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957|回复: 6

中医解密“冬吃萝卜夏吃姜”的正确吃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医解密“冬吃萝卜夏吃姜”的正确吃法


摘要: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郎中开处方”。知道这样一俗语的朋友确实是有很多,但是知道真正玄机的就估计在少数了。我今天就来说说这其中的秘密,要想知道这个秘密就离不开中医。那我就慢慢道来吧……  《素 ...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郎中开处方”。知道这样一俗语的朋友确实是有很多,但是知道真正玄机的就估计在少数了。我今天就来说说这其中的秘密,要想知道这个秘密就离不开中医。那我就慢慢道来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讲的四季养生方法就是跟着天地的自然规律走,也就是道家讲的道法自然。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也就无所谓“人定胜天”的说法了。其实人真正的人定胜天吗?估计大家比我还清楚。好,道法自然,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应四时之气。


  我们有个说法叫做“猫冬”,冬季天寒地冻的,没什么大的农活干,那就呆在家里猫冬了。北方就睡大炕,以前条件差都是在大炕上吃喝拉撒,当然现在大家都有暖气供应了,南方虽然没北方冷,但也基本上在家围着炭火炉取暖。


  我们冬季吃的东西大都是干品腊制品,品种单一,冬季大家又喜欢吃点滋腻的补品来食疗。但上面说的睡大炕、烤火炉取暖时就会激发身体的阳气,很容易嘴唇干渴、身胸哄热,我们吃的干腊制品与滋腻的补品就不易消化、积聚胃里与大肠,碍于六腑的气化,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泻而不藏之道。又加上冬天猫冬户外活动就很少,新陈代谢慢。这种种的生活行为就会产生身体的内热。


  如经方之祖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在“辨脉法第一”篇中这样说:“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注:这里的胃也包括大肠)。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不是很理解,不是冬天是寒冷的天气吗?为什么会阳气在里呢?是这样的,不知道我们注意到没有,农村或者城市的老城区会有很多的水井,我们冬天去打井水时会发现井水冒白气,井水也要比家里的自来水的温热度会高一点。这里的白气就是我们地球的内热,遇冷就会变成蒸气往上冒出来。还有我们会发现冬季要是在窑洞里就会比外面得温度高很多,农村很多地方有窑洞是用来储存苕的也就是红薯,防止它被冻坏。以备来年开春当苕种,生根发芽。这样大家就容易理解了。


  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此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腹部烦热,但此时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也就会发生变化,由阳的变成阴的性质与功能,就会感觉到我们的腰背部凉飕飕的,临床上这样的病人很多,冬季天气一变就会感觉到腰部冷痛,西医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拍片骨骼脊椎又没什么生理性的改变。我们中医就只是把它辩证为寒性腰痹,用艾灸,针刺,火罐就可以解决。所以冬季一定要保暖好后腰背。


  说到“阳气在里,胃中烦热”。那怎么办呢?古代有个传说“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注:神农氏是一个部落,一个族群,或者说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而非一个人。)我们的古代劳动人民是纯朴、勤劳而充满智慧的,找到了“萝卜”这一物美价廉的宝贝。那为何叫做宝贝呢?正如俗语所说“萝卜上市、郎中下岗”、“萝卜进城,医生关门”、 “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那就间接的说明萝卜是很有大用了。


  萝卜,我们古代叫做“莱菔”。明代著名的草本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里说“圃人种莱菔,六月下种,秋采苗,冬掘根。”他在书中说:萝卜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功效,其性寒凉。这正好可以除去我们“胃中烦热”,免得产生积热。


  说了萝卜,还有萝卜籽,我们中医药叫做“莱菔子”,其药性辛、干、平。归肺、脾、胃经。所以我们吃萝卜的时候会感到有些是辣的,有些就是甜的原理在里面了,中医是通过四气五味、温热寒凉来判断万物的,比现在的营养学关注的层次更深、更背后的现在科技验证不出来的。


  中医认为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我们有两个个著名的方剂:一个叫做“保和丸”里面就有莱菔子用来消食化滞。另一个方就是“三子养亲汤”里面的莱菔子就是有降气化痰尤其是化寒痰的作用。




  在这里我要讲讲这个“烦”字,繁体字得烦是左边一个火字旁,右边是“页”,这个字的写法应该是这样写“煩”。《说文解字》:“烦,热头痛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我们全身的十二经脉的阳脉都走头,还有奇经八脉的督脉也走头,故为“诸阳之会。”


