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原创 2016-06-01 舍末逐本 [url=]逐本斋[/url]《情志是把双刃剑》系列之五
童年,像蝴蝶般快乐;要说记忆中有点纠结的,就是隔壁那个恼人的张大爷。他没事儿老爱逗咱们这群孩子:“你是捡来的、你妈不要你了……”之类;那时候还小呀,哪懂分辨真假?急得又哭又跳,又是去找外婆求证,又是守在寒风中等妈妈归来……
原以为这“张大爷”只此一人,没想到有次同学会论及此事,原来类似遭遇的不在少数。有位男同学特经典:“刚上学时我还尿床,可自打我舅说我是捡来的,我就改天天尿床了,害得我妈从早到晚骂我;后来她给我苹果我都不敢吃,怕像‘白雪公主’那样被毒死......”言毕在座皆捧腹大笑,喝茶的喷茶,饮酒的喷酒;那一刻,我苦笑;我忽然想起了意大利一部老电影——《美丽人生》: 二战期间,意大利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不忍年仅五岁的儿子饱受惊恐,竟然哄骗儿子说这是在玩一场游戏,规则是不能哭不能闹不能想妈妈,率先得到1000积分就可以得到一辆真坦克;因此小主人公乔舒亚强忍住了饥饿、恐惧、寂寞等一切恶劣环境。游戏,就像个美丽的神话,保护着孩子的童心;即使在这个残酷杀戮不断的地方,也始终充满欢乐。这位父亲在极力保全儿子性命的同时,一定也希望孩子明白:痛苦是暂时的,被恐惧或仇恨所滋养大的孩子,一生中难有真正的快乐;唯有乐观的人们才能获得美丽的人生! 素来欣赏犹太人的智慧与勇气,他们对孩子童年和童心的保护,更令我肃然起敬。也许是文化差异,也许是民族个性,咱中国的父母,在这一点上往往不够重视。一位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跟我说:“接诊到很多心理疾病,譬如:无法信任他人、无法与配偶亲密相处、亲子沟通障碍甚至异食癖、恋物癖……其实很多都和小时候‘缺乏爱’、‘缺乏安全感’的成长感受息息相关!”父母的争吵、离异、欺骗、抛弃;家庭变故,个别人物不良刺激,甚至一个强烈的心愿没被满足或化解,都可能给幼小心灵留下一个“黑洞”;弱小无助而敏感的孩子,有些或许要用尽一生去填补内心的这个渴望,以至于成年后表现在与同事、父母、伴侣甚至亲子关系上出现莫名其妙的困难。 那么,中医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恐伤肾……”。无论何种原因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中医认为:“恐则气下”,意思是: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可见二便失禁……就像老百姓常说:吓得他屁滚尿流。所以,那位尿床同学的所言,并非夸大其词,的确因惊恐而伤了肾气,后来读到高中,他还因肾炎而休学;现在想起来,原本就存在相关性。
相对成人而言,孩子五脏尚未发育完全,更易受惊恐之害;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应怎么做呢? 1、找出孩子惊恐的原因:年龄小的孩子,惊恐的原因容易找;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要注意观察询问:孩子是否到过某地?某处?接触过什么人或事?等等。要尽快消除这个诱因。
2 、妈妈的抚慰是最好的药:无论多大的孩子,妈妈的爱抚始终是最好的药。方法是:至上而下轻抚孩子头及背部;婴儿可以抱着令其趴在肩上进行,同时呼唤宝宝名字及语言安慰;大一点的孩子,可令其趴在床上进行;亲人的声音和肢体接触能很快让孩子获得安全感,逐渐解除心理恐惧。
3、让孩子”见多不怪“: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多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演变:公园、动物园、农村体验、登山戏海、饲养小动物……这些,除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也会让他们“见多不怪”,无形中提高了对惊恐的抵御能力。 4 不要恐吓孩子:一些家长或跟孩子经常有接触的人,常用“老猫”、“老虎”、“老狼”、“不要你了”等恐吓孩子。这种语言刺激,实则形成不良“暗示”,常使孩子畏首畏尾、胆小怕事,有害其身心发育。
5、不妨试试“民间土法“ 12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受到惊吓之后久治不愈,也可以试试这个民间土法:晚上孩子睡着后,打开窗户(如果在家受到惊吓);或者打开入户大门(如果在外受到惊吓)。对准窗户或者大门连叫七声:xx不怕,赶紧回家……有孩子在服药无效情况下,使用此法后再服药,便很快见效;老祖宗留下的法子,有时虽匪夷所思,可只要有效而无伤,但试无妨。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中的天使、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丹的奇葩。每颗幼小的心灵,都纯正而透明,稚嫩而烂漫。快乐而温暖的童年,是孩子们的向往,也是他们的权力;爱孩子,就让他们在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热爱的环境里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