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适当性新规落地,“韭菜”减产成定局
既然人为“剪刀”,我为“韭菜”,过去20多年,为何炒股的人不仅不见减少,反而还逐年增加?原因在于,每个冲进来的人都认为别人才是韭菜,而自己怀里分明揣着剪刀呢。结局还是会回到二八或者一九定律,韭菜变剪刀谈何容易?所以说,我大A地大物博,土壤肥沃,韭菜犹如离离原上草,老的割掉了新的又快速长了出来,韭菜割不完,春风吹又生。
不过,这样的割韭菜游戏,随着一项新规的出台,将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危险,搞不好韭菜有慢慢“断供”的趋势。
2017年上半年刚刚过去,你炒股的成绩如何,不是最重要的,你还有没有资格炒股才是最重要。
从今天开始,《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就要正式实施了。
出于风险管理的要求,经营机构必须审慎地选择客户,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捡到篮子里就是菜”。
炒股这事,过去一直是客户选择券商,现在是券商也要选择客户,从单向选择变双向选择了。适当性管理办法的核心在于强化对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卖者有责”的要求,让经营机构在获取经营收益的同时,必须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确保权利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当然,这个“办法”也没有完全剥夺小散做韭菜的权利,假如你本来属于低风险投资者,却哭着喊着要去买高风险产品,非要做韭菜,那也可以不拦你,但是,会把一旦做了韭菜之后的悲惨命运提前描绘给你听,你得视死如归地做好“愿赌服输”的心理准备。
根据规定,即使是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在经营机构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后,如果坚持购买高风险等级的产品,在经过必要承诺和确认程序后,仍然可以遵从其意愿,参与相关的投资活动。因此,新的适当性管理办法没有限制投资者的自由交易,是在充分揭示市场风险的基础上,对投资者交易的更好保护。只是,一般来说,反复劝阻,再不理性的人也会收敛他的赌性。
被割过多遍的老韭菜,可以少操点心,但是,新长出来的韭菜,还是需要券商多花心思悉心照料的。现有投资者参与证券期货交易是按原有的制度安排进行的,实施新的适当性管理办法将充分考虑这一现实情况,实行区别对待,“新老划断”。
这么多年以来,从单纯强调投资者“买者自负”的投资者教育,到明确经营机构“认识你的客户”的合规风控要求,努力营造的是一个客户与机构之间相互选择的过程,事实上,7月1号开始实施的适当性管理办法并非新鲜事物。2007年以来,证监会陆续在基金销售、创业板、金融期货、融资融券、股转系统、私募投资基金等市场、产品或业务中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为了避免“你选错了我,我选错了你”这样的选择,按照新的适当性管理办法,对于保守型和谨慎型投资者,券商出于控制风险的要求,将会限制他们买入A股和B股,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可能带来的损失与伤害,愿意承担最坏的结果,然后签字画押,赌咒发誓亏了不找别人麻烦,才可以放他们进去。今天开始,股票不再是超市里的卫生纸,谁想买都能买的。
有人说,我炒股水平不行,自愿成为韭菜,我就想向股市赔钱,难道捐款还不行吗?答案是,在股市中,未来捐款也是要先获得券商同意并取得资格的,不是谁都可以想“捐”就“捐”的。
按照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高风险业务的办理需要双录。随着监管趋严与“傻子交易者”的不断减少,可以预料的是,那些“剪刀”最喜欢的“韭菜”们,无论是因为适当性管理制度的要求还是因为自身的“觉悟”,未来会越来越多地被挡在股市的门外,股票的换手率会不断下降,成交量继续萎缩,博傻式短线操作难以为继,毕竟,当韭菜越来越少时,再锋利的剪刀也派不上用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