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建议原始股包括上市后送、转、配部分的股份不得上市流通。送转配部分不上市,是为了防止股票上市后,大股东用大比例送转及低价配股的方法来达到套现的目的,(本文提到的“原始股”是指公司首次发行股票之前已存在的股份。)不让原始股上市流通的主要原因: 一、持股成本不对称 对中小投资者不公 原始股的成本很低,一般只有一元多,有的公司在上市前突击分红、高比例送转;这样,原始股的成本价只有发行价的几分之一、几十分之一;当年股改时,原始股为了上市流通,大股东还拿出一点股份来“对价”,当然,当时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价多少都由大股东说了算(当时好像还没有“要保护中小投资者”一说)。“股改”后,没有了“对价”;不过,记不清那年高层提起了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证监会专门成立了“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局”;然而中小投资者需要的只是“公平、公正、健康、稳定”发展的股市。可是就这样,原始股都可以全流通了,只有限售期而已;1-3年后就可以抛了,而中小投资者持股的成本是原始股成本价的几倍、几十倍;因此“全流通”对中小投资者是天大的不公!应该解决!详见本文“原始股的出路”。 二、原始股解禁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直接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每个上市公司都有大量的原始股,只要一解禁,流通盘一下增加了几倍。而新股发行量只有原始股总量的几分之一,加上原始股成本低,因此大股东即使在很低位抛出,也能赚几倍、几十倍的;他们为了既得利益,市场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他们抛出时用不到考虑持股成本,非常疯狂;造成股指大幅跳水,因此原始股解禁直接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三、原始股全流通改变了大股东的经营理念 大家都知道,原始股不许流通时,大股东的主要收益之一是每年的公司分红,由于他们的持股数量多,本应把公司搞好,每年都能分到一笔可观的红利。而“全流通”后,他们的理念完全改变了,一心想着如何把手中持有的原始股票早日兑现,成为亿万富翁!在“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真实力的吸引下,为了早日兑现,有的公司的高管纷纷辞职,有公司一周内有几名高管请辞;试想这样的公司能搞好吗?他们考虑过小股民的利益吗?因此,只有把他们的利益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制约他们的行动。 特别想讲一讲:近两年发行新股的公司,从他们一开始组建公司时就目的非常明确:怎样把手中有限的资源放大,大量分红、高比例送转后再包装上市;期间不乏弄虚作假。他们打包上市的实体资产要尽量的少,而使自己持有的原始股数量尽量的多! 以桃李面包(33.33 +3.99%,买入)为例:公司2015.12.22上市,,公司上市前大量分红:2012年每股收益0.53元,分红每股0.4元;2013年每股收益0.63元,每股分红0.5元;2014年每股收益0.67元,一年竟进行两次分红,每股共分得红利0.625元;这还不够,另加10送17股红股!这是典型的上市前突击分红!它们恨不得全分光“裸上市”才痛快。要不然每股公积金怎么只有0.0185元?它们的上市目的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吗,还是为了回报股民? 提示一下:1、桃李面包的前十大原始股东全是个人,他们持股数之和占原始股总数(4.051134亿股)的96.73% ; 2、公司2015年三季报(9.30)显示总负债3.131171亿元。 四、“全流通”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吹大了中国经济的泡沫 使得股市失血。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特殊群体:公司大股东。“全流通”一夜间就把他们从百万富翁变成千万富翁、千万富翁变成亿万富翁! 中国A股上市公司目前有 2800多家,每个公司首发新股的量是较小的,而原始股一般占总量的70-80%左右;因此,只要公司原始股流通解禁,少则一、二名,多则十多名大股东变成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可以估算出:“全流通”给中国增加了成千上万个亿万富翁,这是中国一个庞大的高消费群体。他们可以买高档别墅,几十万、十几万一平米;既而中、低档跟进,再加他们有些人炒房;进一步吹大了中国房价的泡沫。他们还可以周游列国、到国外去高消费.....。他们的富有来源于“全流通”、来源于原始股解禁、来源于股市,我估算他们有一半抽离股市(近一、二年有的限售股还没解禁);保守一点估算:近几年已抽离了三万亿左右,股市严重失血。 由于有了这样庞大的高消费群体的消费,一定程度上吹大了中国经济的泡沫;往往会造成决策层对当前经济的误判。 (二)“全流通”洗窃近亿股民 造成内需消费不振 我们再来分析国内民众的消费情况:股灾--中小投资者的切肤之痛!连续几天的“千股涨停”、“千股跌停”把很多中小投资者洗窃一空,余下的也都是“缺胳膊断腿”的。