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麻将始于何时?它是由谁发明的?
麻将也称 “麻雀”,这个由我国古代发明,在中国拥有亿万爱好者的博戏,目前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有了忠实粉丝。不过,麻将究竟始于何时?它是由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却是众说纷纭。目前,唯一明确的是麻将始于明代,一般认为麻将是郑和发明的,而这当中的故事和寓意,我们不妨奉作谈资。
公元1405年~1433年,这明朝的二十八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奉旨率船队出使西洋,行程十万余里,史称“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在大海上航行,难免经年累月,水手们的生活枯燥乏味。日子怎么过?郑和就设计了一种叫“竹牌”的游戏,以此打发水手们的空闲时光。
那时行船以风为动力,刮什么风就成了出海者最关心的事情,于是竹牌就以“东、南、西、北”风为始。老式麻将很看重“风”牌,定座位是要用四风来“扳庄”。一风一圈,四圈打完,又得重“扳”。以四圈为限,也取“四面来风”吉祥之意。
有了风就可以行船,而张帆、落帆要绳索,解锚、系锚需缆索,所以竹牌就中有一至九条“索子”。大的绳子或链条称为“索子”,故有缆之称。如今我们一般称之为“条子”,这是直观的形象叫法了。
郑和率领水手们出海,那是官派,男丁出海了,家中妻儿老小昨办?况且到了海外,不可丢了“大明威仪”的格,水手们上岸后总得有几个钱使,供喝酒、吃饭、购物之用,于是皇家拨给每船几万串铜钱,分发给水手们,自然牌中也就有了“万”字。
此外,皇家做大生意,水手们手中有钱,不妨采购点异域之奇物,做点小生意。购物时选“中”了,就能“发”财,不“中”就可能洗“白”,于是就有了“中、发、白”三张牌。
还有,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水手们往往不记日期,只辨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所以竹牌中又添了“春、夏、秋、冬”四张花牌。
以上这些便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麻将的组成了。关于麻将的来历,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说法。那就是明代一个叫万秉迢的人受《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启发而发明的。麻将以108张为基数,分别隐喻108条好汉。如牌中九条喻为“九条龙”史进,二条喻为“双鞭”呼延灼,一饼喻为“黑旋风”李逵。至于为什么分为万、饼、条三类,是取万秉迢本人姓名的谐音。每类从一到九各有4张牌,刚好108张。108条又是从四面八方汇聚梁山,所以加上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添四张牌计20张。这些好汉来自富贵或贫穷的各阶层,所以再加上“发”、“白”隐喻富有及穷白,加上八张牌,共计136张。后来又加上各种花牌,整副牌共计144张。
这样的说法,倒不失乐趣。至于“麻将”之名,从何而来,无可考证。这“麻将”中的“将”是否与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将”有关,也只能是臆想了。
谁发明了麻将?宁波人陈鱼门还是明朝郑和
宁波天一阁的“三缺一”雕像。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国,由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游戏活动形式之多、历史之久当属世界之最。在众多品类的游戏中,麻将当属中国智慧的结晶之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形式。那么,麻将到底始于何时?谁人发明又如何演进?魅力何在呢?
《游戏史》中的考证
据蔡丰明所着《游戏史》考证说,麻将大约有几种起源可能。
一是起源于先秦时代的“六博”。许多文献如《论语》、《楚辞》以及《史记》等书中,都有不少关于六博的记载。因为所用的棋子双方各为6枚,六黑六红,又有骰子6枚,故称“六博”。“博弈”二字古时指的便是六博和围棋。
二是源自马吊牌。小说《金瓶梅》第五十一回中,就有潘金莲与王潮儿斗马吊牌的描写。马吊牌最初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由于变化繁多,有很强的娱乐性,所以深得当时人们的喜爱。马吊叶子一般一寸宽、三寸长,数量为40张,花色共分十字、万字、索字、文钱四门。到了清初,马吊牌变为“默和牌”,与现代的麻将的玩法已经十分接近了。
三是源自太平天国军。《清稗类钞》有“叉麻雀”条云:“粤寇起事,军中用以赌酒,……行之未几,流入宁波,不久而遂普及矣。”照此说法,麻将牌首先是在太平天国军中创制,随后流传到宁波,然后再普及到全国的。
天一阁的考证
据天一阁研究人员介绍,麻将的发明者是宁波人陈鱼门。
陈鱼门(1817-1878),道光二十九(1849)年拔贡,据说他“广交游,琴酒无虚日”,极喜玩耍,精熟纸牌。他深感纸牌有诸多不便,于同治三年(1846)改为竹骨,继承“碰和牌”中的万、索、筒,共108张,易红花为绿发,白花为白板,老千为红中,名“三箭”,各4张,共12张,增四风各4张,共16张。由此形成当时流行的136张一副的麻将牌。
从记载来看,与其说是陈鱼门发明了麻将,不如说是他改良了麻将,使得麻将的玩法更加有趣。
