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儿马甲 发表于 2013-9-12 07:26

解读人性欲望

解读人性欲望 欲望,每个人都有,即使是得道高僧。但并非每个人都认识它,了解它,甚至控制它。认识欲望是有用的。欲望决定人的一切言行举止、思想情感。可以说,人类的一切言行举止、思想情感都可以用欲望做出解释。如果能够认识它,我们岂不就能更好地把握人性,了悟人生,任游于人世间。所以我们需要深入地剖析它、把握它,从而驾驭它,让它更好地给人类福音,进而得到更大的满足。它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法宝,岂能视而不见,不理不采。研究它是我们的权利,更是我们的义务。本文重点在于认识、觉悟、启发,而不在于解释,推理、论证。所以行文难免冗繁、重复、不严密,还望有识之人多多指教,共同研究。
    人只要有目的,就有欲望。目的地即是欲望。否定欲望就是否定自己是人,甚至否定自己的是生物。欲望是没有终极之说的,除非人类社会灭绝。“无欲则刚”之说是正确的。但这里的“无欲”并不是真的没有了欲望,只是欲望的层次提高了、扩大了,抑或降低了、减少了。对从来说,欲望是人人都有的,无时不在的,伴其终生的。只要人活着,人就有欲望。欲望不能也不应被消灭,而只能去引导、去驾驭。
   欲望是分层的,有大小的,也是可以分类的。按照冯友兰对人选境界的划分,欲望也可以被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在于基于本能,按照常理而为。功利境界在于意识的觉醒,主动地索取。一切的所为都是为了索取。道德境界在于觉解了悟,一切的所为都为了给予。天地境界在于知人事,识万物,上升到宇宙层面。人不仅要对人类做出贡献,对宇宙也应做出贡献。
    欲望是可以控制的,可以相对均衡的。当欲望膨胀时需要用更高层次的欲望来控制。欲望的均衡可以使人们彼此都不会觉得低人一等。但均衡是暂时的,不可长久。这是欲望本身所决定的。欲望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打压,也会降低消退。欲望的种类在很多,但共同特征只有一个:追求更大程度的满足。欲望能帮助人更好地发展进步,也注定了人类最终会因其而亡。成也欲望,败也欲望。
    欲望是客观在的,就像人的意识,与生俱来。欲望也是意识的动力之源。欲望没有感情色彩,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基于自身的不同方面的表现和人类的不同标准,而被给予不同的评价,被强加于各种名分。欲望的存在是人类基因所决定的。它是人求生的必需品。人类不仅追求活着,也人追求更好地活着。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不进步就要被淘汰,而欲望正好赋予了人类这种动力。
    欲望不被满足,会让人感到不悦,也即失落感,不满意。这种情绪不太健康,甚至是有害的,应当加以控制,合理引导。若想消除其不良后果,就应当降低期望度。因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也可以提升欲望的层次。如此便可轻易得到满足,或者有很高远更阔达的心境。欲望本身虽无好坏之分,但它会产生好或者坏的结果。所以对欲望要谨慎对待。
    欲望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可以无限扩大、拓展。层次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当然也并不会固定。人应当不断地提高欲望的层次亦或境界,以求最大的满足,最大的利益。欲望的无限性决定了她会随着小欲望的不断被满足,和其他条件的允许而不断膨胀扩大,以致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后果。这就是大某种程度上的扩大、拓展。人如果学者去驾驭它,合理地利用它,它就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其实,这本身就是欲望的一种更高层次。比如说,随着人类的发展,欲望的不断膨胀,以致人类生存环境得到破坏,威胁其生存。但在人类的反思之下,就会产生一些更完美的发展观和生存观,这较之以前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人类就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寻求更合理的发展方式,最终使人与自然共赢共生
    欲望是人类意识主动性的源泉,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机所在,是人类得以进步的不懈动力,是研究人类问题的突破口。希望人类最终能够全面认识它,理解它,把握它,运用它,为人类进步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思考的还有很多很多……
    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这才是社会进步的本源。崇高远大理想也是为了实现某种欲望,为了实现一种公正,为了实 的保护,而且让所有的人都获得法律的保护,为了不仅国家要为所有的人服务,也包括为自己服务。有的是生存的欲望,有的是存在的欲望,人首先是安全的欲望,而后是生存的欲望,而后是生活的欲望,再以后就是理想的欲望,欲望层次越高,需求也就越大。研究欲望、培养欲望,欲望是最大的市场,是永无休止的市场,而创造主要目标是满足欲望,而这种欲望是美好的,是良善的、积极的、进步的。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 "的本义指爱食,"贪婪"指贪得无厌,意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过份的欲求。它是一种病态心理,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是愈满足,胃口就越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贪婪心理的特点
       无满足性
