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第一枪——中原突围战役
解放战争的第一枪——中原突围战役 1946年6月26日,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开始,解放战争的帷幕由此拉开,解放战争的第一枪由此打响。中原解放区,其前身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准备开始反攻时,由新四军五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原,是扼制华中九省通衢重镇武汉和平汉铁路南段的战略屏障,是堵截国民党北运重兵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咽喉,是和平与内战、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两大势力争夺的前沿阵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武装力量,党中央命令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从广东北返,命令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嵩岳军区部队从豫西南下,在桐柏地区与新四军五师会师,于1945年10月30日,组建以新四军五师为主体的中原军区,使其拥有的主力军和地方县大队以上武装共计6万余人。 中原军区的建立,无疑对蒋介石出川“下山摘桃子”、挑起全国内战设置了障碍。因此,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操纵下,调集了30万美式装备的兵力,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首先消灭中原解放军,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的通道。 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虽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议》,但蒋介石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从未停止。至6月,中原解放区仅剩下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其面积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蒋介石认为彻底消灭中原解放军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密令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绥区和武汉行营之第六绥区按既定计划,先速歼中原李先念部,并指令担任攻击的各部队,务必于6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及攻击准备,于7月1日占领宣化店,实施攻击。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和毛主席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无比的勇气,在关键时刻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指示中原解放军坚决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实行战略转移,粉碎敌人的阴谋。 其实,早在抗战胜利初期国民党军队未形成包围圈之前,中原军区6万将士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转移到其它解放区,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从全国战局的大棋盘上看到,中原军区的历史使命是牵制和吸引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必须准备作出重大的牺牲,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保障战略全局的胜利。 坚持了10个月之久,完成了武汉外围牵制敌人任务的中原军区,今天要突围了,但如何突围?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中原军区曾反复讨论过向东、向西或向北三个方案,其间还考虑过以一部主力向南渡过长江,游击于大西南的计划。但权衡利弊,认为主力向西挺进秦岭、武当山,尔后转入太岳或陕甘宁边区,或相机入川为最佳方案。这条突围路线虽然远而险,但山多地广,便于回旋游击。 1946年5月1日,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和政委郑位三曾两次向中央发电请示,党中央、毛主席当即复电指出:“主力向西当然亦有许多困难与危险,但比向东地区广大,便于机动,在这一广大地区作长期游击战争,牵制敌人,配合华北、华东,将起重大战略作用。” 至1946年6月初,国民党当局企图吃掉中原解放军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全面内战一触即发,毛泽东主席及时以党中央的名义向李先念、郑位三发出紧急电报指示:“美蒋对我极为恶劣,全面内战不可避免,必须对付敌人袭击,准备突围作战。” 6月中旬,毛泽东主席再次代表中央向中原军区发出指示:“蒋介石决定大打,你处须随时注意敌情,准备突围。” 6月23日,鉴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原解放军的大举进攻迫在眉睫,收到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和政委郑位三关于突围部署电报的毛泽东主席,立即以党中央的名义复电说:“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以免延误时机。