“郑和发明”说
据说当年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船上数万将士因海上生活单调和思乡,精神萎靡不振,甚至积郁成疾。郑和于是就地取材制作娱乐工具,利用船上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作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4人同时娱乐。
在文字图案确定上,为了迎合将士们的心理和航海的实际,设立红“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思乡之情;因为航海的目的是为了经商,故有“发”字。发多少财?“一万”、“二万”……“九万”。由于航海中将士们日常主食是烙大饼,吃多少呢?“一饼”、“二饼”……“九饼”。遇到风平浪静,将士们也会捕鱼,于是有了“一条”、“二条”……“九条”。
玩起这个游戏来,将士们的萎靡不振一扫而光,郑和看到这竹牌能麻痹将士思乡之情,就将其命名为“麻将”。
其实,麻将的历史线索是否清晰已不那么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麻将作为中华民族游戏史的一个缩影,与任何游戏品类一样,多少年来,让玩者在其中体味到休闲、趣味。
麻将起源的六种传说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1、明末马吊牌、纸牌演变而来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 —— 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 “血缘” 关系。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size=+0] 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
我国最早的博戏叫 “六博” ,有六支箸和 12 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
据《颜氏家训杂艺》所载,可知博戏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经》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方法是:两人相对坐,棋盘为 12 道,两头当中为水。把长方形的黑白各六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又用鱼两枚,置于水中。比赛双方轮流掷琼(即骰子),根据掷采的大小,借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棋子到达终点,将棋子竖起来,成为骁棋(或称枭棋)。成为骁的棋,便可入水 “ 牵鱼 ” 获筹。获六筹为胜。未成骁的棋,就称为散棋。骁棋可以攻击对方的棋子,也可以放弃行走的机会而不动,散棋却不可。
汉魏以后,博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博戏中的棋子脱离琼而独立行棋,向象棋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游戏。而博戏的琼变为五木,即五个木制的骰子,也独立成为一种博戏用具,称为樗蒲。以掷点分胜负。相传这又为曹植所造的骰子当时用玉制成,后改用骨制。变五木为两骰,立方体,其六面刻点,点数从一到六。所以当时又叫 “双六” 。
博戏到了唐代,骰子成为一种独立的博具。并且由两个骰子变为六个骰子。据《西墅记》所载,唐明皇与杨贵妃掷骰子戏娱,唐明皇的战况不佳,只有让六个骰子中的两个骰子同时出现 “ 四 ” 才能转败为胜。于是唐明皇一面举骰投掷,一面连呼 “ 重四 ” 。骰子停定,正好重四。唐明皇大悦,命令高力士将骰子的四点涂为红色,因此直到今天,骰子的幺、四两面为红色,其余四面都是黑色。
自唐代后,用六个骰子合成各种名目以决胜负的戏娱方法,在当时称为骰子格。在骰子格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最完善的戏娱用具是宋徽宗宣和年间产生的骨牌(又叫宣和牌,即现在一些地区仍流行的牌九、牛牌、天九牌)。骨牌用象牙或象骨制成,变骰子的立方体为长方体,变骰子的六面镂点为一面镂点。骨牌有 21 种花色。每色都是由两个骰子的点数组合而成,因此骨牌中最大为 12 点,最小为二点。每色有两张或一张,共 32 张。字串4
唐代中期,与骰子格同时,又有种叫 “ 叶子戏 ” 的游戏出现。关于叶子戏的由来,说法不一。唐《同冒公主传》说, “ 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 ” 这是最早的有关叶子戏的文字记载。此外还有几种说法:系叶子青所作;系妇人叶子所作;系唐贺州刺史与艺妓叶茂莲船上戏骰子格。这些说法似乎都牵强附会。其实,当时所称的 “ 叶子戏 ” ,并非一种成形的游戏。只不过是玩骰子格时记录输赢数值的纸片。这可从欧阳修《归田录》中得到证明: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如今之手折,凡文字有备检查者以叶子写之。骰子格本备检用,故亦以叶子写之,因以为名尔。文中所谈的叶子,就是纸片,但这种并非游戏,只是记录数值的纸片,我们却可以把它看成是麻将牌的鼻祖。
2、元末明初万秉迢推崇水浒传108个好汉
