满了一浴盆水,抬到他房间窗户外面的地上,然后拉响了警报器。  关于剑桥大学学生玩恶作剧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令人不解的是,校方对学生玩恶作剧似乎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没有听说曾给这些学生什么批评或处罚。或许,这也是剑桥教育的一个特色吧。  有关学院的故事  圣·凯瑟琳学院(St. Catharine’s College)  由亚历山德拉·凯瑟琳(Alexandria Catharine)于1473年创建。她曾被判处死刑,要被钉死在一个轮状的十字架上。然而,当她的身体碰到那只十字架时,轮子却奇迹般地断裂了。因此,轮子便成了凯瑟琳的吉祥物。这就是为什么在了圣·凯瑟琳学院大铁门上有那个金黄色轮子图案的由来。  该院院友威廉·沃顿(William Wotton)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本科生。他1666年出生,六岁时已懂得拉丁、希腊和希伯莱三种语言,九岁上剑桥大学。  岗维尔及基斯学院(Gonville & Caius College)  初创于1348年。1557年,基斯博士(Dr Caius)出资重建了该院,于是他的名字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该院名称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柯斯博士在重建该院时,设计了三道大门,巧妙地安排了它们的位置,并精心地为它们命名,使它们暗示出学生在学院成长的历程,而且还富有教育意义,真可谓匠心独运!  第一道门叫谦卑门(the Gate of Humility ),意思是:学生刚刚踏进大学的门槛,知识浅薄,应以谦卑的态度来求学。  第二道门叫功德门(the Gate of Virtue ),就是说,学生在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养,学业上大有长进,但这还不够。学院是育人的场所,学生除了学业优良之外,还应注重操行品德的修养,只有品学兼优的人,才能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一道门通往剑桥大学的议会大厦(Senate House,大学授予学位的场所),叫作荣誉门(the Gate of Honour)。这很好理解: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学院的培养,在学业和品德上都达到了毕业的要求,就可以高高兴兴地通过这道门,去领取学位证书。达不到要求、不合格的学生,没有资格过这道门。  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由国王亨利八世创立于1546年。在当今剑桥大学的31个学院中,无论比经济实力还是比办学成果,它都名列前茅。最让三一学院引以为荣的是,牛顿曾是这里的本科生。学院大门右侧的绿草坪中间,长着一棵看似历经沧桑的苹果树。人们传说,就是这棵树上的一个苹果,落到牛顿头上,从而启发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实,这个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走样了。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苹果树,长在牛顿的家门口。他的家在林肯郡(Lincolnshire)的伍尔索坡(Woolsthorpe)。三一学院门旁的这棵苹果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栽种的,是牛顿老家那棵苹果树的后代(a descendant)(3)。牛顿当年住在靠三一学院大门右侧那扇窗户的房间里。  皮特豪斯学院(Peterhouse)是剑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创立于1284年。该学院当年有个院士(fellow),名叫戈德弗雷·华盛顿(Godfrey Washington),他同时还兼任学院教堂的牧师。该教堂于十四世纪重建,并更名为小圣·玛丽教堂(the Church of St.Mary the Less)。进教堂左手边,是戈德弗雷·华盛顿的纪念碑。戈德弗雷·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叔祖父(great-uncle)。请注意观察华盛顿家族的纹章,据说美国国旗上的星条图案即来源于此。  佩恩布鲁克学院(Pembroke College)是由佩恩布鲁克伯爵的遗孀华伦西·圣·保罗·玛丽(Marie de St. Pol de Valence)于1374年创立的。她17岁时,与50岁的佩恩布鲁克伯爵结婚。据说,她在一天之内完成了从少女到妻子再到寡妇的三种角色转换。结婚那天,她的丈夫当着她的面与别人比武,不幸被当场杀死。  佩恩布鲁克学院是剑桥大学第一个独立拥有教堂的学院。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 Wren)的叔叔马修(Mathew),是伊里(Ely)主教,被奥利弗·克伦威尔判刑18年,监禁在伦敦塔里。马修曾许愿:假如他能平安获释,他会在他的老学院(Peterhouse)建一座教堂。后来他果然平安获释。于是,他让他的侄子设计、建造了这座小教堂。这是克里斯托弗·雷恩完成的第一座建筑。  伊曼纽尔学院(Emmanuel College)是剑桥大学第一所新教徒学院,1584年创立。约翰·哈佛(John Harvard)是该院的本科生。他当年就住在该院现在那幢红砖的楼房里。哈佛后来乘船去了美国的新英格兰,1638年在那里死于肺结核。去世时,他用自己的一半财产、320册书和名字,创立了美国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  从伊曼纽尔学院教堂大门左侧的小门进去,右手边是一块纪念哈佛的牌匾,由美国哈佛协会赠送。圣坛上的画,名叫浪子回头,由雅考布·艾米戈尼(Jacopo Amigoni)所作。十九世纪的彩色玻璃窗户上的人物画,有一幅画的是约翰·哈佛。由于找不到约翰·哈佛本人的照片,画家在做这幅画时,借用了诗人约翰·弥尔顿的头像。弥尔顿与哈佛是同时代的剑桥大学学生。  耶稣学院(Christ`s College)由玛格丽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女士于1505年创立。