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经由机构、游资接力炒作集“业绩黑马”、“高送转”等概念于一身的河南省焦作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多氟多”),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热带来的锂电池相关产品价格暴涨的机遇中,净利润也同步大增。 不甘于提供上游锂电产品多氟多,今年来更是动作频频,旗下子公司红星汽车在年初投资6.2亿元扩产1.5G瓦时产能项目后,今年上半年多氟多又以2亿元自有资金对红星汽车进行增资,并开工建设了年产30万套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这一系列动作直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大有欲从上下游“通吃”行业利润之势。 不过,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指出,多氟多在追逐新能源汽车产业红利的同时,或将面临化工产品价格回落、产能供给过剩以及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回调等风险。 供给饱和盈利基础或动摇 公开资料显示,多氟多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73亿元,同比增长29.21%;实现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2532.78%。 记者观察到,从2015年开始,多氟多的主销产品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就始终维持在40万元/吨的高价位上。得益于此,使得公司主营收入增长虽不足三成,但净利润却劲增25倍之多。同时,多氟多在氟化物产品方面的毛利率也高达49.56%。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六氟磷酸锂作为制作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约占到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成本的近半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导致了对制作锂电池的电解液需求大增。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毛利率抬升开始,国内多家六氟磷酸锂生产商都启动了扩产计划。如石大胜华、天赐材料等公司都从2015年开始启动六氟磷酸锂的扩产项目。 有分析人士指出,到2017年国内六氟磷酸锂需求量预计约为2万吨。而据多氟多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产能扩张计划,保守估计截止到2017年,多家上市公司的六氟磷酸锂产能合计就将达到1.8万吨,接近需求饱和量,扩产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在未来显现,届时价格将会下跌。 市值翻倍高管减持套现 数据显示,在多氟多今年上半年业绩暴增之下,市值最高增长达5倍。就在公司业绩进入上升通道的同期,公司实际控制人李世江及多位高管,却忙着陆续减持公司股票。 据多氟多4月9日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李世江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累计减持数量不超过44万股。截止到4月8日,李世江持有公司3510.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97%。 记者注意到,李世江5月3日已经实施减持11万股;同日,公司高管李凌云减持28.57万股。而此前,一个月内包括李凌云在内的6位公司高管人士减持近100万股。在短短一个月内,公司控股股东及高管们减持近140万股,若按减持期间平均每股95元的价格计算,控股股东及高官们套现约1.4亿元。 此后,6月份至7月份,包括公司高管原秋玉、谷正彦、陈岩在内分别减持了4万股、12.5万股、2万股,高管李凌云再度减持4.68万股。 对此,多氟多方面表示,公司业绩预期良好,高管减持均为个人需要,并不能说明公司管理层不看好公司目前股价。而在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看来,公司高管们减持都集中在该公司股票较高的价位时,或是出于对公司业绩增长难以支撑高位股价的担忧所为。 并非“电池优则造车” 或许多氟多也意识到了传统氟化工产品的未来走势,所以也一直在寻求产业升级转型的机会。作为锂电池原材料的生产厂商,时下风头正劲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自然成为首选。2015年9月份,多氟多宣布以1.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红星汽车72.5%的股权,自此取得了整车生产资质,也被业界视为多氟多扩张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举措。 此后,在今年上半年多氟多又以2亿元自有资金对红星汽车进行增资,并开工建设了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然而,隔行如隔山,此后多氟多的造车之路并没有预期中顺畅。 “做车和做电池、做材料有很大的不同,是另外一个行业。由于政策等原因,造车的进度暂时放缓了,现在主要是在动力电池项目上推进。” 多氟多新能源董事长李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坦承多氟多造车面临的困境。 同时,他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目前想离开补贴去赚钱的话很难,基本上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做得到。在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后,多氟多对汽车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生产环节已经放缓,但仍会加大研发力度。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2015年8月份,当多氟多初获汽车生产资质时的踌躇满志。彼时,多氟多信心满满地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并公布计划于2018年实现10万辆销量目标。如今看来,计划落空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且不说从多氟多所处的材料行业跨界到汽车行业,就是从电池行业跨界到电机、电控也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障碍。从多氟多的造车之路可以看出,国家补贴政策调整是多氟多造车计划搁浅的关键原因,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造车依旧依赖补贴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