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484|回复: 0

海外并购背后存非理性投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3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据了解,银监会此次对个别企业的授信风险排查,主要是因为上述企业近几年海外并购规模较大,需要分析信用敞口风险。实际上,去年年底,多个部门就已关注到火热海外并购背后的非理性投资,甚至是假借海外并购实则转移资产的情况。

  去年12月,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局联合发布声明称,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值得玩味的是,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的火热之际,也恰是我国资本外流严重之时,外汇储备从峰值的近4万亿美元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统计显示,2015年中资公司海外并购规模1005亿美元,2016年更是达到2266亿美元。

  “一些企业因为有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所以会大规模的从事跨境套利。虽然现在外管局已经严格管控本外币资金的流出,但这主要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而那些大型集团,由于其自身海外布局广泛,仍可假借境内公司购买境外公司产品和服务等名义,将资金转移出境进行投资。”一国有大行贸易金融部人士称。

  根据外汇局公布的部分企业外汇违规案例显示,不少逃汇企业通过勾结境外公司,虚构转口贸易合同,并订立高于市场价数十倍的交易价格,向境外非法转移资金;或通过虚构进口贸易,重复使用合同和发票,以“预付货款”名义对外支付大额资金。

  资深外汇专家韩会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如果人民币处在贬值通道,对企业来说,资产外币化的配置对企业确实有利可图,但从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大规模的海外并购的确在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的时候不利于市场稳定。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实在是不确定的,存在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就意味着企业承担汇率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还了解到,在前两年海外并购火热之际,部分企业为大量投资海外资产,甚至在境内银行借人民币贷款,将人民币资金转移至境外后再汇兑成美元做投资,加剧货币错配风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