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默照的基础观念与方法 一、观念与方法并行 看一看诸位的每一尊脸,是不是都像菩萨?菩萨是有慈悲、有智慧的人。对自己要有智慧,对众生要有慈悲;有智慧,就不会让自己痛苦、烦恼;有慈悲,就不会让众生痛苦和烦恼。如果自己造成自己痛苦、烦恼,那就是没有智慧;如果造成众生痛苦、烦恼,那就没有慈悲。没有慈悲的人是不可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能没有慈悲,这是一体的两面。 许多人来参加禅修是希望开悟,但是,如果平时常常让自己困扰,不是后悔就是骄傲,不是自卑就是神气、得意;失败了痛苦,成功了骄傲,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开悟。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之中,一定是有事、有人、有众生的,如果轻易受影响而生起烦恼,这是没有慈悲,没有智慧;只要自己起了烦恼,一定也会让他人痛苦。如果能经常让他人生欢喜心,自己的烦恼一定会减少,能够这样,开悟的可能性才比较大。 我们都是凡夫,为什么是凡夫而不是圣人?这是因为愚痴、没有智慧。因为愚痴,所以充满了怨恨、嫉妒、怀疑,对人对己都不信任,所以自害害人。在爱人的时候,往往使他人痛苦;爱自己的时候,则变成自私,使得自己更加痛苦。如何才能减少一些愚痴,多一些慈悲与智慧呢?那就是要修行了。 修行,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观念的理解来纠正,另一方面则是用方法,将心从混乱的状态变成清醒、清楚、安定。只有方法,那是盲修瞎练;仅有观念,那只是知识。禅修必定是方法配合观念,方法和观念同时并行,就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二、何谓默照? 此次的禅修方法是「默照」。默,是不受自己内心以及环境的影响而动,心保持安定的状态。照,则是清清楚楚知道所有的状况;以外在环境而言,有人在和你说话,或者有人在骂你、赞歎你,但是内心不受影响。骂你的时候,不会觉得委屈、痛苦;赞歎你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很得意、很高兴。你只知道:他骂你、赞歎你,这是他的事,不要受他影响。应该挨骂,不必生气,骂得不对,这是他的事,为什么要生气?对内心状况也是一样,知道有烦恼、妄念,但是不去在乎它;清清楚楚的知道,但是不受影响,这就是默照。 默照就如同六祖惠能所说的「定慧不二」、「定慧同时」,默就是定,照就是慧。有定时,必定有慧;有慧时,必定有定。定是慧的体,体就是基础,从定而产生智慧的功能。定与慧是不可分割的,有定的时候,智慧必定产生,有慧的时候,也一定和定相应。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浮动的,因为他具备定的功能。因此,刚刚开始用默照,默是默,照是照,定与慧是有前后次第的;一旦方法得力以后,就是默照同时,也就是定慧同时,这是禅宗的特色。 其实,禅宗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就已经在运用。经典里有「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两句话,这是描述佛在日常生活中,不论说法、待人接物,无一时不在定中。诸多声闻弟子及凡夫弟子,也看到释迦牟尼佛出定、入定;出定的时候,就行化人间,放光说法度众生,与众生结缘,入定的时候就默然打坐。但是,对佛自己而言,没有所谓的出定或入定,而是任何时间都在定中,这是定慧同时的一个事实。 凡夫所谓修定,指的是四禅八定,也就是世间的定;声闻的定,除了世间四禅八定之外,再加上灭受想定,是为九次第定。在定中,智慧的力量无法表现,出定之后,因为有定的功夫,才能表现出智慧来。 修行通常是讲止观,但先止后观是不容易的。我们都是凡夫,要先修定才产生智慧,而默与照就是练习的方法。刚开始用方法时,有照有默,先默后照,或者先照后默,默和照是无法同时的。照是观,很清楚的在观照;默则是止,不受前念与后念,以及内、外境的影响。一开始就默,是默不起来的,所以一开始要照,必须先从观开始。因此,先要照,照现在用的方法,用现在所用的方法,使得心安定下来,当心安定之后,那就是默了。 摘录自圣严法师著作《圣严法师教默照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