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最近这些年,每次中国房价大涨的时候,有两种观点一定会在社交媒体上被广为流传。 一种是“逃离北上广”,高房价倒逼人才远离一线城市;一种是“读书无用论”,辛苦一世不如有房两套。
逃离北上广,已经有了诸多的讨论,上至国家对地区的规划,下至网约车司机的资格,甚至一顿早饭的买卖……得失利弊各有诉说。 而读书无用的观点,则又被重新流传。有这样一个被广泛转载的段子: 一对清华、北大毕业的年轻父母拜问禅师:如果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应该怎么办? 禅师回曰:如果清华、北大毕业生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做啥? 有的观点认为,学区房最大的追求者就是中国现在的中产阶层,他们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像上面这对父母一样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代。 读书无用吗? 但今天购买学区房的行为,却仅仅是面对学历贬值,且其自身竞争软实力不可继承的徒劳之举。中国已经进入到不可逆转的阶层固化通道之中,存量资本而非知识,成为了决定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未来生活状态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是这样,那还真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 中国和其他亚洲的儒家文化区,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对于教育的投入,向来是从不吝啬的。学历能提高收入和社会地位,也是颇受认可的共识。 在各个群体的收入、资产水平上,小巴还没有找到可依靠的公开数据。但有一个群体,其资产数据和身份信息是相对公开、透明的,他们就是中国的富豪们。我们不妨从中来看一看学历或教育对财富的影响。 根据胡润富豪榜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top2000的富豪榜单上,拥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占比为一半,而另一半没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富豪,大部分也都会在中欧、长江甚至最近的湖畔大学等商学院进修。 注:这个榜单的人群为企业家群体,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不包含博士、专科、EMBA、商学院和短期课程等其他学历。 这个群体,年龄大约在53岁,平均的创业年龄是33岁。如果我们用一个人设来概括他们的平均经历,那这个人: 60年代中期出生 80年代上大学 (或没有上大学,直接就业) 毕业后10年左右,在90年代中期创业 用4-5年时间,在世纪交接时积累到第一桶金 再用6年左右时间,在2010年之前实现财务自由 大学文凭决定了60倍的富豪率 或许有人会认为,有一半富豪是没有大学学历的,这个比例不低啊,说明不一定要有学历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啊。 但,30年前的大学录取率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5年一直有大量大龄考生参考,因此录取率特别低。从1982年开始,整个80年代的本专科录取率稳定在20%-30%之间,本科占比可能不到一半(当时研究生数量更是稀少),因此我们粗略估计,在所有参加高考的人当中,其比例大概在10%-15%之间。 我们取其上限15%,再取80年代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1988年,估算当时本科毕业人数,大概是272*15%=40.8万。 注:因为胡润富豪榜公布数据的学历分类为本科+研究生,因此此处把本科人群从专科中脱离进行估算,但实际数据只会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