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7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26 10:44
这种谬见根源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即把“成功”等于产品技术的改进或数量的增加。“大跃进”时期把钢铁产量在多少年内超过英国和美国作为目标就是这种思维的典型体现。这种计划经济的思维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如用“论文数量”衡量科研的“成功”。这种荒谬的计划经济思维必须破除。人们必须意识到,政府应该追求的“成功”恰是减少各种扶持,促进市场自发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增强。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26 10:43
缺乏造血能力的国企,不是荣耀而是负担
缺乏自己造血能力的企业,对市场来说不仅不是荣耀,而是一个负担。假如它要被塑造成“国家的形象”,那么就需要注入更多的资源来维持、打造这种形象。那样的话,对国民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26 10:43
国家扶持下的成功都是虚假的
在市场中,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也能赢得消费者的产品才是“成功的”,如苹果手机。从这个意义上讲,行销世界的中国小商品比高铁更“成功”,因为它们完全凭借个体自己的力量。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7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7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8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8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8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9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9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9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9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9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9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0:59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1:00
和语涛声
发表于 2014-10-25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