       贪婪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俄国作家普希金在其作品《渔夫与金鱼》中就描写了一个十分贪婪的老太婆,和这个老太婆一样,有贪婪病态心理的人,在对待金钱、权力、女色、美食、财产等方面永远是贪得无厌的。如广州民航局售票员易芳利用职务之便,伪造机票,贪污公款几万元,她尝到甜头后,变本加厉,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伪造3.73万余张机票,贪污人民币313万余元,等于一架"波音737"飞机在天空中白白地飞行一年。
   公开性
    凡贪婪之人,都是利欲熏心的。古代有一则寓言叫"齐人盗金",说的是古代齐国有一个十分贪婪的人。一天他走过集市,看见摊子上摆着待出售的黄金,于是拿起一块就走,被人捉住后,他说:"吾不见人,徒见金。"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有贪婪心理的人往往会丧失理智,不顾社会道德、法规的约束和舆论的谴责,疯狂地贪污,无耻地索要,用种种借口挪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私用。例如某县一个经济效益较好的小厂,职工们拼死拼活干一年,好不容易盈利30万元,可厂长却将这笔钱买了一辆"兰鸟 "自己乘坐,并到处吹嘘说:"别看厂子小,咱也有"兰鸟 "。"可职工们却愤怒地骂道:"职工拼命干,挣了30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
   侥幸性
   贪婪行为是一种侵犯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的行为,历来为党纪国法所不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微寒,十分痛恨贪官污吏,他规定凡贪污白银60两 的官员就要斩首,并把此人的皮囊制成标本放在衙门大堂侧边,以儆示继任者。我国政府历来就重视打击惩处贪污行为,建国初期就依法枪决了两名贪污公款的党政高级干部,以后相继开展了"三反五反"、"四清运动",近年又建立健全了各种监察举报制度,但是有贪婪心理的人,贼胆包天,仍要伸出贪婪的黑手。他们个个心存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不会绳之以法。偶尔侥幸逃脱了监督与检查,便洋洋得意,自认手段高明,本事通天,结果在泥坑里越陷越深。
   意志薄弱性
   贪污之人大都是意志薄弱者,在金钱与物质面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知道贪婪之心不好,有的在谋得不义之财后,也曾想过金盆洗手,但也只是就此为止,在诱惑面前,仍然犹豫不决,把后悔与迟疑置于脑后,再一次伸出贪婪之手。
   贪婪心理的成因分析   贪婪心理的成因可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客观原因
   (1)社会病态文化的消极影响。中国古代就有"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的说法,反映了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它宣扬的不是勤劳致富而是谋取不义之财。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社会上确有一些不务正业,靠贪污、行骗过活的不法分子。   (2)社会舆论的误导。改革开放初期,舆论媒介详尽地报道"万元户"的收入与成果,却没有报道万元户是如何通   过艰辛的劳动致富的,以致激发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致富攀比心理。当然有不少人通过另谋职业、业务进修、加班加点等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但利用职务、权力、岗位、行业之便,用非法手段谋取私利也大有人在,误导极大地刺激了这些人的贪婪之心。
   (3)社会控制不严。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搞活经济,各地"放"的较多,造成很多弊端。一些地方开始搞有奖募捐、有奖销售活动,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机房也悄然登场,财徒们在赌局中一夜之间输赢达几百万元。边境地区的毒品贸易猖獗,沿海地区的海上走私活动异常频繁。内地一些不法分子哄抢国家矿山资源、铁道运输物资,割断通讯电缆,制造伪劣产品坑害顾客,拐卖妇女儿童等等,这些不法分子尝到了甜头,在社会控制不严的情况下,屡屡作祟。目前在一些地区最先致富的人,不乏有靠不法手段的,客观地刺激了附近地区人们的贪婪之心。
主观原因
   (1)错误的价值观念,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拥有。这种人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生就是"捞世界"。为了"潇洒走一回",不惜"拿青春赌明天"。"捞世界"的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得陇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有了位子,想女子;有了女子,想儿子;即便"五子登科",也不会满足。
    (2)行为的强化作用。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里,一怕引起公愤,二怕被捉。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屡屡尝到甜头后,胆子就越来越大。每一次侥幸过关对他都是一种强化,不断刺激着那颗贪婪的心。
    (3)攀比心理。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业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朋友、亲戚、下属、小辈甚至原来那些与自己相比各种条件差得远的人都发了财,心理就不平衡了,觉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生发一股攀比之念,也学着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4)补偿心理。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向社会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不足。