望团结奋斗,预祝你们胜利。” 1946年6月26日晚,中原军区部队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批准的突围部署,分路举行突围,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行动。这样,以中原突围战役为起点的全国解放战争便拉开了帷幕。 中原突围战役,不仅显示出党中央、毛主席战略坚持和战略转移的伟大决策的英明与正确,同时也显示出李先念司令员和中原军区部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李先念本人统帅大兵团同强大敌人作战的指挥才能。 第一,审时度势,巧布疑兵。 中原突围战役是从1946年6月26日晚开始的,在这之前,李先念司令员审时度势,对于中原突围的重大军事行动的每个细节,都作了精心布置和巧妙安排。 6月21日和22日,李先念司令员一方面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发电报告突围行动的整体布置和安排,一方面命令皮定钧所率一纵一旅故意繁忙地在宣化店东北泼陂河前沿加固工事,佯装成中原军区主力想在东线打一场恶战的势态。其间,李先念还指令皮定钧旅长大量招集民工参加修筑工事,并且还有意识地让国民党特务、奸细混进民工之中,以制造口实。23日和24日,他命令一纵一旅部队在阵地上川流不息地频繁调动,深夜秘密地向西转移,白天又公开地回转向东开进,中途还在行军路上埋锅做饭,使敌人深信中原部队的主力调往东线,突围方向往东无疑。当敌人再次对我军进行武装挑衅时,李先念又命令一纵一旅猛烈地向敌人阵地发起反攻,进一步造成我军主力向东突围的假象,从而迷惑和牵制敌军,隐蔽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 6月26日,当张体学按照李先念的指令率独二旅一个营换成便衣,秘密进入宣化店接替了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警卫部队的特殊任务后,国民党反动派似乎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美蒋谈判代表立即提出要见李先念司令员的要求。为不使美蒋代表产生怀疑,当天下午,李先念便在宣化店国际招待所举行宴会。当有人提问说中原部队有所调动时,李先念哈哈大笑说:“哪有那种事,我刚从部队回来。” 晚上,李先念又在宣化店巧设“空城计”,邀请军调部第三十二执行小组的美蒋谈判代表到中原军区大礼堂看戏。看完戏后,又故意带领三方谈判代表浏览了宣化店街上的夜市,满街灯火通明,买卖热闹非常,使国民党和美方代表对于中原军区主力当晚向西秘密突围毫无察觉。 更为奇妙的是,李先念司令员在6月26日夜晚率领中原主力向西突围之前,还安排部下过两天给驻宣化店美国航空人员古莱福上校赠送一张个人照片,并特意在照片上写下“1946年6月28日赠”的时间,其用意显然是让国民党和美方代表相信他本人6月28日还在宣化店。 6月29日下午,突围部队已秘密离开宣化店两天了,在李先念司令员的精心安排下,我方谈判代表任士舜上校在宣化店的国际招待所,为答谢美方代表对李先念司令员的“特别关心”和“调处”中原停战所作出的“贡献”,再次举行宴会,使国民党和美方代表深深地陷入了我们的“迷魂阵”。 第二,周密调度,分路突围。 1946年6月26日黄昏,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分成南、北两路大军,按照预定方案秘密向西突围。其它负责掩护的几支部队,亦在完成任务后也分路突围。 由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和第二纵队第十三旅、第十五旅四十五团、第三五九旅及中原军区干部旅共1.5万人所组成的北路突围部队,在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的率领下,首先选择在信阳以南的柳林车站至李家寨车站一线作为突破口。所以,突围的第一仗,就是消灭柳林车站之敌。战斗一开始,战士们就用刺刀和手榴弹同敌人展开肉搏战,迅速占领柳林附近的所有阵地和制高点。与此同时,第三五九旅也将李家寨车站之敌全部包围,北路突围部队于6月29日晚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越过平汉铁路。 由第一纵队(第一旅除外)及第二纵队第十五旅共1万余人所组成的南路突围部队,在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的率领下,6月26日晚由光山县的泼陂河向南移动。一纵队在大悟阳平口受阻后,要求随北路部队同行。但由于部队太多,行动不便,给养困难,因而一纵队不能同往,只好迂回移动,在王家店与敌人拼死厮杀。虽然部队伤亡较重,但终于杀出一条血路,于7月1日全部胜利突越平汉铁路。后来又冲破敌整编第六十六师、第七十五师等部的堵截,于7月下旬进入武当山区。 由皮定钧率领的第一纵队第一旅,在完成迷惑和牵制敌人的任务之后,部队按预定计划先向西,再折而向东,于6月29日在麻城以北突破敌封锁线,随即以强攻手段打通敌凭险扼守的鄂皖边咽喉大牛山,克服高山峻岭、暴雨洪水等重重险阻,冲破敌人的多次拦截,于7月中旬进入苏皖解放区。 由张体学率领的鄂东独二旅在宣化店完成了“空城计”和坚守禹王城黄站的特殊任务后,不畏强敌合围,奋力向东突围,坚持转战在大别山区。 此外,还有江汉军区和河南军区的部队,遵照李先念司令员的指示,在完成警戒和掩护主力部队突越平汉铁路后,亦各自冲破敌人的包围,分别向鄂西和陕南挺进。 第三,用兵神速,以勇克敌。 中国兵法有“兵贵神速”和“狭路相逢勇者胜 ”之韬略。在中原突围战役中,李先念司令员对此应用娴熟。当南、北两路突围主力部队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后,部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同国民党军的追堵部队展开一场争时间、抢速度的比赛。