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6是中国的“经济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也表现在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答问中。可以看到,记者会起初的几个问题基本全都是跟经济有关的,而总理的回答中,也体现出政府对这些问题的清醒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与信心。 中国的股市和汇市在去年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对于中国发生金融动荡的各种“唱衰”之声也随之出炉。对外界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质疑,李总理的回答是: 第一,再次明确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针,表现出对金融“脱实向虚”的警惕。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金融产业过度膨胀,事实上“绑架”了实体经济,最终金融泡沫破灭,造成经济危机全面爆发。殷鉴不远,作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决不能走上这条“邪路”,对此,中央是很清楚的。 第二,以“债转股”等方式解决高债务问题。近期中国企业债过高的问题引发忧虑,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因此下调了中国的债务评级展望。对此,李总理一方面解释,企业债务率高是老问题,主要原因是中国股市等直接融资渠道不足,企业多采取的是向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的方式,相比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企业债务的比例显得就高了。不过,由于中国居民储蓄率高,银行存款存量大,企业债的高企还不至于直接对金融机构造成过大冲击。同时,总理也提出将采取“债转股”的方式,帮助企业更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降低债务所占比例。 第三,完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去年发生股市异常波动,中央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采取了断然措施,避免了金融系统的一场危机,从中也发现了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一些不足。2016年,完善监管将是政策的重点方向。具体的要求有:监管实现对金融产品的“全覆盖”、增强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性、中央和地方分层负责等。对此,总理话说的很重,如果做不好“拿你是问”,这也是对相关部门和地方做出了严格的履职要求,下了“军令状”。 对于中国经济能否达成6.5%的GDP目标,外界也有着一定的质疑。总理的回答中,主要强调了几点,一是中国经济中传统产业困难和新兴产业“火爆”的现象并存,希望大于困难;二是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创新潜力,政府需要少管“不该管的事”,同时加强应有的监管,就能激发市场的活力和人民的创造力;三是如果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区间,中国政府还有宏观调控的政策储备,可以稳定经济运行。 综观总理记者会的问答,显然政府对于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一些风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对金融“脱实向虚”、债务过高等问题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针,避免这些风险失控。不过,政府并没有因为这些出现的问题改变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相反,要将这些危机转化为进一步改革的契机,推动“债转股”、简政减税、结构调整等改革措施,以改革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浴火重生”。 信心之所以不同于盲信,在于它是建立在对形势的把握和对未来的规划之上的。正是有着对困难的清醒认识和对“改革路线图”的清晰规划,李克强总理才会展露出充分的信心,表示中国经济能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世界带来一阵“暖风”。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