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人善吃,有南北八大菜系;而A股也有“吃饭行情”一说,指的是市道再惨淡的年份,也总有一波比较容易赚钱的普涨或轮动行情,让各路投资者能够有获利的机会。往年,春节长假前后是“吃饭行情”的高发时间之一,而今年春季的指数性行情却略显平淡,称得上是“粗茶淡饭”;到了4月中旬更是风云突变,被称为“要命3000”的中小市值个股出现大面积崩塌,粗茶淡饭没了,甚至还有闪崩“中毒”的情况出现。“吃饭行情”成了“吃土行情”,散户可以灰头土脸,但机构绝不会善罢罢休。对前期遭受重创的中小市值股票来说,熬过“五穷六绝”,7月份有望借助中报的公布,启动真正意义上的“吃饭行情”。 “吃饭行情”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牛市中增量资金绵绵不绝,个股轮番表现,“早涨晚涨早晚会涨”;而另一种情况则是熊市或震荡市,由于缺乏足够的增量资金,以场内存量资金博弈为主,因此要么以“拆东墙补西墙”的风格轮换出现,要么以“先挖坑再填坑”的形式出现。而今年的“吃饭行情”既有“拆东墙补西墙”,又有“先挖坑再填坑”,主角则是前期超跌的中小市值股票,代表指数为中证1000指数。股价跌得多就是最大的利好,尤其是中报发布期间,业绩增长超预期则成为拉升股价的导火线,而业绩下滑也可被理解为提前消化利空。相反,前期以上证50指数为代表的绩优白马股,“吃饭行情”则早已提前完成,股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消化了业绩增长的利好。一旦业绩增长不如预期,反而会成为原有主力资金出局的借口。在6月14日(周三)A股主要指数满盘皆绿,上证50指数领跌之时,中证1000指数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就已经初见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