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初冬的一场大雪覆盖了广袤的华北平原。外面天寒地冻,河北省广平县“刘贵芳爱心敬老院”内却温暖如春,老人们围坐一起唠家常,笑眯眯地谈论起一封特殊的来信。
信件发自中国国务院,署名李克强。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乡村医生刘贵芳的一封回信让这座农村里的养老院广受关注。
养老院位于南阳堡镇,距离镇医院仅几十米,通过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为老人提供服务是其特色。“住在这里看病方便,跟前还有人。”南阳堡村的岳芹老人今年76岁,住进养老院前一直独居在家。由于饮食不规律,加之患有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她常常担心自己倒下后没人知道。
独居老人离世多天后才被发现的新闻已不鲜见。“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刘贵芳告诉记者,2011年,南阳堡村一位老人长期无人照料,去世两天后才被发现。2013年初,张庄村一位老人离世4天而无人知晓。类似的事件不断发生,触发了刘贵芳建一座养老院的想法。
2014年9月,刘贵芳和同为医生的丈夫孙志宇筹资295万元建起了这所集养老、医疗、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养老院。
在养老院里,岳芹与其他34位老人有了个人健康档案。岳芹说,规律的饮食起居,闲时与其他老人一起下棋、谈天,让她感到心情和身体状态均比以前好了许多。
中国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5%。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约占总人口的38.6%。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的养老观念。然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这一观念和传统的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结构正在瓦解,当下的老龄化社会还伴随着“空巢化”特征。
为应对“白发浪潮”下的养老困局,中国正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1月17日,李克强在给刘贵芳的回信中写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关系千家万户,牵动着全社会的心。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为群众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是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这项事业,符合国情,前景广阔。”
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白发浪潮“加速到来,养老服务需求很大。”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张国芳认为,需求旺盛之下,必须解决供给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仍面临现实困境。刘贵芳的丈夫孙志宇告诉记者,在养老院看病,老人并不能享受医保报销,“老人有病必须得去医院,这对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来说非常不方便。”
由于养老护理人员短缺,养老机构还经常面临招工难的问题。据统计,河北省约有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190多万,约需养老护理员47.5万,而目前全省护理人员总数仅为1.5万,其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尚不足3000人。
张丽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她在对养老机构做调研工作时了解到,目前针对养老机构的监管主体涉及民政、人社、卫生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导致政策、标准不统一,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也尚未被纳入医疗机构范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老年人拥有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生活,考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张丽认为,“医养结合”是一种创新性的社会养老模式,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政策体制上仍需规范化和制度化。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