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是如何变“贵”的?
人类社会是如何变“贵”的? “贵”在汉语中一般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高贵、富贵,主要指能享受到超出一般的物质或精神待遇;另一方面则是指价格的昂贵。我们现代人就处于这样一个“贵”的时代,我们能享受到的各种产品或服务,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昂贵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让现代人不堪重负。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给我们带来好处的科技发明:19世纪50年代,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洗衣机;19世纪70年代,人类发明了电冰箱;19世纪80年代,有了电话和汽车;20世纪30年代,人类放弃用明火取暖的方法,开始进入暖气时代;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电视机;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出现……每一个新科技产品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现代,更高贵,却都需要付费,因此与之相伴的是,我们的生活也不断变得昂贵起来。 洗衣机的发展历史 洗衣机是较早进入家庭的生活辅助类工具,洗衣机最开始是手动的,1858年,一个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该洗衣机的主件是一只圆桶,桶内装有一根带有桨状叶子的直轴,轴是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的。同年史密斯取得了这台洗衣机的专利权。但这台洗衣机使用费力,且损伤衣服,因而没被广泛使用,但这却标志了用机器洗衣的开端。 次年在德国出现了一种用捣衣杵作为搅拌器的洗衣机,当捣衣杵上下运动时,装有弹簧的木钉便连续作用于衣服。19世纪末期的洗衣机已发展到一只用手柄转动的八角形洗衣缸,洗衣时缸内放入热肥皂水,衣服洗净后,由轧液装置把衣服挤干。 1874年,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发明了木制手摇洗衣机。布莱克斯的洗衣机构造极为简单,是在木筒里装上6块叶片,用手柄和齿轮传动,使衣服在筒内翻转,从而达到“净衣”的目的。这套装置的问世,让那些为提高生活效率而冥思苦想的人士大受启发,洗衣机的改进过程开始大大加快。 1880年,美国又出现了蒸气洗衣机,蒸气动力开始取代人力。蒸汽洗衣机之后,水力洗衣机、内燃机洗衣机也相继出现。1910年,美国的费希尔在芝加哥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电动洗衣机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家务劳动自动化的开端。 1922年,美国玛塔依格公司改造了洗衣机的洗涤结构,把拖动式改为搅拌式,使洗衣机的结构固定下来,这也就是第一台搅拌式洗衣机的诞生。1932年,美国本德克斯航空公司宣布,他们研制成功第一台前装式滚筒洗衣机,洗涤、漂洗、脱水在同一个滚筒内完成。这意味着电动洗衣机的型式跃上一个新台阶,朝自动化又前进了一大步。 第一台自动洗衣机于1937年问世。这是一种“前置”式自动洗衣机。靠一根水平的轴带动的缸可容纳4000克衣服。衣服在注满水的缸内不停地上下翻滚,使之去污除垢。到了40年代便出现了现代的"上置"式自动洗衣机。1955年, 日本研制出至今流行的波轮式洗衣机。至此,波轮式、滚筒式、搅拌式在洗衣机生产领域三分天下的局面初步形成。 60年代的日本出70年代,生产出波轮式套桶全自动洗衣机。70年代后期,以电脑(实际上微处理器)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在日本问世,开创了洗衣机发展史的新阶段。 此后,随着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日本生产出了电机直接驱动式洗衣机,省去了齿轮传动和变速机构,引发了洗衣机驱动方式的巨大革命。之后,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滚筒洗衣机已经成了大家耳濡目染的产品。伴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相信新型更适合人们使用的洗衣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方式。 目前中国洗衣机的均价在2000元上下,千元左右的也非常多,相当于国人平均月工资的60%左右。 电冰箱的发展历史 1822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 氨、氯等气体在加压的条件下会变成液体,压力降低时又会变成气体的现象。在由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中会大量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法拉第的这一发现为后人发明压缩机等人工制冷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机是由哈里森于1851年发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亚《基朗广告报》的老板,在一次用醚清洗铅字时,他发现醚涂在金属上有强烈的冷却作用。醚是一种沸点很低的液体,它很容易发生蒸发吸热现象。哈里森经过研究制出了使用醚和压力泵的冷冻机,并把它应用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一家酿酒厂,供酿酒时制冷降温用。 1873年,德国化学家、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的冷冻机。林德用一台小蒸汽机驱动压缩系,使氨受到反复的压缩和蒸发,产生制冷作用。林德首先将他的发明用于威斯巴登市的塞杜马尔酿酒厂,设计制造了一台工业用冰箱。后来,他将工业用冰箱加以改进。使之小型化,于1879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制冷的家用冰箱。这种蒸汽动力的冰箱很快就投入了生产,到1891年时,已在德国和美国售出了12000台。 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干 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电冰箱。最初的电冰箱其电动压缩机和冷藏箱是分离的,后者通常是放在家庭的地窑或贮藏室内,通过管道与电动压缩机连接,后来才合二为一。 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冰箱使用的制冷剂大多不安全,如醚、氨、硫酸等,或易燃,或腐蚀性强,或刺激性强等等。后来开始探寻比较安全的致冷剂,结果找到了氟里昂。氟里昂是无毒、无腐蚀、不可燃的氟化合物,很快它就成为各种制冷设备的制冷剂了,一直沿用了50多年。但近年来人们又发现氟里昂对地球大气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于是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更好的制冷剂了。 