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舍得”一词及知足者常乐
“舍得”在哲学里怎么解释?有舍才有得
要舍才有得
要得必要舍
为什么?我们是不是真的舍了就会得到?
追根溯源-----------“舍得”一词
“舍得”一词最早出自《了凡四训》。“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故《金刚经》云:应无所著而生其心,在传人中国后,迅速与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理。随着光阴的流转,“舍得”这一禅理,又迅速渗透到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步演进为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间,达到和谐,达到统一,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
知足者常乐
一个人,贵在自知,贵在知足,贵在量力而行,贵在适可而止。
我喜欢“知足者常乐”这句话。过分苛刻要求自己与要求别人,肯定是一件对己对他人的一种不认同感。
所谓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所谓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知足者常乐。不是说这个人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而是说这个人懂得取舍,也懂得放弃。懂得适可而止。
生活在尘世,又有什么比知足者常乐更让人觉得珍惜的事呢?
只是浮华世界,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体会知足者常乐的意境。理由又很简单。市场的多元化,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物质的多元化。
尽管物质与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但是很多人已经被同化了。灵魂与精神的一种同化。使人性变得贪婪,自私,残忍。变得不可一世,利益权利第一。很多人丧失人本身的道德底线。最后成为阶下囚。
正因为这些人的欲望无法满足,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越来越差。
最主要还是彼此价值取向的差异。所以有些人很难真正融入彼此的内心世界,这也在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本性遗留下来的一些无法共识的差距。
我欣赏知足者常乐的人,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淡然之美。懂得享受工作与享受人生的人最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自知与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每天都存在着很多诱惑,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最重要。
总的来说:知足者常乐。在那个时段,做那个时段该做的事。就是最佳状态。
{:soso_e179:}
金刚经 ? 你也会关注吗 祝大师健康快乐幸福!!!祝大师健康快乐幸福!!! {:soso_e163:} {:soso_e163:} {:soso_e181:}
知足者常乐。谢谢! 舍不得就得不到 舍不得就得不到。 呵呵 {:soso_e160:} {:soso_e160:} 学习谢谢分享有舍才有得知足者长乐 谢谢分享,学习了,不错!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