当然这些“功劳”不能全归功于“原始股解禁”,应该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增发”。(本人从一开始就反对“增发”,提倡“配股”)。这对孪生兄弟的老爸都姓“圈”、老妈都姓“钱”,不是一对好料! 了解中国股民的人都知道:他们绝大多数人平时省吃俭用;把节下的钱去补仓,哪怕是一手。这近亿股民就是近亿个家庭,以平均一家三口计算,这近三亿人中的绝大多数,平时就省吃俭用,加上近年的股市低迷,再加近期股市被浩劫,这些家庭的人更紧衣缩食;中国萎缩的内需怎么能轻易拉动呢? 五、原始股的出路 公司成功发行新股,首先得益的是公司大股东 (原始股东);几乎所有新股的发行价远高于原始股的成本价,发行当天,所有持有原始股的股东,他们手中的股票就增值很多=持股量*(发行后每股净资产—发行后每股净资产),特别是大股东,一下就增加几千万、上亿;这是他们获得的第一桶金。【举个例:柏堡龙(75.72 +9.99%,买入)2015.6.26上市,一季报每股净资产4.3503元;半年报每股净资产8.8916元,整整翻了个倍】。按理说,所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应该满意了吧,应该好好把上市公司搞好,赢取更多的利润来回报中小投资者。可是“全流通”使这些大股东着了魔,兴奋异常,每天都想早日兑现“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美梦;为此,公司高管纷纷辞职,有的公司一周内有几名高管请辞;试想这样的公司能搞好吗?他们考虑过小股民的利益吗?因此,只有把他们的利益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永远捆绑在一起,来制约他们的行动——“原始股不得流通!” 有人会问:持有的原始股到何时是个头呀?我相信问问自己能找到答案。新股发行,每个大股东已经获利不少了,如果原始股的成本价扣去新股发行后净资产的增值部分,很多原始股东的成本价已变成负值,可是他们照常能享受中小投资者一样的分红权利!换个心态吧:大股东们团结一致,潜心把本公司搞好;丰厚的红利等着你们去分配呢。如果能这样,到时我也会受让你们的原始股作为股权投资,每年等分红!我们股民期待着。 如果 “全流通”不可避免;那我建议: (一)、必须先解决同股不同价的问题,即:先将原始股份按成本价和发行价的倍率来折股,即:原始股的股数/(每股发行价/原始股每股的成本价)=上市后可流通的持股数;并且规定一年后方可流通,因为99%的股民凭发行价是申购不到新股的。 (二)、大股东拿出适当的股份给流通股持有者“对价”;不能再由大股东说了算。 六、“股改”没有结束 回忆当年“股改”的目的:(一)解决股权分置、一股独大,防止大股东一人讲了算。(二)解决全流通的问题。据说当年为了学国外? 然而几年过去了,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年的目的达到了吗?先看“一股独大”:解决了吗?没有!为说明问题,我以中小板为例,先看中小板排序002001(新和成(20.50 +4.97%,买入)三季报)、002002(鸿达兴业(19.19 停牌,买入)三季报)、002003(卫星股份年报)吧;这三只股的前十大股东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数,分别大于其他九个大股东持股的总和!特别是新和成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数是其余九个大股东持股数的6.85倍;这些股都是2004年上市的,10多年过去了,没有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主板、创业板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再来看“全流通情况”:中国A股全流通了吗?同样的回答:没有!(一)、由于无度、不断的增发,限售股接连不断。如600000浦发银行(17.87 +2.41%,买入):1999年上的市,由于多次增发,现在还有几个亿的限售股。(二)、只要有“限售股”存在,就不能说“全流通了”! 所谓“股改”,就是要改掉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所有不利于“健康、稳定发展”的方法、法律、法规;把好的、有利于健康稳定发展的法规保持下去。 七、展望 尽管我国股市目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诟病,“改革”有时也难免出状况,有问题不怕。就像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走了不少回头路(有的是革命形势的需要)、也打过败仗吗?回顾过去、总结现在、展望将来!我国历届国家领导、历届证监会主席都提出过“要健康、稳定发展股市”;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有了方向就能找到上山的路,只要肯登攀,人比山高! 我相信:不用太长的时间,中国股市一定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成为中小投资者真正的投资乐园! (本文参加金融界网站“问计A股振兴之路”征文活动,文章著作权由作者二指禅享有,非本网合作版权方 请勿转载。如果您也对A股市场有好的建言献策,抒发心中愿景,可将文章发送至plan@jrj.com.cn邮箱,参加征文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