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楼主: 小鲁157

对“过左峰”的再挖掘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6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过左峰”的再挖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6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峰”就是左侧距当下最近的、水平方向的、最高的那根价柱,是一个阶段的顶部。
       “股市中没有无缘无故的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底。”
       必涨“左峰顶”的形成原因,大约有三种:
       一是前期的套牢盘比较大,继续拉升股价会有较大的抛压,而庄家的控盘实力或拉升时机还不便解放上方的套牢盘,于是做顶回调;
       二是庄家有意通过有计划的回调,以便在相对低位吸筹增仓,降低持仓成本,提高控盘度;
       三是庄家打击跟风盘,清洗浮筹,以利于轻松拉升,进入主升浪。
       这三种情况都是庄家有意为之的,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再次突破“峰顶线”,向着更高的目标推进。
       “峰顶线”是量学中的一条重要平衡线,王子老师称之为“测顶攻顶的预警线”。它是按照“先找实后找虚”的原则,以“左峰顶”这根价柱的实顶或虚顶向右画出的水平线(本帖中默认以左峰实顶画绿色虚线)。
       “左峰”形成后只要回调不放量,就暴露了庄家将要拉升的真实意图,突破“峰顶线”是迟早的事情。这就吸引了很多人去研究“过左峰”战法,而且形成了很多术语:
       从量柱角度看,有微增量过左峰、平量过左峰、倍量过左峰、缩量过左峰、梯量过左峰等;
       从价柱角度看,有大阳过左峰,涨停过左峰,跳空过左峰等;
       从突破形式角度看,有“咬线蓄势过左峰”,“偷偷摸摸过左峰”等;
       拉升过程中的左峰与右峰形成的峰间凹,是上升途中的洗盘行为,“过左峰”的实质是“顶底互换”,形成左支右撑的稳健的上攻格局,是很好的介入位置。
       当然,过左峰之时也不是唯一的介入位置。
       看清了庄家的真实意图后,我们可以抓住三个机会,即峰下反攻、过左峰和回踩峰顶线。
       如前所言,“左峰”形成后只要回调不放量(研判关键)就暴露了庄家先洗盘后拉升的真实意图,所以:
       第一介入点是确认洗盘结束的拐头反攻点(价柱下以小手标识)。在这里介入,价格低廉而且经过峰顶附近的快速洗盘,继续大幅下跌的风险已经得到释放,因而相对安全。
       第二介入点是过左峰(价柱下以红箭头标识)。庄家把股价推进到峰顶线附近,运兵城下,然后一举突破(最好是大阳线突破)峰顶线的瞬间。
       第三介入点是突破后回踩峰顶线(当下峰顶线,或前峰顶线的延长线)。
       操作要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峰”形成后只要回调不放量(研判关键)就暴露了庄家先洗盘后拉升的真实意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6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16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1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6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2016年心想事成 股票天天一字板涨停,打新中签,发大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6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6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地,分析精辟入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过左峰”的再挖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左峰  多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左峰是为了盈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11-16 03:50 , Processed in 0.099587 second(s), Total 9, Slave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