贪婪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贪婪是一种过分的欲望。贪婪者往往超越社会发展水平,践踏社会规范,疯狂地向社会及他人攫取财物。其表现有以下几种。
    不择手段的财欲
    主要表现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用一切手段索取钱财。如贪污公款:河南有一银行职员,上班第13天就迫不及待地伸手捞钱,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贪污公款达1.6万元。有人调用公款去炒股,炒房地产,盈了归自己,亏了记在国有企业的帐上,搞变相贪污。在国有资产的流失中,大批资金流入了私人的腰包。有人搞赌博捞钱,沉溺其中,难以自拔,赢的要百赢,小输的想保本,大输的想翻本,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结果是赌了输,输了贪,越赌越输,越输越贪,越贪心越黑,越赌胆越大,一发不可收拾。有人偷盗自行车,有人拐卖妇女儿童等等。皆是为了一个"钱"字,不惜一切手段。
    难以满足的贪欲
    这里指的不是贪食症,而是利用公款或他人之款吃喝。现在用公款白吃似乎已成为联络感情、展示"公关"、进行业务的一种"热门"手段。请客吃饭规格不能太低,眼下一桌"公务"酒席至少要两、三千元。据报载,1993年全国公款吃喝已过1000亿元大关,随着物价的上升,这个指数日后还会大大上升。公款吃喝既可不掏自个儿的腰包,一饱口福,又有满足地位身份的虚荣心。有少数公务人员借检查工作之名,到一些企业白吃白喝,索要礼品,社会上有些闲散人员乘别人举办婚宴,混入宾客之中白吃一顿。这些都是吃喝方面的贪婪现象。
难以填补的权力欲
    社会上有些人为了出人头地,拼命地往上爬,或凭借裙带关系伸手要官,或诬陷他人以表现自己。有人为升官,伪造文凭,篡改档案,年龄越改越小,工龄越加越长,文凭越改越高。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官道?在"官本位"的社会里,权钱相通,有权就有一切,当了官,就有人来巴结,请客送礼,红包贿赂。他们认为:"用我的钱买你的权,用你的权赚我的钱。"这类人一旦"得道",合家"鸡犬升天",占据官位,谋取私利。这难以填补的权力欲,实质是贪婪心理在作祟。
    欺世盗名的名欲
    有些人升不了官,便想在世上出名,于是就自封为世界著名的"气功"大师、有独方医百病的"名老中医"、有著作面世的"教授"、"赴京献宝"的名人后代等等。他们中许多人实际上没有多少文化,仅凭一张巧嘴,一叠耀眼的名片,欺骗了无数善良的人们。他们的骗术并不高明,但能迎合一些人的虚荣心与某种迫切的需求心理(如治病、练功、求宝),这部分上当者的深信不疑,渲染与扩大了行骗者的社会影响,虚名的泡沫越鼓越大,直至破裂那天为止。
    胆大包天的色欲
    男女之欲本是天造地设,无可非议的。但一些贪婪之徒"饱暖思淫欲",轻者搞性骚扰,调戏女性;重者霸占、强奸、逼迫妇女卖淫或插足他人家庭,弄得人家妻离子散。广西隆安县公安局长陆世长,从1977年到1991年14年间,据可靠数字,就奸淫妇女100多人;有些厂长经理趁到沿海城市出差之机,用公费连连嫖娼,以满足自己的色欲。
    以上仅仅列举了五个方面的贪婪行为,这一小撮贪之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贪婪的心理调适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若欲改正,是可以自我调适的,具体方法如下:
格言自警法
    古往今来,仁人贤士对贪婪之人是非常鄙视的。他们撰文作诗,鞭挞或讽刺那些向国家和人民索取财物的不义行为。其中最著名的是陈毅的《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其诗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奉劝想消除贪婪心理的人,将此诗裱成堂幅,悬挂室内,朝夕自警吧。
    二十问法
    这是一种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纸上连续20次用笔回答"我喜欢……"这个问题。回答时应不假思索,限时20秒时,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份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自己作较深层的分析。例如,有一个贪财的人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的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的生活"……他写完之后,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对钱是否有一些过份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与谋钱有关,接着往下想,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贪婪的原因是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呢?还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清楚后,便下定决心:要堂堂正正做人,就得改掉贪婪的恶习。
   知足常乐法
    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失缺,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份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人本贪婪
