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男人 发表于 2014-10-31 20:20

谢谢分享,好好学习!!!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31 20:30


虽说汉才起于汉,然而,如果论及“汉才的顶峰”,那么我想没有一个朝代、敢说超越大唐。两汉中国打下的正统的两点一线“汉才”,在唐朝全都“熟了”。成熟的华夏文明登上七世纪世界主体文明最高峰。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31 20:31


显然,宋代之所以开辟了“华夏文明被征服”的历史,非“农耕”之过,而是精神消亡的结果。
大多学者指出那是“尚武精神”的消亡。这个原因世所共知——自武将赵匡胤拥兵自立为帝、成为宋太祖后,恐人效法自己篡位模式,遂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富贵须从书中求,从此汉人便远离了尚武精神,变得文弱。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31 20:32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会被打败。对应海明威这句的,是中国一句古话:“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这一中一外的两句话,都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真正的失败,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精神上的消亡。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31 20:33


   “二元体制”在军事上的表现——兵家合了。
唐朝军队,拥有世界无与伦比的一个强项 ——“胡汉合流的军事力量”。
从军事人才观之,唐军既有李靖、郭子仪这样的汉人名将,也有哥舒翰等等的胡人将领。唐才促就一支以汉人为主力兼有各民族士兵的混合战队,这就是不可一世的唐军。在对外作战中,几乎战无不胜。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31 20:34


汉朝战匈奴,历经百年未告全胜。唐时的突厥其力量不弱于匈奴,而唐军却一战定天下。李靖夜袭阴山,活捉突厥可汗,建千古奇功。当时,唐军的主要对手都为当时的强大民族,突厥后来横行西方,建立土耳其帝国,阿拉伯帝国横挎欧亚大陆,与唐朝并立。吐蕃帝国则雄据青藏高原,对中原虎视眈眈。但其与唐军的交锋却基本是败多胜少。唐朝与突厥鏖战几十年,打了一连串的胜仗,并收复突厥五大部落之一突骑施,派其抵挡阿拉伯帝国。唐军战吐蕃更是占尽上风,每一次对吐蕃的胜利都几乎是对其军力的毁灭性打击。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31 20:35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这是创造“天可汗”全盛期的唐太宗李世民抒发的“领袖语录”。此言写满他“领导世界”的自信,而李世民自信的源头,即可归纳为“并蓄兼收,群花同放,胡汉合流,华夷无碍”的体制自信。两汉中国种下的正统“汉才”,在唐朝“二元体制”的肥育下,瓜熟蒂落,成为世界“封顶”之才。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31 20:37


可见宋军战斗力,是一个渐衰过程。唱衰宋军的,首先不在兵道不强,而在民族精神的雌化。比赵匡胤“崇文抑武”对臣民精神更具杀伤力的国策,是“以儒立国”。“以儒立国”的宋朝,国家精神软化,其副作用到了南宋情况更严重。被理学改造的儒教嬗变为“小脚文化”,儒家文化刚的一面消失,原来的兵家文化不见了,刚柔相济的汉才变成了阴柔见长的雌化物,对于游牧军队,北宋军队尚有还手之力,南宋军队却已却无招架之功,原因就是因为经过“理学”洗礼,南宋军民已经整体雌化,遂频繁招致北方少数民族骑马南下侵袭,攻城掳掠尤如探囊取物。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4-10-31 20:38


而所有这些“失策”,都是赵氏家族“防内不防外”的小算盘“得意之作”,宋军的功能主要不是抵御外敌而是吓唬国内百姓。宋文化及其经济成果被世界津津乐道,甚至一度与盛唐等量齐观,但是,单项成就毕竟不能弥补整体文明精神的损失,就民族精神而言,有钱有文化的宋人活得并不滋润,甚至很窝囊。
“血性消失”于宋代是不争的事实。血之不存,魂将安附? 华夏文明于宋代被野蛮部落吞没,实属“汉魂失血”后的自取其祸。 

八月桂花香 发表于 2014-10-31 20:47

谢谢楼主精彩分享

八月桂花香 发表于 2014-10-31 20:47

{:soso_e183:}

八月桂花香 发表于 2014-10-31 20:47

{:soso_e185:}

马豆 发表于 2014-10-31 21:03

谢谢分享

我随缘 发表于 2014-10-31 21:12

{:soso_e160:}

我随缘 发表于 2014-10-31 21:12

{:soso_e176:}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大唐凭什么“置顶”华夏文明?中国人从何时起丧失了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