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851|回复: 2

宋代临济宗圆悟克勤禅僧 茶禅一味的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宋代临济宗圆悟克勤禅僧 茶禅一味的渊源
2016-04-07 08:58:05 来源: 网易佛学
0
“茶禅一味”语出《碧岩录》作者圆悟克勤,僧侣将修行体现在生活中,又明确的表达其内涵,就是大寮的“三德六味”,“茶禅一味”是于体相用中体现生活禅,于茶事中灵活展现修行的意境,本文从修行与生活关系中探讨“茶禅一味”。
宋代临济宗圆悟克勤禅僧 茶禅一味的渊源

2010年11月22日,首届圆悟克勤禅师暨“茶禅一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隆重开幕。坚意法师在研讨会发表了题为《宋代临济宗圆悟克勤禅僧 茶禅一味的渊源》的主题演讲。

茶,在西方是一种饮料,在东方不仅是一种生活艺术,还关联到生命的修行。禅,用西方的定义很难说是一种宗教,它只破不立,超圣回凡,西方以为宗教的条件一个不存,却直指生命的透脱。而这两个典型在历史上更交溶互证,形成“茶禅一味”的传统。

“茶禅一味”语出《碧岩录》作者圆悟克勤,僧侣将修行体现在生活中,又明确的表达其内涵,就是大寮的“三德六味”,“茶禅一味”是于体相用中体现生活禅,于茶事中灵活展现修行的意境,本文从修行与生活关系中探讨“茶禅一味”。

圆悟克勤(1063—1135),宋代临济宗的禅僧。字无着,亦称无着克勤。北宋徽宗时,得皇赐“佛果禅师”号。南宋高宗时得皇赐“圆悟禅师”号。四川彭县人,幼小出家参禅于临济宗黄龙派晦堂祖心处。此后,参禅于杨岐派五祖法演处,并嗣其法。嗣法后曾主持成都昭觉寺、岳州夹山寺、潭州道林寺、南京太平兴国寺。晚年重归昭觉寺,73岁归寂。继承圆悟克勤之法,是他的两大高弟子,虎丘绍隆、大慧宗杲。圆悟在中国禅宗史上留下了伟大的足迹。特别是他撰写的《碧岩录》为禅门第一圣典。“茶禅一味”语出《碧岩录》作者圜悟克勤,僧侣将修行体现在生活中,又明确的表达其内涵。

“茶禅一味”、“茶禅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也是茶文化和禅文化合二为一的集中体现。茶艺是因生理的需求而喝茶,心灵的必须而品茗所形成的一种使人心平气和的仪轨。《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然道无器不显其功能,器无道则只名为器,不显其妙处。

佛教重视饮茶,并与禅结合,其原因一茶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令人少睡,有助于修禅之夜不能寐与静思;二是帮助消化,整日打座,容易积食。所以佛教对茶的重视,另外茶的很快传播,唐代佛教发达,僧人行遍天下,饮茶习惯因此藉之传播。

由于禅宗的兴盛,禅宗主张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许多人想透过习禅获得成就,当时的佛教与中国文化结合,为了使禅宗能源远流传,马祖道一开创农禅并重,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号,此时中国禅法异于印度。茶不但在禅堂扮演重要的功效,即提供禅僧能解渴、提神,《百丈清规》中有了佛教茶仪的具体仪式,禅寺透过禅茶的过程与仪式,探看禅僧行仪举止,便能了知其心专注的意境。禅修所训练的专注是体,当体的得宜表现,是观也是体的展现;喝茶展现的从容仪表,每一个当体的得宜表现,即是观也是相。

禅定的专注力展现于生活当下,生活的四大威仪“行、住、座、卧”都是功,因此禅宗也提出生活的外功“行如风,立如松,座如钟,卧如弓”,这些“相”的功夫都来自于禅坐的内功“体”,内功如专注的稳定,不执着与空相应展现心的柔软,即是佛法的“体”。心能御身,便能“依住堪能性,能成所做事”修止而能得定,就能成办种种有利益的事业。所以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修止而得住心时,身心引发轻安,身心都轻快舒适,而有行善离恶的力量。  透过修禅其目的是要获得止与观,能任运而生的行善离恶,并且毫不执着,就是功效也即是“用”。

禅师的智慧对机,能敲开学人的智慧之门,因此习者众多,事实上“茶禅一味”需要基础,修习止观者,应先修习止;止成观乃成,次第法如是。定是“平等持心”的意思,是说“心一境性”、“内心相续”,观是:“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 此说明“茶禅一味”让修行体现于日常生活中,以平常心是道呈现,从体相用的探讨,发现坐禅虽不能成佛,但如果没有透过如法与一定修持次第,是无法达到“茶禅一味”的意境,看来虽都是吃喝拉撒睡,但凡夫依旧是凡夫,所以还是要落实到平日的用功,才能“茶禅一味”。

修行的三种境界,凡夫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经历了精进过程的训练,到达“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成就后就能体现于日常生活中,达到“茶禅一味”“平常心是道”,又能于日常生活中“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一层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凡夫的我执为体,第三层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圣者展现“茶禅一味”的意境。两者截然不同,若误以为都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不愿意次第而行,无明的我执恼还是会使人堕落三途的苦报。(文/坚意法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5-1-17 03:37 , Processed in 0.091951 second(s), Total 12, Slave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