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应该算得上爱思考的小散。入市的时候,我就明白其实我是在跟K线后面看不见的那群人博弈,而且我坚信除了创作和发明工作,其它工作都应该有律可循,包括炒股。
遇见量学之前,我建立的操作模式是分仓管理+跟随机构。具体来说,就是年报、半年报和季报公布后,我会查看关注的阳光私募动态,看看他们是入场、加仓、减持还是退出了?我会从中选出阳光私募成本线附近的股票,进行中线操作。此外,每天查看席位龙虎榜,找到自己熟悉的席位,结合股票的位置和题材,决定第二天是否跟进,进行短线操作。股票的止损线定为-5%。我想如果没有遇见量学,我的操作模式在散户中,应该算是比较理性的。
2018年我无意中遇到了量学,怎么发现的记不清楚了,估计是不断搜索主力、涨停等词汇时,遇见的吧。遇见了就是缘分,从此开启了我对股市的新认知。以前我看股票,更重视形态、位置和机构成本,不太关注量,因为也不知道该如何关注和分析。自从遇到量学后,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发现量柱居然可以归为七类,而且真的就只有这七类!明白了各类量柱的成因和作用。不过因为之前的习惯思维和操作习惯,总觉得自学4本书之后,还有一些地方需要量学达人的指点,使我能更完善以前的模式,而不是又新建一个模式。
2018年5月量学云讲堂上线,我反复看了18个视频,比较有感觉的是凹口识庄和次权三通,但因为只是片断,感觉学的不够完整。因为当时孩子还小,抽不出时间,所以只能一直跟踪着云讲堂的每期课程表。到2019年几位讲师海外归来后,推出的课表让我眼前一亮。恰好孩子也稍大一些了,经过反复对比各位讲师的课程内容,我决定挤挤时间,先报一期刘智辉老师的课程,把心中积累的各种疑问拿出来向老师请教。
第一课的学习就让我深呼过瘾,老师多年总结出来的五行操盘体系,让我这个做什么都要求条理化的散户,有一种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五行体系的量价线型因完整的涵盖了股票运行的各个方面,我终于能把量学和以前的经验结合起来了。看量不是量,而是主力资金的调动;看价不是价,而是主力的态度;看线不是线,而是主力的行踪;看型不是型,而是筹码的转换;看因不是因,而是主力选择这样的操作的必然结果。
虽然只学了三节课,但是我已经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天复盘也更有章法了。虽然现在还是有一些疑问,还是有一些股票看不明白,不过老师说的对,市场中几千支票,就如生活中千人万面,我只做自己能看懂的股票,只结交自己能识透的人,就可以了。生命有限,不必浪费在无谓的猜测中,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此处捂嘴偷笑),建立完善自己的操作体系,扬五行操盘风帆,启股海遨游新篇章!
学员:小宝妈妈
2019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