  所以有句骂人的话叫做“此人头脑发热了”说明此人对此事处理不当,做事不够冷静,阳杀之气正盛。中医叫做“上热下寒”,这时我们用的药也就寒热同用。有个著名的方剂是“交泰丸”,里面的黄连大苦大寒、肉桂辛干大热。使身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就两味中药就可以扭转乾坤。但用药的方法就很讲究了。“胃中烦热”的烦也就是阳火之气很旺,产生积热,就会出现口渴眼干,咽燥,身胸烘热等症状,用寒凉的萝卜就可以把积热化去无影无踪。


注:切记萝卜不能和人参、西洋参、党参、红参等诸参同用配伍。一补一泄就作用大打折扣了。


  还有人认为这里的萝卜应该是胡萝卜,我觉得也对。胡萝卜带有“胡”字,顾名思义就是从国外引进的,大约在公元13世纪,从伊朗引入到中原。胡萝卜营养价值很高,里面所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是我们人体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有人把萝卜称为“小人参”就是这么个道理。


  说了冬吃萝卜,那现在就说说夏吃姜了。




  现在是冬天,却在说夏吃姜,有味。什么味,就是姜的辛辣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应夏之气,养长之道也。”对,此时万物都长得很是茂盛了,并且翠绿欲滴,一派生机勃勃的秀华世界。随着气温的身高,太阳直射越来越靠近北回归线,日头一天比一天长,我们应夏长之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这个时候我们就早早的起来,晚一点睡去,当然晚睡不是要熬到子时十一、二点。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就有“菴菴黄昏后,寂寂人定时”诗句。人定就是亥时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北京时间21:00到23:00之间。所以夜卧最迟在23:00之前就睡了。无厌于日,夏季白天时间长太阳毒辣但我们也不必天天呆在空调房里,还是要出去走走,只要不被暴晒就行,因为春夏养阳嘛。但太阳毒辣,暴晒或者高负荷的劳作我们就会流大量的汗液,中医认为“汗出榛榛是谓津”,心在液为汗,心在五行里面是属火为阳中之至阳,出大量的汗液势必耗伤人体的阳气,中医上有个亡阳证,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冷汗淋淋。有加上现代人有些生活习惯还真的不怎么好说,一边是挥汗如雨的场景,之后就是光着个上身在空调房里喝着冰镇的啤酒。


  须不知我们《伤寒论》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五月就是夏至月,我们别以为自己很热呢!其实自己肚腹里是凉着的,冰冰凉透心凉,这时还喝冰的东西,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古代夏天有做冰的买卖人,人家渴了是不会吃冰,冰是不会解渴的。还是那句话,我们观察下夏季的井水是很凉的。夏天出汗多,就会伤人的阳气,我们古代人是很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就发现了我们炒菜用的姜很有温阳的作用。


  那到底是用什么姜呢?是的,姜在中药上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分。当然还有高良姜、生姜汁、生姜皮作用也各不相同。这里主要说说生姜、干姜、炮姜的区别。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对脾胃寒症,胃寒呕吐症效果尤佳,也被冠以为“呕家圣药”的美名。我们在炒菜的时候特别对鱼蟹等大家都喜欢把生姜当做佐料,这里不仅是口味的问题,更关键的是生姜可以除鱼蟹的腥味,以及解鱼蟹毒的作用。


  干姜,顾名思义就是生姜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对上面说的亡阳证、寒性腹痛、寒行喘病等疗效颇佳。


  炮姜,又名黑姜,即干姜砂烫至鼓起或炒炭至外表黑色入药。中药很多炒黑后大多具有止血的作用,炮姜也不例外,其性苦、涩、温。归脾、肝经。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功效。


  总之:生姜长于散表寒,呕家之圣药;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炮姜散走血分,长于温经而止血。所以夏吃姜要是很讲究的话应该是干姜,当然生姜也行。


  一句俗语说了这么多,但俗语不俗。我们很多民间谚语里面其实都蕴含着很多的养生智慧和生活哲理,是我们劳动人民约定成俗的生活规律。我们应该挖掘他们的内在本质,更好的服务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这就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的学习和探讨了。




发表于 2016-2-1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祝猴年大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货币往哪里定向超发,哪里就是发财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11-17 02:31 , Processed in 0.091906 second(s), Total 12, Slave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