尽管蒋介石一面下令追击,一面派兵堵截,又是汽车运兵,又是飞机轰炸,但敌人的汽车轮子在崇山峻岭泥泞小路中怎么也跑不过突围部队。虽然国民党先后在天河口、苍苔、唐河、白河、丹江、荆紫关等地组织多次大规模的截击和合围,但中原突围部队在李先念司令员的指挥下,或以昼夜兼程的急行军冲出敌人的合围圈;或以殊死的反复冲击突破敌人严密布防的阻击阵地;或以小部队阻击追敌、掩护主力加速开进。 7月12日,突围主力部队进抵淅川,前有丹江横锁和胡宗南部队堵击,后有敌军追击和空中飞机跟踪轰炸扫射。形势万分危急。为加速部队行进速度,同时分散敌人的兵力,李先念当机立断,兵分两翼,勇猛顽强,抢渡丹江。为抢时间,负责渡江开路的前卫部队第十三旅三十七团、三十八团在李先念司令员“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命令下,不怕牺牲,拼命渡江。不久,渡江部队即被跟踪而至的敌机发觉,敌机嚎叫着俯冲下来,又是投弹,又是扫射。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许多将士牺牲在江水中,血水染红了江面。然而,突围部队终于按预定计划闯过丹江。 7月13日,分作另一路的三五九旅在荆紫关阻击了堵截的敌军后,冒死抢渡丹江。此次荆紫关之战,真乃敌我狭路相逢,虽然中原突围各路部队有300多名指战员牺牲,但胜利还是属于勇敢的中原人民解放军。 7月14日,中原突围部队左、右两翼主力全部渡过丹江,后卫部队也于15日安全过江。当国民党追兵赶到江边时,只有望江哀叹。 也就是在7月15日这一天,当得知中原突围部队突破丹江天险的消息后,毛泽东主席异常高兴,及时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向中原军区和李先念司令员发电祝贺: “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已调动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毛主席的高度评价与赞誉,给突过丹江的中原部队以极大的鼓舞和欣慰。 第四,敢打恶仗,重拳出击。 7月15日渡过丹江后,中原突围部队就剩下最后的冲刺了。就在这一天,毛泽东主席给李先念连发三封电报,除了祝贺抢渡丹江胜利外,还指示“应考虑在陕南是否可以给追兵以打击,歼灭其几部分。并考虑是否可能在陕南建立临时根据地。”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李先念经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认为争取时间就是胜利,命令部队乘胜前进,进军陕南。 此时,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部整编第一师、第九十师、武汉行营的第三师、第十五师都部署在南化塘、鲍鱼岭、赵川等地区进行堵击。 7月17日,王震率部在鲍鱼岭与国民党军激战后,李先念率部冒着大雨进入南化塘地区的玉皇顶附近。在玉皇顶及其西南一线山梁,国民党军已据险构筑了工事,左右两侧均是陡峭的悬崖,突围部队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面临险境,李先念司令员镇定自若,使出他在红军西路军时敢打恶仗的撒手锏,以“生存第一,胜利第一”鼓舞着全体将士。在李先念司令员的指挥下,战士们在南化塘、玉皇顶与敌人杀得天昏地暗。三十七团一营教导员薛国斌肠子从伤口流出,还一手捂着腹部,一手提枪带领战士往前冲。二营营长李俊山胸部负重伤,仍忍受剧痛,指挥部队向敌人强攻,直到最后牺牲。二营“夜老虎”排长徐家闰与敌人拼刺刀时身负重伤,最后紧紧抱住敌人,一同滚下悬崖。三五九旅的七一八团、七一九团打得更为惨烈,伤亡数百人,团长、政委、参谋长都牺牲。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突出敌人的铁壁合围。南化塘战斗,是中原突围战役中最危急、最壮烈的一场战斗。南化塘的激战,使中原突围部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7月下旬,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王震率领突出重围的三五九旅转入陕甘宁老根据地。李先念所率领的大部进入陕南与当地游击队会合,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 与此同时,南路部队也于7月下旬按计划胜利进入武当山,河南军区于7月29日进抵豫陕边地区,一纵一旅于7月29日到达苏皖解放区,鄂东独立二旅各部于7月17日胜利会师于安徽岳西、太湖边的冶溪河地区,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 据粗略统计,中原突围部队在6月26日至8月3日共计37天的突围战斗中,歼敌1.1万余人。其中,北路突围部队作战30次,歼敌4700人;南路突围部队作战21次,歼敌2400人;第一纵队第一旅作战23次,歼敌1100人;河南军区、江汉军区部队作战18次,歼敌2600余人。 陈毅同志曾说过:“中原解放军的同志们,为了完成毛主席交给的战略任务,为了革命的全局,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胜利突围了,保存了主力,保存了干部,还开辟了新的根据地,极大地援助了兄弟解放区的作战,为夺取全国胜利将起重大作用,中原突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三,用兵神速,以勇克敌。
中国兵法有“兵贵神速”和“狭路相逢勇者胜 ”之韬略。在中原突围战役中,李先念司令员对此应用娴熟。当南、北两路突围主力部队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后,部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同国民党军的追堵部队展开一场争时间、抢速度的比赛。尽管蒋介石一面下令追击,一面派兵堵截,又是汽车运兵,又是飞机轰炸,但敌人的汽车轮子在崇山峻岭泥泞小路中怎么也跑不过突围部队。虽然国民党先后在天河口、苍苔、唐河、白河、丹江、荆紫关等地组织多次大规模的截击和合围,但中原突围部队在李先念司令员的指挥下,或以昼夜兼程的急行军冲出敌人的合围圈;或以殊死的反复冲击突破敌人严密布防的阻击阵地;或以小部队阻击追敌、掩护主力加速开进。
