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js688 发表于 2016-12-26 12:45

经参头版:货币政策挤泡沫回归中性

导读:据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报道,货币政策真正中性的意味越来越浓。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基础货币供应方式已经生变,外汇占款不再是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央行主动投放货币则成为流动性供给的主渠道。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提法虽然仍是“稳健”,但其内涵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将成为政策考量的重要甚至是首要因素。不少人士预计,明年广义货币M2的目标增速或在12%左右,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PSL、MLF等工具发挥的作用将更大。货币政策真正中性的意味越来越浓。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基础货币供应方式已经生变,外汇占款不再是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央行主动投放货币则成为流动性供给的主渠道。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提法虽然仍是“稳健”,但其内涵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将成为政策考量的重要甚至是首要因素。不少人士预计,明年广义货币M2的目标增速或在12%左右,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PSL、MLF等工具发挥的作用将更大。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会议还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提法,在稳健后面增加了“中性”二字,这意味着发生了明显调整。保持经济稳定依然是重要目标,但是资产泡沫和风险事件越来越成为危及经济稳定的因素,因此要遏制这些情况。如果说去年的金融市场风险主要体现为“股市加杠杆”,那么今年的金融风险就主要体现为“债市加杠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中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指出,2017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这是根据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做出的正确选择。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仅是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而且是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全社会共享红利的重要举措。首先,宏观经济环境需要积极财政。明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不久前,美联储宣布加息,这虽符合各界预期,但还是给世界经济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更是让世界充满了变数。英国脱欧的各种影响将继续发酵。亚太地区经济暂时看不到太多亮点。如此看来,国际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可能太明显。中国应更多地立足国情,选择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持续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继续坚持。其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积极财政做强有力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让市场恢复应有的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改革过程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需要财政的强有力支持。比如,降低税费负担,帮助企业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的挑战。此外,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以及政策目标之间的不协调,决定了财政政策必须尽可能灵活,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实现政策目标。第三,提供和优化公共服务,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支持。经济下行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显得格外重要。坚持改革红利为社会成员共享,就必须在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上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让全社会成员拥有更多平等的发展机会。需要注意的是,明年复杂的经济环境又要求实施财政政策时必须审慎,如何把握积极财政的力度是极大考验,特别是赤字率需要仔细测算。目前,财政收入形势已极为严峻。数据表明,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仅3.1%,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增长都处于较低水平,前者同口径增长4%,后者同口径增长2.3%,同比下降1.4%。更值得警惕的是,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8554亿元,同比下降2.5%。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和税收收入增长转负的背后,是经济增长遇到了难题。考虑到非税收入增长的一次性因素和不可持续性,财政收入增长质量堪忧。2017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稳中求进”,经济增长率可能在6.5%左右徘徊,经济基本面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支撑作用比较有限。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刚性以及支持改革所可能增加的支出压力,决定了财政支出规模压缩空间很小。在此背景下,财政收支之间的差距,意味着财政赤字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按照2016年的同口径计算,2017年财政赤字率维持在3%左右较为合适,如此,既满足了政策力度加大的要求,又不会增添过多的债务风险。

旧梦无痕 发表于 2016-12-27 21:59


谢谢楼主的分享

动力在线 发表于 2017-2-16 07:23

谢谢分享,好好学习。

auto 发表于 2017-11-22 21:37

感谢无私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参头版:货币政策挤泡沫回归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