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善 发表于 2013-12-5 07:35

净空法师:说净宗最殊胜,其它宗不值得修吗?(转自学佛网)


问:第三个是有师兄说,听净空法师说净宗最殊胜,其它宗不值得修吗?净空法师答:佛的宗派很多,大、小乘有十个宗派。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认识了圣一法师,那个时候圣一法师每天来听我讲,连续听了很多天,他劝他的信徒都来听讲。他是修禅的,请我到他的道场,他请我吃饭,叫宝林寺,宝莲寺的后面,宝林寺。我去的时候,我看到非常尊敬,他的禅堂有四十多个人坐禅,很难得,还有禅堂里面那些规矩。他请我到禅堂里开示,我没有参过禅,可是我念过《六祖坛经》,我也讲过《六祖坛经》。禅宗的语录我那时候好像讲过三种,我讲过《证道歌》,讲过三祖的《信心铭》,我讲过几部东西。我非常赞叹禅,赞叹法师,赞叹道场,赞叹所有修禅的同学。我们回来的时候,跟着我有好几位居士,回来的时候在路上,这些居士说:法师,你那么赞叹禅,你为什么不修禅?就来问我。这是佛门的规矩,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佛要说这个法门不好,你还修它干什么?修哪个法门就赞叹哪个法门,为什么?各人根性不相同。就跟吃东西一样,大家口味不一样,我喜欢吃辣的,他喜欢吃甜的,他喜欢吃酸的,你总不能说「甜的好,其它都不好」,不可以这样说。喜欢吃辣的,辣的第一;喜欢吃甜的,甜的第一,个个都第一。你看《金刚经》上不是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到哪个道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一定要赞叹。你不赞叹,「禅没有净好」,那好了,人家修了几十年,你这几句话把人家破坏了,这个造罪业就重了,这是绝大的错误。从前老师教导我的,「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唯有僧赞僧,佛法就能兴旺,要彼此互相赞叹。你看《华严经》最后五十三参,五十三位菩萨所修的法门都不一样,个个赞叹,都谦虚,都自己谦虚,赞叹别人。如果每个人都自己谦虚,都懂得赞叹别人,佛法就兴旺,世界就和平了。每个人都说我的好,别人不如我的,怎么会不打架?哪有这种道理?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才开八万四千法门,才开无量法门,适合不同的根性。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所以它是平等的,法门确实没有高下。那我说,他们既然问我了,你赞禅为什么不学禅?我说我不是禅的根机,我参禅不会开悟,我念佛能往生,参禅不能开悟,所以我选择净宗。我知道开悟很难,所以我对学禅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比我高,我不如他,我说的话都是真话。你们自己想想,你们真的有上上根人,跟圣一法师;下下根人,那到我念佛堂来,是不是?人贵自知之明,这个一定要懂,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因为什么?禅不带业,我们净宗可以带业往生。我们伏住烦恼就行了,就可以生同居土;禅一定要断烦恼,那个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们想想做不到。我学佛第一部接触的经典就是《六祖坛经》,丁福保的批注,看了非常有兴趣,很欣赏,可是我三个老师都反对。方东美先生说不行,你不能看这个书,他说惠能大师是天才,他说惠能以前没有出现过惠能,惠能以后到今天一千三百多年,也没有第二个惠能出来。他说那是一步登天,登不上去掉下来粉身碎骨,他举这个例子给我讲,他说这个不可以,你不能学。章嘉大师跟李老师都不赞成,说你不可以学这个法门。那时候我对于教很有兴趣,对于经教很有兴趣。遇到李老师,李老师劝我修念佛法门,不容易接受,虽然不敢反对,还是对教有兴趣,所以我跟他学讲经。他也是苦口婆心劝导我,劝到什么程度?曾经有一次跟我说,他说净宗自古以来许许多多高僧大德,像善导大师、永明延寿、莲池、蕅益,通家,佛法通了,世间法也通了,我们没有法子跟人比。他们都念佛求生,万一真的错了,他们都错了,我们也错一次也无所谓。你看李老师用这种话来劝我,我非常感激。可是我真正归心净土是讲《华严经》,这个我都跟大家讲过,李老师那样劝我,我还没有动心。所以我的根性不是上根,那么好的老师,那样的劝我,我还是半信半疑。虽不敢反对,对净宗没什么大兴趣,对教有兴趣,特别是《华严》、《楞严》讲道理的,这个很欣赏。