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挖空心思绑架银行:谁给的钱多让谁坐前面
财政存款为筹码 地方政府加码博弈银行平台贷 李玉敏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收官,平台贷的规模也将公之于众。近日,有银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银行极力想压缩平台贷的规模,但是地方政府也是挖空心思。在地方政府和银行的这场博弈中,财政存款成了地方政府最为重要的筹码。
某银行高管表示,在地方政府换届基本完成后,政绩和投资的热情也进一步高涨起来。不过大多数的项目都属于“政府点菜,银行买单”,关键的原因在于政府有筹码让银行买单。杀手锏就是财政存款。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半年全国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的讲话纪要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口径平台贷款新增约400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3228亿元),平台贷款总量控制的难度明显增加。
与此相反的是,上市银行发布的中报却显示,大多数银行的平台贷余额呈下降趋势。银行业人士表示,在银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表内的平台贷确是下降的。但是,银行通过理财资金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却在大幅增加。
地方政府融资有“术”
上述银行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拿到项目以后,一般都是先召集各家银行负责人来开会,问能贷多少款。有的银行因为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审批权上收到了总行,分行就夹在总行和地方政府之间两边难做。
各家银行跟地方政府博弈的过程中都有很多的故事。某大行省级分行的人士表示:“在当地开展业务,毕竟很多地方要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我们也愿意贷给一些资质比较好的融资平台,但是项目报到总行不批以后我们就里外不是人。地方埋怨我们不贷款,总行也会怪我们存款流失。”
上述人士表示,有的银行因为不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当地的财政存款一夜之间就被取走了。“在存款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这是最要命的。现在政府存在各家银行的钱几乎都按照贷款的量按比例进行搭配。此外,对于一些贷款金额比较大的银行,政府也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据介绍,除了这样的经济手段,有些地方政府还使出了“心理战术”,就是每次开会的时候各家银行领导的座次都按贷款数量的多少来排,有些好面子的行长,觉得自己一个大行领导排在小行的后面就很丢脸。
某国有大行一二级分行的副行长对本报记者表示,排座位这些倒没有人真正在乎,关键是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都和当地政府、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民企密不可分,而政府则可通过很多种方式间接地影响到银行。
某券商的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方式都主要是针对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因为他们分支机构的权限有限,业务主要受总行管而不是地方政府管,这样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中也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一些地方的法人银行,特别是地方政府控股的城商行,股东是财政局,董事长、行长也是地方任命的官员,这些地方的平台贷风险更值得关注。
银监会数据也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7万亿元,同比增长6.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数量达到10932家。城商行平台贷款客户3431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台贷款客户总数的31%。
表外融资快速增加
上述银行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表内的平台贷的确是在下降,表面上看起来也没什么问题,实际则风险涌动。现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所以能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滚动起来,关键是吸收了社会资金,比如银行的理财资金。
尚福林也曾表示,地方政府通过信托、理财、债券、基金等渠道获取的融资金额增长较快,其中相当比重的资金实际仍来源于银行。
上述高管也表示,银行利用客户的理财资金为地方融资平台“输血”只考虑了短期的收益,而不考虑三五年后项目的现金流能否还款。短期来看,银行吸收的理财资金沉淀下来成为银行的存款,通过表外放款也不占用银行的贷款规模,另外银行还可以获得中间业务收入。
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信贷类及包含信贷类资产投向在内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共计5516款。其中,单一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有329款,其余产品均为包含信贷资产在内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
不过叶林峰认为,从理财产品端看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情况可谓“雾里看花”,仅仅只能看到“冰山一角”,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本次审计署从源头对其这部分债务的审计结果。
:lol
:lol 谢谢分享,祝股海明灯战友们国庆节快乐! {:soso_e160:} {:soso_e183:} 楼主辛苦了
谢谢楼主分享
多谢提供,多看帖,回好贴!!! 看完这帖子以后,感觉你写的实在不错。谢谢楼主 感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