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虽然昨日有“三板斧”支撑指数收红,但依然未能超越周二高点,而股指屡次未能突破“4.17”缺口,“原地踏步”特征十分显著。由此,“久盘必跌”担忧情绪也悄然升温。 “谨防指数上涨乏力之后的不进则退。”华鑫证券分析师严凯文表示,虽然上证指数的反弹趋势仍然存在,且未有破位风险,但目前短期5日、10日、20 日均线都处于多头发散状态,技术上有回踩需求。不过指数经历数次快速跳水行情依旧能够触底回升,说明下档依旧存在有较强的支撑。 “随着指数的持续反弹,热点切换速度加快,两市量能却迟迟未能有效放大,这也是制约指数持续上行、上补4月17日跳空缺口的最大阻力。”温丽君表示,短期市场资金继续“抱团”成长确定性品种,业绩低于预期的品种频频遭遇“闪崩”困局,而资金继续抓大放小,抱团高流动性、确定性较高的大盘蓝筹,也显示出市场风险偏好总体仍处于低位,这并不利于股指持续向上运行。在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下,热点的扩散会进一步弱化市场赚钱效应,加之围绕中报业绩展开的个股行情边际弱化,短期指数阶段性休整压力依然较大。 锦洋投资总裁邱凌苍则相对乐观:“本周三回调后,周四就出现阳包阴,如果后市成交量能够持续放大,热点轮动持续,后市看多到九月初,七月、八月总体看多,不时出现闪崩(去杠杆效应)说明中小创品种的人气还没有恢复,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如果中小创能跟主板一起上涨,则多头行情也就随之形成。” 申万宏源(000166)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指出,5月上证综指见底以来,“结构选择困难症”就一直困扰着市场,宏观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投资者在A股市场上却很难找到景气度尚可,且有明确安全边际的“错杀”方向,将这种现象称为“A股资产荒”。周期、成长、大金融以及中小市值板块,各有各的问题,尽管近期受益于“漂亮50”赚钱效应扩散,却仍未摆脱大周期走熊的格局。而现阶段A股景气和估值匹配度较高,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的股票比例明显提升,这反映出结构牛与结构熊的演绎可能皆已过半途,此时行业结构性价比的横向比较将变得困难。小周期回调(例如7月)固然必要,但A股市场兑现深幅调整,突破“底部区域”框架的概率并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