我讲《华严经》讲了一半,那是大概在二、三十年前,讲了一半,有一天突然想起来,《华严》两位大菩萨,文殊、普贤,他们两个到底学什么法门?《华严经》仔细往后面一翻,他们两个人都归依净土,这个我就很惊讶。再看看文殊最得意的门生善财,善财是传他的法的,那时《四十华严》我也讲了三分之一,但是都没有很留意。很认真留意一检查,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的德云比丘,《四十华严》讲的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修什么?修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头一个老师,我们中国人讲先入为主,第一个老师就教他念佛。再看最后,最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这就相信了。你看自始至终善财童子修什么?就是修念佛法门。当中参访的这些诸善知识,那就是各个宗派、各个法门,代表无量法门,无量的宗派,他统统学,统统赞叹,统统听,统统接触,还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广学多闻,普遍赞叹一切法门,自己心里头如如不动,一句佛号念到底,最后往生净土。我从这些经文里面,我才死心塌地真的回归到净土。所以,李老师对我那是助缘,缘并不成熟,讲《华严经》的时候成熟了。看看《华严》,看看《楞严》,《楞严》对我启示很大,《楞严》我讲了好几遍。七七年到香港讲《楞严经》,当时海仁法师还在,那个时候海仁法师称为首楞严王,九十多岁。我去看他,他很欢喜,对我非常好,其实我那时候也是专学《楞严》。在《楞严》看到「二十五圆通章」,这个给我很大的启示。一般人看这个也都是粗心大意,《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哪个法门第一?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凡是特别法门,不按次序排列,《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是按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按这个排列。按这个排列,「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应该排列在第二,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是耳根,应该排列在第二。他们把它摆在最后,就好像唱戏一样,最后那一曲是压轴戏,最好的放在最后。最好的看完了,后头还有什么好看的?听众不就走光了!最好的是放在最后,这是特别法门,大家看这个太明显了,第二摆在最后。可是没有想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没有按顺序排,凡是没有按顺序排的都是特别法门。所以《楞严》是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我读《楞严》的时候心就细了,看出来了,以前没看出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在七大里面,七大的顺序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大势至菩萨是见大,识大是弥勒菩萨代表。所以他应该在弥勒菩萨之前,在之前那就按顺序了。可是经上不是这样的,弥勒菩萨在前,他在后面,这一看有两个特别法门。那为什么偏偏赞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耳根圆通章」,禅宗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以后我们深入研究,了解了,观音菩萨耳根法门应娑婆世界众生之机,这个范围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它契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之机,不一样。观音菩萨跟我们亲切,大势至菩萨广大无边,包含了我们,两个特别法门。我看出这个门道之后,对于净宗死心塌地,没话说,真的是诸佛如来,像世尊在《无量寿经》里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我们对修其它法门的,我们要尊敬。为什么?就像吃东西口味不同。我们学自己的法门,如果要不赞叹的话,不说净宗最殊胜,你为什么不学别的?