她还于11年后的1516年,创立了圣·约翰学院。玛格利特·博福特是国王亨利七世的母亲。这位虔诚的女性还创立了剑桥大学第一个神学教授席位。她手捧《圣经》的画像和她的盾形纹章雕刻在耶稣和圣约翰两所学院的大门上方。盾形纹章两边是两个神话动物,分别长着山羊头、羚羊身和大象的尾巴。左边兽头的后面是一朵盛开的雏菊,右边兽头的后面是勿忘我草。雏菊(marguerite)一词与玛格丽特(Margaret)名字的发音相同,象征她本人;而“勿忘我”则是她的格言。  达尔文和弥尔顿都曾是耶稣学院的学生。该院的院士花园(Fellow`s Garden)左角那颗苍劲繁茂的桑树,大约是在詹姆斯一世时期栽种的,当时提倡发展丝绸业。约翰·弥尔顿于1628年进入耶稣学院。据说他当年时常坐在这棵桑树下写诗,所以这棵树被命名为弥尔顿桑树。  克莱尔学院(Clare College)创建于1326年,是剑桥大学历史第二悠久的学院。该院创办十二年之后,由克莱尔·伊丽莎白( Elizabeth de Clare)女士出资重建。学院大门上方有她的菱形纹章,由一条黑纱和一些金色的泪珠图案环绕。据说,可怜的伊丽莎白女士总是哭泣不止,因为她结过三次婚,而且三个丈夫都是在她三十岁之前去世的。  莫德林学院(Magdalene College)创立于1542年,是剑桥大学最后一个仅招收男生的学院。该院于1988年开始招收女生。据说,在开始招收女生的那一学期开学第一天,全院的男士都带上了黑色的臂章,学院当天下了半旗。  莫德林学院旁边的大桥,初建于七世纪中期。起初是木桥。1754年换成石桥。现在的桥建于1823年,由于交通流量大,需要定期加固。有人说,剑桥这个地名就来自这座桥:River Cam(康河或剑河)加 bridge(桥),等于Cambridge(剑桥)。  剑桥大学里的铺床员(bedders)  这里所谓的铺床员,相当于中国大学里负责管理和打扫学生宿舍的清洁工。剑桥的历史上,铺床员都是女性,而且都是临时工(part-time job)。她们大多是由各学院招聘,负责打扫、收拾学院内学生及院士(fellows)的厨房、宿舍,包括更换床上用品等。以前,院士和学生都为男性。一个女性天天到一个男人的房间里打扫卫生、铺床,难免性的诱惑。为此,剑桥大学于1635年专门作出了一项决议,禁止招收50岁以下的女性当铺床员。不仅如此,有传言说,校方为保证这项决议的贯彻落实,还为各学院招聘铺床员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即:各学院招收的铺床员(女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已婚、年老、长相丑陋。这可能是个笑话,其真实性有待商榷。  现在,剑桥大学各学院的铺床员中,男性所占的比例似乎不小,而且大部分都已是全日工了(full-time job)。  英语词典中两个与剑桥人相关的典故  Hobson’s choice和Nosy Parker这两个英语典故,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英汉词典》中,分别解释为“无选择的余地”和“爱管闲事的人”。为什么将“霍布森的选择”解释为“无选择的余地”?把“大鼻子帕克”解释成“爱管闲事的人”?由于词典编纂者没有交待这两个典故的来源,读者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两个典故中的主人公,或曰,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剑桥。  托马斯·霍布森(Thomas Hobson)是剑桥一名从事运输业的商人(carrier)。他开了一个租马行(livery stable),专门为顾客提供租马服务。霍布森认为,最靠近马房门口的马,得到休息的时间最长。因此,凡是到他家租马行租马的人,都必须按照他的见解,牵最靠近马房门口的那匹马,不得挑选。这样一来,Hobson`s choice就成了no choice(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马修·帕克(Matthew Parker)是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曾在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当了九年(1544—1553)院长。他是个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之人,也是一位收藏家。据说,他的鼻子很大,喜欢问问题、打听别人的事情。不知这种特性是否与他的收藏爱好有关。于是,人们就给他取了个绰号:Nosy Parker。这个绰号中的Nosy一词真可谓一箭双雕:既反映了他的体貌特征(大鼻子),又揭示出他的性格特征(爱打听、管闲事)。该词进入词典之后,则被用来泛指任何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不再涉及“大鼻子帕克”本人。


大山子 发表于 2014-10-22 16:53

顶一下,建议大家都看看。

xf873 发表于 2014-12-31 14:42

王者之道 发表于 2019-1-23 16:42

谢谢楼主分享!

勇儿马甲 发表于 2013-8-11 00:40

{:soso_e179:}

勇儿马甲 发表于 2013-8-11 00:40

{:soso_e163:}

李阳洋 发表于 2013-8-11 00:53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今股传奇 发表于 2013-8-11 01:20

:(

王洪艳 发表于 2013-8-11 01:50

来学习啦 非常感谢

王洪艳 发表于 2013-8-11 02:05

来学习啦 非常感谢

王洪艳 发表于 2013-8-11 02:31

来学习啦 非常感谢

满山 发表于 2013-8-11 07:01

老师您好谢谢

满山 发表于 2013-8-11 07:01

您好

精精灵灵 发表于 2013-8-11 07:14

{:soso_e100:}

自在沃龙 发表于 2013-8-11 07:56

谢谢分享

顺心 发表于 2013-8-11 08:30

谢谢分享。

净化 发表于 2013-8-11 11:13

谢谢分享!努力学习。

超强 发表于 2013-8-11 21:46

学习学习谢谢分享不断进步 财源滚滚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剑桥趣闻散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