    人性本贪,我一向这么以为。不是我悲观,是事实如此。其实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话题,人们已经争执了数千年,孟子是主张人性本善的,因为他相信善因结善果;荀子是主张人性本恶的,因为他以为缺少教化的话,人会很野蛮。其实,我觉得不论是人性本善抑或人性本恶,都只是道出了人性的一个片面。人性是善恶并存的。善可以说是鲜花,恶可以说是牛粪。鲜花和牛粪似乎是对立的,要不人们为什么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呢?事实上,鲜花和牛粪又是统一的,没有牛粪哪里来的鲜花,没听说过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吗?
   如果说人性都善的话,那么为什么世界上还有恶人。如果说人性都恶的话,那么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善人,比如你。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既然无边,何来的岸呢?如果有岸,岂不是苦海有边了。难道佛错了?佛怎么会错呢?善之之于恶,正如空之之于色,要想完全分清楚,还真是不容易。一个人有一个馒头,有一个小孩子想要,可是这个人没有给小孩子。如果这个人脑满肠肥,而那个小孩子饿到不能走路,那么我们说这个人是恶人。可是如果这个人穷苦潦倒,那个小孩子到时富家子弟,只不过想要那个馒头喂狗,那么这个小孩子反而是恶了。所以似乎同样的一件事,分善恶似乎是困难的。
    那么我为什么说人性本贪呢?因为这个贪子似乎能解释人类的一切不可思议。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自然法则。可是贪就是不好吗?当然不是,活下去,是每一个生命体的冲动,舒舒服服的活下去,更是每一个生命体的奢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心想事成,谁人不想如此呢?!贪,是生存的前提,贪,是发展的动力。贪是人性的现实,如果没有贪,肯定不会有人类文明的。说到这里,我倒怀疑其共产主义社会所描绘的那种按需分配的场景来了,那绝对不是人类的伊甸园,那是人类的坟墓。因为那是泯灭人性的,异想天开的社会模式,空想一下,意淫一下,还是可以的,如果当真,那是要害人害己,误国殃民的。其实,现在的领导人已经很少提及共产主义了,或许是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了吧!李敖在北大演讲时曾经提到说,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当发现社会主义不灵的时候,就在前面加了一个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会就是资本主义吧,管它呢,邓公不是说了嘛,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换句话说,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大多数人拥护,就是好的主义。
    贪,其实也是要有分寸的。是指满足自我生存发展的必要。比如一个人贪吃,他的贪只不过是把自己的胃填饱,他不应该贪得无厌到把自己的胃撑爆,那就是死有余辜的了。中国人讲中庸,讲度,真的是很有学问的。不是说过犹不及嘛?!我是不怎么反对贪官的,但我是深恶厌绝那些贪得无厌的官的。只要他能为大众做足够多的好处,稍微“贪”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不怕他贪,就怕他不做事,那些碌碌无为的清官比手不太干净的但有所作为的官更惹人讨厌,如果能干又清廉,当然是更好的。
    世界上有不贪的人吗?没有。世界上有不贪得无厌的人吗?有。千万不要告诉我你不贪。如果你说你真不贪,我也信,因为你已经不是人了,是神。
 贪婪指一种攫取远超过自身需求的金钱、物质财富或肉体满足的欲望。贪婪的个体往往被视为对社会有害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常忽视其他人的福利(经济学的解释,假定市场经济是零和博弈)。然而,贪婪渐渐为西方文化所接受,因为获取财富的欲望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贪婪被列为基督教的七宗罪之一,撒旦之一的玛门(Mammon)便是代表贪婪。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或是以但丁的观点,贪婪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 。佛教徒相信,贪婪是基于将物质财富与快乐错误地联系在一起所致。这种错误是由于被某一事物积极方面夸大的印象所迷惑引起的。
    人性中真的有种抹不去的本质叫----贪婪.不知道满足.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对孪生兄弟,因为家庭的因素,父母分别把他们送给了两户人家.多年后,他们长大重逢了,个性活泼的哥哥在养父母相继去世后因为生活所迫从小就投身寺院当了和尚,个性安静的弟弟生活富裕娶妻生子.弟弟羡慕哥哥皈依佛门,远离烦恼和家庭的拖累,妻子的唠叨,儿女的责任.哥哥羡慕弟弟享尽家庭温馨,娶妻生子.也许是老天想成全他们的羡慕,让他们在一次见面时同时受伤,昏迷不醒中被送回各自的家里,只是互换了下.兄弟两就将错就错住了下来,体会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见:哥哥整天为了生活拼命干活,样家糊口.弟弟为了准时起床撞钟,诵早课,着衣而睡不敢合眼,半点感受不到出家的悠闲生活.还是各自发现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这是一个古装剧的情节,虽然是故事,可是很真实的展现了人的心理.我们常是别人羡慕的对象,却浑然不知,因为我们也总是在羡慕别人!赶紧受回你的羡慕吧,身边的人和事物你不懂得珍惜,远方的人和事物你把握不了,你将一直生活在一无所有中啊!随着阅历的丰富,体验的增加,我们必须知道-----"观望远近,收敛眼光!抑制贪婪!"虽说贪婪是人的本性,可是你贪婪的你得不到,更不适合你,何苦呢?珍惜眼前的事物,那才是最好的幸福.

