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章( AFP PHOTO ) 諾貝爾獎(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他於1895年11月27日在法國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樂部上立下遺囑,用其遺產中的920萬美元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以表彰那些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或做出傑出研究、發明以及實驗的人士。 諾貝爾獎分為6個獎項:物理學獎、化學獎、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 到目前為止,有10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按獲獎時間排序,他們是: 1、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1歲; 2、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5歲; 3、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祖籍山東日照,在臺灣讀完中學和大學,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4、李遠哲:1936年生於臺灣,在臺灣讀完中學和大學,1986年獲諾貝爾獲化學獎,時年50歲;
5、達賴:1935年生於青海,中國國籍,198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時年54歲; 6、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49歲;
7、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59歲; 8、高行健:1940年生於江西,在大陸讀完中學和大學,獲獎的同年加入法國籍,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年60歲;
高行健(Getty Images)
9、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6歲。
10、高錕:1933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2009年獲得諾貝物理學獎,時年76歲。 除兩位生於美國外,有五位生於中國民國時期的二、三十年代(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崔琦、達賴),接受的是民國時期的教育。而從1949年至今,中國培養的學生中只有高行健一人,而且還是學獎,自然科學獎一個也沒有。 據2008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創造力卻排名倒數第五。許多線民發表意見認為中國的教育體制不完善,教出的學生缺乏創造力和想像力,是應試教育造成的。 附: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簡歷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一商人家庭,1943年中學畢業於江西贛州,入浙江大學後併入西南聯大。46年赴芝加哥大學念博士學位,後在伯克利加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有短期工作,1953年起在哥倫比亞大學開始做助理教授,56年29歲時成為該校最年輕的正教授,57年李政道31歲獲獎時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獲獎者。
楊振寧:生於1922年,父親留學美國,後長期任清華大學數學教授,楊振寧1942年大學畢業於西南聯大,跟吳大猷做過畢業論文,再在清華跟王竹溪做過研究生後於1944年獲碩士。46至48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跟有“氫彈之父”之稱的特勒(EdwardTeller)獲博士,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時做的研究得1957年物理獎。 丁肇中:生於1936年,父母都是中國的教授,後在臺灣念書,1956赴美,在密執安大學讀完大學和研究生,62年獲博士。以後歐美來回多次,再在麻省理工學院呆下。 李遠哲:1936年生於臺灣新竹。55至59年念臺灣大學,59年在臺灣的清華大學做碩士論文,62至65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學念博士,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1968年開始在芝加哥大學任助理教授,73年成為正教授,74年後任教於伯克利加州大學。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1935年出生于青海湟中縣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縣紅崖村),乳名拉木登珠。1938年拉木登珠被原西藏地方政府遴選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唯一轉世靈童,1940年在拉薩舉行坐床典禮,繼位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1959年後離開西藏,長期流亡海外,並於1989年由於他為西藏自由作出的努力和他對非暴力和平解決西藏問題的努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朱棣文:1948年出生。他的父親也是中國留學出來的物理學家,當時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市任教,朱棣文因此出生在聖路易斯市。他在羅砌斯特大學畢業後,1976年從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博士,以後在貝爾實驗室工作過,1990年起為斯坦福大學物理學的教授,他的哥哥是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1957年畢業于香港培正中學,以後留學美國,1967年于芝加哥大學獲博士,此後先到貝爾實驗室工作,1982年至今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高行健:生於1940年,中國劇作家、小說家、畫家、導演,1980年代末前往歐洲,現為法國公民。200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2001年獲頒臺灣國立中山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他也是個翻譯家,尤著于翻譯撒母耳·貝克特和尤金·伊歐涅斯柯的作品。 錢永健:1952年出生在紐約,現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醫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達戈分校化學及藥理學兩系教授,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16歲時,錢永健即以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為題獲西屋科學天才獎;20歲時獲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雙學士,隨後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取得生理學博士及博士後,2004年,錢永健還獲得了有諾貝爾指針之稱的沃爾夫獎。 高錕:1933年出生於上海,住在法租界。父親是律師,家境富裕。1948年高錕舉家移民香港,他進入聖若瑟書院就讀。中學畢業後,他考入香港大學。但由於當時港大沒有電機工程系,他於是遠赴英國就讀倫敦大學理學院,開展自己的科學大道。畢業後曾任工程師及實驗室研究員,並于一九六五年在倫大取得博士學位。他曾經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也是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高錕現在供職于中華民國(臺灣)中央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