冰箱的发明让人类远离了发霉的食物,可以将温度降低并保存,让我们在夏天的时候享受健康的食物,不能不说是科技带给人的一种进步。 电冰箱的的均价也不到3000元, 基本不到一个月的平均工资,中国平均工资超过3000元的省份已经很多。 空调的发展历史 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及发明家麦可·法拉第发现压缩及液化某种气体可以将空气冷冻,此现象出现液化氨气蒸发时,当时其意念仍流于理论化。 1842年,佛罗里达州医生约翰·哥里落成的新大楼设有中央空调。一名新泽西州的工程师协助设计此崭新的空气调节系统,并把技术由纺织厂迁移至商业大厦,他被认为是令工作环境变得凉快的先驱之一。 1902年后期,首个现代化,电力推动的空气调节系统由威利斯·开利发明。此技术提供了低热度及湿度的环境,令纸张面积及油墨的排列更准确。其后,开利的技术开始用于在工作间以提升生产效率,开利工程公司亦在1915年成立以应付激增的需求。在逐渐发展下,空气调节开始用于提升在家居及汽车的舒适度。住宅空调系统的销量到1950年代才真正起飞。建于1906年,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在建筑工程学上具有特别意义,被称为世界首座设有空气调节的大厦。 空调发明后的20年,享受的一直都是机器,而不是人。直到1924年,底特律的一家商场,常因天气闷热而有不少人晕倒,而首先安装了三台中央空调,此举大大成功,凉爽的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意欲大增,自此,空调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有力工具,空调为人们服务的时代,正式来临了。 空调可以普及,主要是通过电影院。大多数美国人是在电影院第一次接触到空调的。在中国主要是通过大型商场。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院利用空调技术,承诺能为观众提供凉爽的空气,使空调变得和电影本身一样吸引人,而夏季也取代了冬季成为看电影的高峰季节。随后出现了大量全年开放的室内娱乐场所,如赌场、室内运动场和商场,这些都得归功于空调的出现。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区发生罕见的干旱天气,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美国率先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 在90年代中国也从其它先进国家吸收了较大型空调设备的先进高新技术,并与多数是美国的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现今中国已是现今最大的空调出口国, 2012年国内空调的平均单价在3300元左右,基本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 暖气的发展历史 暖气是北方冬季主要的御寒设施,暖气片起步较早发展成熟,当时,还不没有暖气片这个称号,那会一直叫散热器,当属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散热器在欧洲成熟出现的年代大家公认为19世纪末,1890年在欧洲贵族宅邸兴起,采用铸铁浮雕单柱形式,价格极其昂贵,作为一种生活中的奢侈品流行于上流社会。 1900-1920年代,伴随着暖气片取暖的方便性、舒适性被厂泛认可和用于上流社会交际场所(如教堂、剧院)的需要,产生了散热量较大的多柱、铸铁浮雕暖气片。1930-195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人放弃生火取暖的基本方式,追求更高生活水准,从而产生了大众化的暖气片,即多柱铸铁和多柱钢质散热器。产生了较为良好的工业革命成果,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铜质板式暖气片以散热量大、外观简洁、大方、价格适中,受到人们青睐,成为主流产品。 暖气片 1950-1960年,散热器是将热媒的热量传导到室内的一种末设备,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96年以后随着超声波自动焊接(激光焊)工艺的普及和焊接成本降低,国内生产厂商经过生产设备改造,暖气片第一次革命产生了单柱钢质暖气片,明显地提高了生产量,较大量满足社会需求。 1998年前的中国暖气片几乎清一色的铸铁暖气片, 1998年:钢制柱型引入钢制柱型暖气片引入,解决了家居装饰上的一个难题。2005年后,铜铝复合暖气片、铝合金暖气片这种新型材质各暖气片厂家大量投产生产,也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在家庭的‘土暖气’里,一般是靠自流循环的。暖气片的入口高于加热炉的出水口,加热的热水比较轻就‘升’到暖气片里,暖气片里经过热交换后循环水变凉,变的比较重,流回加热炉。 集中供热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据美国能源部的估计,美国家庭平均取暖费为1000美元。其中使用天然气的家庭花费约889美元,而使用燃料油的家庭花费1694美元。中国一般的楼房都是2000左右。 电视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1926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谐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年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中国电视的发展基本上是与世界同步的,1958年9月2日我国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年 初期电视事开始试播彩色电视。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电视主要是购置成本比较低,即使是使用比较先进技术的大尺寸电视,2000元以内的也非常多,基本上用月工资的一半就可以买到一个不错的电视。 电脑的发展历史 电脑是计算机的俗称,1666年,在英国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1694年,德国数学家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 1931年人类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序的计数机,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痛的复杂差分程序。1952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77年,TRS--80微电脑诞生。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2000年后互联网开始普及,电脑更是大规模进入家庭。目前的家用电脑主要分为台式、笔记本、平板等样式,中国在这方面与世界基本上也是同步的。 目前电脑的价格也比较便宜,台式电脑基本上2000多元就可以组装一台,而且性能越来越好,家庭基本普及。 