    贪婪与恐惧
   一个蚂蚁也充满贪婪,它要拖走比自己大十几倍的树叶,贪婪是生命的本质,没有贪婪生命就不能发展,贪婪和社会的进步,生物的繁衍紧密相联。贪婪超越生命自身,完全变成工具,一种意志力的工具,目的的工具。贪婪最初是为了丰富生命,最后是爆炸生命,使生命成为自身的敌人。所以,生命的危险就是自身的贪婪,这种贪婪把生命否定,贪婪作为生命的最大的危险几乎是把自己置身于虎狼之中而不知不觉。这样贪婪几乎和愚蠢是如出一辙的。贪婪使人丧失理智,丧失理智使人胡作非为。这就是,智慧是一种适度的涉及,而不是过度的贪婪。智慧变成贪婪时,就是进入剑戟丛中。
   恐惧是对所贪婪的东西的不确定,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战胜对象,这样自身就陷入矛盾之中,这种矛盾变成一种既要占有对方,又怕对方吞噬的危险之中,这种危险的预计就是恐惧。恐惧是生命对不确定的对象的恐惧,恐惧绝对有对象,不确定的对象就是焦虑。焦虑是没有固定,具体的对象的。
   人类就是在贪婪和恐惧之中矛盾存在的动物。谁都会贪婪,谁就会恐惧。即使一个农夫对一个枯枝的贪婪也是贪婪,为此他为了取得危险的枯枝而摔下了悬崖。他是带着恐惧而进入这种夺取之中。大到国家之间的夺取,战争都是充满贪婪和恐惧的。股市就是贪婪和恐惧组成的市场,市场就是对人性的出卖。哪里有市场,就要冒险,就有贪婪和恐惧。即使人们的游戏也是充满恐惧的,恐惧可以成为刺激神经的东西,贪婪就是对世界的不确定性的体验。
    道德和法律就是对贪婪和恐惧的处置。道德既是人们热爱的,也是违背道德所恐惧的,法律也是如此。法律是没有触犯法律的人喜欢的,是触犯法律的人恐惧和憎恨的。没有法律就没有罪。没有道德就没有指责。这样恶行就肆行无忌。贪婪是对超越自身能力的对象的占有欲,这里自知之明是丧失了,贪婪出于无限性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性的对象之中,这样贪婪首先是愚蠢的,其次贪婪才是造成愚蠢后果的原因。佛教把贪婪作为三毒之一,贪嗔痴,其中最大的就是贪婪。贪婪使人犯罪,不知道返回本身。其余的道家,儒家,基督教对贪婪都是反对的。贪婪和理智是对立的,贪婪丧失理智,理智控制贪婪。贪婪就无可置疑地把自身置入不确定的危险之中,这里贪婪似乎是具有勇气的,实际上勇气是获得正义感时的力量,贪婪则不一定是获得正义感。所以,贪婪是野蛮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外人吃惊的,也是自己恐惧的。恐惧已经告诉自己,这种行为是一种贪婪,但是贪婪还是催促自身继续这样的愚蠢,这就是明知故犯。
    越是占有什么,就越是贪婪什么。权力,金钱,美色都会无限度的引起贪婪和恐惧。贪婪似乎会形成胆大妄为的一面,实际是虚弱的,因为贪婪带来的勇气是虚假脆弱的。就像贪官被抓住时就立刻浑身无力了,但是勇士被抓住时视死如归。这里贪婪的野蛮和勇士的勇气是有区别的。以前不可一世的人为了补偿其失落感,就会极度夸大自己的行为的效果,这就是疯狂。疯狂的行为被孙子兵法认为是必败的。先疯狂后灭亡。这也是心理的规律。