7月12日,突围主力部队进抵淅川,前有丹江横锁和胡宗南部队堵击,后有敌军追击和空中飞机跟踪轰炸扫射。形势万分危急。为加速部队行进速度,同时分散敌人的兵力,李先念当机立断,兵分两翼,勇猛顽强,抢渡丹江。为抢时间,负责渡江开路的前卫部队第十三旅三十七团、三十八团在李先念司令员“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命令下,不怕牺牲,拼命渡江。不久,渡江部队即被跟踪而至的敌机发觉,敌机嚎叫着俯冲下来,又是投弹,又是扫射。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许多将士牺牲在江水中,血水染红了江面。然而,突围部队终于按预定计划闯过丹江。
7月13日,分作另一路的三五九旅在荆紫关阻击了堵截的敌军后,冒死抢渡丹江。此次荆紫关之战,真乃敌我狭路相逢,虽然中原突围各路部队有300多名指战员牺牲,但胜利还是属于勇敢的中原人民解放军。
7月14日,中原突围部队左、右两翼主力全部渡过丹江,后卫部队也于15日安全过江。当国民党追兵赶到江边时,只有望江哀叹。
也就是在7月15日这一天,当得知中原突围部队突破丹江天险的消息后,毛泽东主席异常高兴,及时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向中原军区和李先念司令员发电祝贺:
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虽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议》,但蒋介石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从未停止。至6月,中原解放区仅剩下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其面积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蒋介石认为彻底消灭中原解放军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密令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绥区和武汉行营之第六绥区按既定计划,先速歼中原李先念部,并指令担任攻击的各部队,务必于6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及攻击准备,于7月1日占领宣化店,实施攻击。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和毛主席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无比的勇气,在关键时刻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指示中原解放军坚决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实行战略转移,粉碎敌人的阴谋。
其实,早在抗战胜利初期国民党军队未形成包围圈之前,中原军区6万将士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转移到其它解放区,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从全国战局的大棋盘上看到,中原军区的历史使命是牵制和吸引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必须准备作出重大的牺牲,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保障战略全局的胜利。
坚持了10个月之久,完成了武汉外围牵制敌人任务的中原军区,今天要突围了,但如何突围?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中原军区曾反复讨论过向东、向西或向北三个方案,其间还考虑过以一部主力向南渡过长江,游击于大西南的计划。但权衡利弊,认为主力向西挺进秦岭、武当山,尔后转入太岳或陕甘宁边区,或相机入川为最佳方案。这条突围路线虽然远而险,但山多地广,便于回旋游击。
中原解放区,其前身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准备开始反攻时,由新四军五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原,是扼制华中九省通衢重镇武汉和平汉铁路南段的战略屏障,是堵截国民党北运重兵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咽喉,是和平与内战、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两大势力争夺的前沿阵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武装力量,党中央命令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从广东北返,命令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嵩岳军区部队从豫西南下,在桐柏地区与新四军五师会师,于1945年10月30日,组建以新四军五师为主体的中原军区,使其拥有的主力军和地方县大队以上武装共计6万余人。
{:soso_e179:} {:soso_e163:} 上午好。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弓虽贴,谢谢楼主的分享。。。。。 谢谢楼主的精彩讲解,大受启发了。 谢谢分享,好好学习!!! 谢谢分享,好好学习!!! 谢谢分享,好好学习!!! 谢谢分享,好好学习!!! 谢谢分享,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