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立冬
聊立冬 11月7日立冬,冬季的起始节气。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和地始冻很好理解,“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指大鸟,蜃为大蛤,它是说立冬后,大鸟几乎销声匿迹了,而在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鸟类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当然,无论是立冬的“雉入大水为蜃”还是寒露的“雀入大水为蛤”,都是古人的臆想和谬传。 按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表述,立冬时节,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 随着气候的变迁,即使在作为24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地区,在立冬时节,大多尚未水始冰、地始冻。而在南方的很多地区,立冬时节,往往是和暖的“十月小阳春”。
秋冬交替,雨在消减,而“雨”字头的很多天气现象在增生,例如:霜、雾、霾等等。近45%的雾霾天气发生于冬季,发生机率远远高于其他季节。 现今,我们常常将雾霾合称,但实际上雾与霾有着显著差异。霾本身就是污染物的积聚,雾未必就是污染,但却是污染良载体,即窝藏犯。湿时多是雾,干时多是霾,但往往雾霾交替或雾霾混杂,于是成为同案。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雾与霾的“出镜率”之比大约为3:1,雾明显多于霾,但近些年,雾与霾之比几乎为1:1,甚至开始呈现霾逐渐“领先”的格局。 由于雾霾天气的盛行,制造大风降温的冷空气,由于具有吹散雾霾的功力,在大家的心目中,渐渐演变为“正面人物”。雾霾肆虐时,人们是多么期盼冷空气光临,让我们喝一喝清冽的西北风啊! 其实在古代,所谓的霾,与现代霾的涵义有着鲜明的差别。记得《诗经》中有这样一句:“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是指西风卷起漫天尘土。所谓霾,土雾也,尘土飞扬而已,与现代社会中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的霾有着天壤之别,只是这个汉字一直被沿用着而已。 古人非常重视立冬这个节气的气候结点意义,所以立冬是出产气象谚语最多的节气之一。那时候,人们常常依据立冬日的天气来占卜未来的气候特征,例如:立冬晴,一冬凌。例如:立冬无雨一冬净,立冬落雨邋遢年。例如:立冬打雷三趟雪。例如:立冬雷隆隆,立春雨濠濠。例如:立冬不凉数九冷,数九不冷倒春寒。
看看,学习学习。 受益匪浅,谢谢楼主。
{:soso_e163:} {:soso_e178:} 谢谢提供分享!!! 谢谢提供分享!!! 谢谢提供分享!!! 谢谢提供分享!!! 想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习学习学习 学习学习 {:soso_e163:} {:soso_e163:} 谢谢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