    富人的贪婪比穷人严重,富人的恐惧也比穷人严重。财富和自由对人的生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会成就富人的事业,一方面富人会以财富为基石更加贪婪,这样财富如果不会掌握,就会被财富所掌握,自由也是如此。不断激起的贪婪是个人的危险,却是社会的激情,社会正需要这样的不顾一切的个人的牺牲,个人为了名利而不息牺牲的就会成为社会的----精神。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所以,贪婪无论如何都是愚蠢的。财富和权力都会刺激人们的贪婪,贪婪会使人陷入恐惧,恐惧使人丧失幸福感,所以,富人没有真正的幸福。谁在穷困的时候以为富人是充满幸福的,谁富有了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而且恐惧难眠。财富和权力必然不是白白到来的东西,它来的时候是欢笑的,去的时候是哭泣的,流血的。
贪婪产生痛苦.放弃才会快乐
    人天性是自私和贪婪的动物,无私和快乐的人不过是懂得如何平衡这些罢了。不过红尘更多的人是不开心和不快乐的,也无非他们不懂的平衡自己。平衡不是逃避,也不是中庸,而是一种淡然。可以做到淡然的人都是那些经历过人间风雨,而后恍然领悟的人,这样的人走在人生的窄门。
    更多人的走在人生的坦途,他们追名逐利,斤斤计较,狭隘自私,求全责备,他们往往引领自己走向心灵的覆亡。这是天道使然,我常说: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他关闭一扇窗,必然为你打开一扇门。如果你想什么都拥有,那他就会关闭你所有你的出路。当然上帝是不存在的,这就是道,是规律,人类的贪婪在于明明知道这是错误的,他们依然会铤而走险,认为自己是可以侥幸的。
    由此我们想到世间痴男怨女,我常遇到一些红尘男女和我倾诉,他们的遭遇雷同。女人喜欢一个男人,就希望男人出人头地,有英雄气质,但是有了英雄气质的男人却又都是事业型的,自然身边也少不了其他女性崇拜者,所以女人的悲哀诞生了,其实女人是想要一个男人,但是想要一个英雄的男人。于是矛盾诞生了,当然这个矛盾是人性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我自身也遇到过,后来我明白了,你要不就去爱一个英雄,要不去爱一个男人,两个都做得很好,也许是完美的圣人。
    女人不喜欢选择,所在只能在贪婪中痛苦,男人也一样,他喜欢一个女人,也喜欢一个甚至几个很优秀的女人,但是优秀的女人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原则,所以男人往往也只能选择一个最合适他的妻子或者一个他最爱的情人。但是人性的贪婪一般是他们都想要,就象《天龙八部》中的段王爷一样,都想要的,最后只能是一声叹息,这就是上帝的法则。我是知道了这个道理之后,学会了选择,人只有懂的选择和放弃才会真的找到终极的快乐。不过,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悲伤也没有绝对的快乐。