电话与手机的发展历史 手机是现代人必须的装备,手机的前身是电话,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8世纪,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 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一直沿用至今。1861年,德国一名教师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话机,利用声波原理可在短距离互相通话,但无法投入真正的使用。 1876年3月7日,贝尔发明真正的电话,第二年,在波士顿和纽约架设的第一条电话线路开通了,两地相距300公里。一年之内,贝尔共安装了230部电话,建立了贝尔电话公司,这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前身。 1900年,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正式问世;上海、南京电报局开办市内电话,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加快了基础电信设施的建设,到2003年3月,固定电话用户数达22562.6万。 移动电话最先出现在美国,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手机的是美国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3G,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而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目前手机的价格倒是非常便宜,一两百就可以买一个满足基本通讯需求的手机。 汽车的发展历史 1680年,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不过,从此研究蒸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了。1829年,英国的詹姆斯发明了时速25公里的蒸汽车,该车可以作为大轿车使用。这种汽车装有笨重的锅炉和很多媒,冒着黑烟,污染街道,并发出隆隆的噪声,而且事故频繁地出现。 1882年,德国工程师威廉海姆。戴姆勒开始进行内燃机的研究。他发明了用电火花为发动机点火的自动点火装置,然后,在这一发明的基础上制造出优秀的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每分钟900转,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能产生很大的功率。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这种汽油发动机,第二年开始装配在二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上,制成了汽油发动机汽车。特别是1886年制造的汽油发动机四轮载货汽车,装有l.5马力的发动机,时速达18公里。 1885年和1886年是汽车发明取得决定性突破的一年。当时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厂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车。他在1885年几乎与戴姆勒同时制成了汽油发动机,装在汽车上,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获得成功。这一年,英国的巴特勒也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此外,意大利的贝尔纳也发明了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20世纪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在中国的普及是改革开放之后,1985年3月,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拍板的国内首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辟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快发展的道路。 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突破纪录,增速都超过了4%蝉联世界第一。 高等教育 近代高等教育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大学校和德国1810年创立的柏林大学。法国大学校是近代工科教育的滥觞是国家主义和实用教育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德国大学则强调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强调大学自由地进行纯学术研究。两者分别代表了西方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两大模式,到本世纪30年代?随着各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最终完成,西方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的在校生数和机构数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一阶段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特征是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到1975年前后?至少上面四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 西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作用不断加强、国民收入逐步提高以及各国广泛推行高等教育民主化政策而实现的。尤其是本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规模?具体表现在高等教育机构的入学率?发展最快?也最显著。 到90年代末,加拿大和瑞典的高等教育接近普及化的边缘?美国的高等教育则完全进入了普及化阶段。 ? 人类的生存成本是随着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而随之被推高的,但是现代化并非只是推高,而也有降低的时候,比如科技进步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让这些产品更好的进入家庭。
这个写的有意思,谢谢楼主了。。{:soso_e113:}
谢谢楼主分享! {:soso_e179:} {:soso_e163:}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老师您好谢谢向高手学习 您好 {:soso_e179:} {:soso_e163:} {:soso_e189:} {:soso_e181:} {:soso_e163:} 谢谢分享 取长补短,感谢楼主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