学哪个法门一定要赞叹这个法门,不赞叹的时候你没有理由学它。可是对别的法门一定也是赞叹,净宗最殊胜,禅宗也最殊胜,天台也最殊胜,哪个都最殊胜,学哪个法门都一样成无上道,根性对了就行。佛在经上常说,把众生比作病人,佛是大夫(医王),佛法是药,每个人害的病不一样,怎么能吃同样的药?这不可以的。所以,我们是净宗的根机,你就乖乖的学净宗。净宗是三根普被,我们是下根,行,它包括我们。其它的宗没有下根,大概只有中上根、上上根;禅是上上根,其它宗派是中上根。我们是下根,这个自己要知道,我中根还不到,下根,这个法门可以救我,我用这服药很适合。其它宗都不要修,为什么?修学是一门深入,你同时修几个宗,你这一生绝对不能成就。到什么时候你才广学多闻,什么宗都可以修?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个时候行了。你看四弘誓愿里头就教给我们这个次第,首先你要发愿,愿以导行,你有方向、你有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从哪里修起?「烦恼无尽誓愿断」。你那个无尽的烦恼是不是统统断尽?没有断尽不能够广学多闻,烦恼断尽才能够到底下一条,「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我讲经也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四弘誓愿我只学两愿,前面两愿,后面两愿我到极乐世界再学,我不在这个世界学。在这个世界要学的话,极乐世界去不了,你学杂了,你的力量、精神不能集中。所以,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什么?这是断烦恼。到什么时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我就广学多闻了,像龙树菩萨一样。龙树菩萨开悟了,他开悟证的果是别教初地,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龙树菩萨多少时间毕业了,学完了?三个月,三个月就学完了。我们释迦牟尼佛这部《大藏经》我们一辈子都学不了,人家三个月。什么原因?烦恼断尽了。这部经不必要听,一部经念完念几句他就明白,就通了。你说六祖烦恼断尽了,他没有烦恼,你看他见五祖的时候,他自己说,这《坛经》上有记载的,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个不得了!我们见了六祖,「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怎么会一样?他常生智慧,我们常生烦恼,常生愚痴,这个不行,这就比不上人家。所以五祖给他讲《金刚经》,他听了多少?三分之一,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后面不要再讲了。这一悟一切悟,就是世尊这三藏十二部他全都悟了,一悟一切悟,他对经教没有障碍了。逃难的时候,遇到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盘经》,就是天天念,也念了很多年,不懂意思。惠能大师说妳念给我听,一听他就明白,把《大涅盘经》的意思讲给无尽藏听,无尽藏比丘尼一听就开悟,第一个得度的。他一共是度了四十三个人,这第一个,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现出家相,头一个度的是无尽藏比丘尼。这真通了,不通怎么行?这是不能不懂。我们今天修行,我劝大家头一个要把执着放下,执着是生死轮回的根。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你有这个东西你就出不了轮回;但是念佛行,念佛的时候带业往生,不断,虽不断要把它伏住,要能伏得住。这句佛号,我们的妄念、妄心起来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把妄念伏住,行,可以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见思烦恼断了,真的于世出世法统统不分别了,念佛生净土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分别都没有了,再破一品无明,生实报庄严土,这个不一样。所以这个我们要懂得。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一)(共一集) 2005/7/29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檔名:21-277-0001