勇儿马甲 发表于 2013-9-12 07:26

:loveliness:

勇儿马甲 发表于 2013-9-12 07:26

:loveliness:

勇强888 发表于 2014-6-26 00:35

学习学习





















hswcm 发表于 2014-7-26 20:37

难以满足的贪欲
    这里指的不是贪食症,而是利用公款或他人之款吃喝。现在用公款白吃似乎已成为联络感情、展示"公关"、进行业务的一种"热门"手段。请客吃饭规格不能太低,眼下一桌"公务"酒席至少要两、三千元。据报载,1993年全国公款吃喝已过1000亿元大关,随着物价的上升,这个指数日后还会大大上升。公款吃喝既可不掏自个儿的腰包,一饱口福,又有满足地位身份的虚荣心。有少数公务人员借检查工作之名,到一些企业白吃白喝,索要礼品,社会上有些闲散人员乘别人举办婚宴,混入宾客之中白吃一顿。这些都是吃喝方面的贪婪现象。
难以填补的权力欲
    社会上有些人为了出人头地,拼命地往上爬,或凭借裙带关系伸手要官,或诬陷他人以表现自己。有人为升官,伪造文凭,篡改档案,年龄越改越小,工龄越加越长,文凭越改越高。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官道?在"官本位"的社会里,权钱相通,有权就有一切,当了官,就有人来巴结,请客送礼,红包贿赂。他们认为:"用我的钱买你的权,用你的权赚我的钱。"这类人一旦"得道",合家"鸡犬升天",占据官位,谋取私利。这难以填补的权力欲,实质是贪婪心理在作祟。

hswcm 发表于 2014-7-26 20:38

人性中真的有种抹不去的本质叫----贪婪.不知道满足.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对孪生兄弟,因为家庭的因素,父母分别把他们送给了两户人家.多年后,他们长大重逢了,个性活泼的哥哥在养父母相继去世后因为生活所迫从小就投身寺院当了和尚,个性安静的弟弟生活富裕娶妻生子.弟弟羡慕哥哥皈依佛门,远离烦恼和家庭的拖累,妻子的唠叨,儿女的责任.哥哥羡慕弟弟享尽家庭温馨,娶妻生子.也许是老天想成全他们的羡慕,让他们在一次见面时同时受伤,昏迷不醒中被送回各自的家里,只是互换了下.兄弟两就将错就错住了下来,体会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见:哥哥整天为了生活拼命干活,样家糊口.弟弟为了准时起床撞钟,诵早课,着衣而睡不敢合眼,半点感受不到出家的悠闲生活.还是各自发现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这是一个古装剧的情节,虽然是故事,可是很真实的展现了人的心理.我们常是别人羡慕的对象,却浑然不知,因为我们也总是在羡慕别人!赶紧受回你的羡慕吧,身边的人和事物你不懂得珍惜,远方的人和事物你把握不了,你将一直生活在一无所有中啊!随着阅历的丰富,体验的增加,我们必须知道-----"观望远近,收敛眼光!抑制贪婪!"虽说贪婪是人的本性,可是你贪婪的你得不到,更不适合你,何苦呢?珍惜眼前的事物,那才是最好的幸福.

大山子 发表于 2014-11-1 18:07

我是来打酱油的。

王者之道 发表于 2019-1-22 22:24

谢谢楼主分享!

追寻 发表于 2020-3-31 11:08

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人性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