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月CPI同比1.8%,预期1.8%,前值1.9%;PPI同比-1.7%,预期-2%,前值-2.6%。点评如下:
1、CPI同比较上个月下降,主因去年7月CPI环比高基数,不代表CPI将趋势性下降。2015年7月CPI为2012年以来最高值,明显超越季节性。由于CPI同比等于最近12个月CPI环比连乘,去年7月CPI环比高基数会导致今年8月CPI同比下降。
2、同样由于基数原因,9月CPI将重新回到2%之上。从基数来看,2015年9月CPI环比仅为0.1%,远低于季节性,低基数将导致2016年9月之后的CPI同比系统性回升,基于中性假设(9-12月CPI环比与历史平均涨幅相同),9月-12月CPI同比将在2-2.5%之间。
3、关注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的分化。6月蔬菜和猪肉价格均下滑,是导致市场预期未来CPI趋势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6月CPI点评时提出,6月蔬菜价格下跌已经是超季节性下跌,未来蔬菜价格将反弹;事实也确实如此,7月蔬菜价格明显回升,8月蔬菜价格回升幅度进一步扩大,这将对冲猪肉价格的趋势性下降。
4、关注非食品价格连续超季节性。我们在6月CPI点评中提出,CPI非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上涨,可能与原油价格上涨、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有关,另外也可能与6月份之前非食品价格弱于季节性有关,是对过去非食品价格偏弱的修复。对于未来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CPI非食品连续超季节性,则未来CPI同比上行压力较大。
5、我们认为,无论是上半年的“滞胀论”,还是下半年“通缩论”,都是杞人忧天。
2月中国CPI跳涨至2.3%之后,市场对于中国“滞胀”担忧不断,很多机构用各种理由论证中国将走向高通胀。我们一直持反对态度,先后写了《杞人忧天!驳危言耸听的中国“滞胀论”》、《再驳危言耸听“滞胀论”—货币超发与滞胀的血亲关系靠谱吗?》、《让人吃惊的货币超发与高通胀关系真相!》等一系列文章反驳“滞胀论”。
5月中国CPI回落至2%之后,市场对中国“通缩”的担忧又来了。事实上,短期CPI下降并非趋势,而只是基数效应的变化,未来基数效应同样会导致CPI回升至2%以上。我们认为,2015年担心“通缩”、2016年上半年担心“滞胀”、2016年下半年又担心“通缩”,都是杞人忧天而已。
6、对于货币政策而言,CPI在1.5-2.5%区间波动是非常适宜的,央行放水并非合理选项。央行货币政策没有理由因为CPI短期波动百分之零点几而大惊小怪。就年内而言,CPI中枢将在2%左右,高于2015年的1.5%,因此没有降息的可能;但是,年内CPI高于2.5%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因此货币政策收紧概率也不大。
7、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如果央行不进一步货币宽松,则长端债市收益率下行一定是有底的。过度投资长端债券,与在4000点之上买股票类似,都是博取资本利得收益、击鼓传花式的危险游戏,需要警惕“股灾”在债市再现;
对于股票市场,仍然维持2016年6月底提出的“铁底论”不变,长期看好基本面驱动的中国股市健康牛;
对于大宗商品市场,在供给侧改革限产思路继续的前提下,大宗商品“政策牛”将继续,这也是导致2016年PPI同比回升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