麻将本名应是“抹将”,抹的是水浒传的 108个好汉。相传元末明初有个名叫万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欲将水浒传的故事让达官贵人也知水浒故事,进而爱民护民遂发明麻将,将水浒英雄融入这个游戏中。麻将以 108张为基数,分别隐喻108条好汉。如牌中九条喻为“九条龙”史进,二条喻为“双鞭”呼延灼,一饼喻为“黑旋风”李逵。之所以分为万、饼、条三类,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谐音。每类从一到九各有四张牌,刚好108张。 108条又是从四面八方汇聚梁山,所以加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添四张牌计20张。这些好汉有富贵、贫穷各阶层,所以再加上“发”、“白”隐喻富有及穷白,加上八张牌,整副牌共计 136 张。后来又加上各种花牌,整副牌共计 144 张。 字
另有一种民间趣话,打麻将用四方桌既是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也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张牌,因为一季有十三个星期。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四天,加上赢了时的那一张,代表一年最后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年。
3 、麻将起源于古粮仓
麻将牌起源江苏太仓,这是苏州杂文作家“谷新之”研究得出的结论。太仓在古时是皇家粮仓,仓内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运”。粮仓既设,雀患便生。守仓兵丁以捕雀取乐,仓官变鼓励为奖励 , 发给竹制筹牌记数酬劳。这筹牌上刻有字,可用来作游戏的工具。这牌子又是赏钱,有证券价值,于是便可以用来作输赢。这种游戏流传下来,演变定型,便成了麻雀牌 , 即今天的麻将。其玩法,术语等都与捕捉麻雀有关。譬如筒、索、万。筒的图案是火枪的象形符号 ( 截面图 ) 。几筒表示几具火枪。索即束,是细束捆串起来的鸟雀 , 所以一索图案是鸟 , 二索像竹节,表示鸟雀的脚,官吏验收时以鸟足计数,兵丁将鸟雀集合成“束”。万,即赏钱。另外,东、西、南、北为风向,土枪无力,发射时要考虑风向。中,即打中,故涂红色。白,即白板,打空枪之谓。发,即得赏发财。“碰”,即“砰”,枪声。成牌之“胡”,实为“鹘”,属鹰的一种,有高强的捕鸟本领,有了鹘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胜皆曰“鹘”。除此,麻将中的“吃”,“杠”等术语几乎都要与捕捉麻雀联系起来。那么,麻雀牌又怎么叫作“麻将牌”呢 ? 原来太仓方言的“鸟雀”就叫作“麻将”,“打鸟”或者“打麻雀”统称“打麻将”,故麻雀牌也叫“麻将牌”。
4、清朝秀才陈实门改进
我国最早有关麻将的记载,是宋朝杨大年著的“麻将经”。其中的内容和现今的麻将差不多。麻将发展到了清朝,没有“一鸟”(一索),并且七个字是“公”、“侯”、“将”、“相”、“文”、“武”、“百”,清廷怀疑这七字和反清复明有关,于是下令禁之。到了道光年间,秀才陈实门坐他哥的船四处游历,船上的船员无聊聚赌,陈实门日日观之,于是起了改进赌具的念头,船行时风向时常改变,于是他把公侯将相改成东南西北风,当时船在各处交易的货币制度是,十筒相当于一索,十索相当于一万。其中“筒”即是中间有洞的铜币,索就是把一堆铜币串起。于是他将这些用在麻将上。但一索和二索极易混淆,某日他看到了船上养的鸟,灵机一动将一索改成“鸟”。麻将至此已大致成形,但文武百这三字要改成什么呢?陈实门为此伤透了脑筋。有一次船员在下棋时用炮将军对方,说道“吾炮百发百中也”。陈实门听了就将文武百取百发百中之中发百改为中发白替之,这就是我们今日的麻将了。
5、孔子发明
据说在公元前 500 年由孔子发明,孔子云游四方,传播他的学说,三元牌红中,青發,白板分别代表三个美德:仁爱,真诚和孝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忠、孝、义 ” 。 据历史考证麻将应该起源于明代,古称 “ 葉子戏 ” ,并于 1895 年传入西方,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流行的游戏之一,麻将在广东地区,香港、台湾和日本又称之为麻雀,有着 14 张或 17 张不同的规则及打法。
6、唐代一行和尚发明
相传,唐代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昌乐县)有个叫张遂的人,自幼聪明过人,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叫一行。一行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天文、数学等方面有过杰出贡献。公元 722 年前后,一行和尚曾编制一套供人娱乐用的纸牌。 “ 纸牌 ” 规格为:宽 3.5cm , 长 15cm , 上印万、索、筒的图样。后来又增加了类似东、南、西、北、中、发、白的七种牌。
麻将万、索、筒,本身是古代货币量的概念,筒即是铜钿(外形圆中间一个四方孔的铜质材料所制),一百铜钿相串而成一索、一万即一万个铜钿,即一百个索之和。由于纸牌拿在手中不方便,且难以理顺;在娱乐过程中对看来讲更是个障碍。实际经验给予人们以启发,应以硬质的东西来代替纸牌。于是,纸牌的图案被刻于竹片或骨料之上,新的硬质牌出现了,从此 “ 纸牌 ” 这一称谓便销声匿迹了。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制牌材料逐渐由原来的竹片、骨料,直到发展成为今天的硬塑料与有机玻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