翠堤春晓 发表于 2014-6-22 21:50

看一看,学一学,探讨探讨。

塞北雄鹰 发表于 2015-1-24 16:05

{:soso_e179:}

福娃 发表于 2013-12-5 07:40

:):)

陶司令 发表于 2013-12-5 07:55

:):):):):)

洋白丁 发表于 2013-12-5 08:26

佛法無邊

自在沃龙 发表于 2013-12-5 08:26

谢谢分享

狮鹫2004 发表于 2013-12-5 08:59

如果你要考验我的耐心,请先把你的耐心准备好。

狮鹫2004 发表于 2013-12-5 13:04

“楼主,打5毛钱的酱油。

狮鹫2004 发表于 2013-12-5 15:06

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两汉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太有才了!

一心向善 发表于 2013-12-5 15:58

《信心铭》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
信心铭.附

信自心佛,心外无佛;是心作佛,念念铭记。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悟道不难,由心而悟;为何不悟,只在分别。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诸相皆幻,莫取憎爱;如实观照,自然明瞭。
毫釐有差,天地悬隔。
会与不会,一念之差;成圣成凡,天地之别。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若欲真现,唯除妄心;除妄之法,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妄起分别,违顺成病;明真一如,不药而愈。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不识要旨,如何起修;盲修瞎练,所做徒劳。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本心具足,圆同太虚;不增不减,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只因取舍,分别对待;所以不明,真如本心。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心莫攀缘,不执於有;心勿空忍;不执於无。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空有不住,平常心境;此无彼灭,相对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欲止妄念,由动归静;若止此心,妄念更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止动求静,唯滞两边;生灭打转,怎知真心。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不明真心,如何下手;空有两处,徒劳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遣有之心,有反不去;从空之心,空反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多言外求,多虑内思;识心更起,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绝言不攀,绝虑不妄;妄息真现,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回归根本,便得要旨;随尘而去,则失心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须臾返照,胜前空境。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前有后空,转变之境;空有之相,妄见所起。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不用求真,真心本有;因妄迷真,息见则现。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相对不存,两边不住;了知此理,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若入二见,是非对待;便起纷然,失其净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相对知见,一心而起;回归此心,亦莫执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一心不生,诸缘不入;此心清净,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万法无咎,何用万法;已是无心,不执清净。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心随境灭,境逐心沈;心本无生,因境而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境因心有,心能显境;境本无分,因心而别。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心境两段,因缘所生;此为不实,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缘起性空,一空同两;性空缘起,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自性本空,不存知见;无分精粗,岂有偏袒。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心量广大,能包太虚;无易无难,唯嫌拣择。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小根之人,不信自佛;向外修行,越急越慢。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执法而修,失机自度;心已不正,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万缘放下,一切自然;心体无住,任运而行。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任顺本性,合道相应;逍遥自在,自绝烦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刻意系念,乖离真心;放任随去,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踈亲。
自然修行,不好劳神;道本平常,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欲取佛乘,一切无碍;心净不染,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六尘无过,并非罪恶;能悟此理,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三界无物,故智无为;愚人误有,自缚其心。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妄自分别,贪爱执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真心本有,其心本净;以心找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心迷则生,寂静动乱;悟无好恶,动静自在。
一切二边,良有斟酌。
一切对待,皆是二边;妄心自分,思维斟酌。
梦幻虚华,何劳把捉。
身心世界,梦幻空花;虚妄不实,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得失之心,是非之事;一时放却,便契大道。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眼若不睡,其人清醒;迷幻不起,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若见诸相,心不分别;万法实相,本是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归一真如,体不思议;其心不动,万缘忘却。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其性平等;归复面目,本来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泯除相对,破除分别;更不可以,计度比较。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若欲止动,无动可止;动止而静,无静可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动止相对,既然不成;绝对一名,何有此事。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究竟之地,穷极之处;真心不存,一切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契入真心,一切平等;所作行为,全部俱息。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妄息真现,疑惑尽净;正信已立,心性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妄执以破,一切不留;心如虚空,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虚明如镜,物来自照;不假方便,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体性,非思可量;真如妙用,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真如之性,一真法界;无二无别,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要契真如,急於相应;唯言此道,不二法门。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法界,不二皆同;森罗万象,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十方智者,因悟不二;皆入此心,万流归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心无时间,非促非延;一念万年,万年一念。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心非一物,故无空间;无在不在,十方即是。
极小同大,妄绝境界。
极小微尘,大同世界;妄绝境界,小大无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极大世界,同小微尘;不见边表,大小无二。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有是缘生,无是本因;无是缘生,有是本因。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修行境界,若不如是;切莫滞守,往前迈进。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由体而用,一即一切;由用归体,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但能如是,依此而修;何忧何虑,道业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建立信心,须悟不二;已证不二,真正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证道境界,无以言说;一念顿悟,三心不得。

狮鹫2004 发表于 2013-12-5 15:59

拿米走人,只因为俺无米下锅

一心向善 发表于 2013-12-5 16:29

本帖最后由 一心向善 于 2013-12-5 16:30 编辑

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作者就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这一篇东西是禅宗里面很重要的文献,换一句话说也是中国禅宗修学指导的原则,虽然是在禅宗指导原则,实际上在大乘佛法的修学,无论是那一宗那一派或者是我们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要想成就,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所以这篇文章变成佛门里面非常重要的文献之一。——摘自净空法师语言

我们要研究信心铭,首先应该知道禅宗的特色和禅究竟是什么?否则信心铭就很不容易了解。禅究竟是什么?通俗地说,禅是法界的实相,是生命的共相、原态和不二法门的体现,也就是法的现量。佛法有比量和现量。所谓比量,是理性的认知,是可以用逻辑的方法来理解的。(百度百科)

弥陀佛 发表于 2013-12-5 23:32

谢谢楼主的分享!

弥陀佛 发表于 2013-12-5 23:32

谢谢楼主的分享!

狮鹫2004 发表于 2013-12-9 16:22

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继续往前走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净空法师:说净宗最殊胜,其它宗不值得修吗?(转自学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