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模拟炒股
伏击涨停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安全手机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量学论坛
BBS
盘前预报
涨停预报
伏击涨停系统
牛股预报
教练天地
周末讲座
问之宝
智慧精灵
量学云讲堂
王子文汇
VIP专栏
股市快讯
股市探秘
股票公式
听课笔记
识庄跟庄
学员天地
名人传奇
特训专栏
日志
Blog
热门好贴
AI文库
最新公告
量学新人
特训专栏
视频课堂
量学博客
服务电话:400 1098 448
当月排名
年排名
涨停记录
最新公告
新人新帖
批评建议
服务电话:400 1098 448
搜索
搜索
热搜:
量学论坛
量学选股公式
小倍阳选股
量学牛股
短线炒股
地量选股
模拟炒股大赛
蓝马涨停
量学选股
长腿踩线
通达信
暴涨选股公式
预警选股公式
股票池
二号战法
黄金柱选股
凹口淘金
黄金十字架
本版
用户
股海明灯官网
»
量学论坛
›
学习与实践
›
股市快讯
›
五位知名基金经理把脉股市:短期再度大跌概率小 二季度A ...
广告载入中...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167
|
回复:
6
五位知名基金经理把脉股市:短期再度大跌概率小 二季度A股存在结构性机会
[复制链接]
夜笙七郎
夜笙七郎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20-3-30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外股市巨震下,A股市场先扬后抑,不少投资者收益坐了“过山车”。当前,海外疫情继续蔓延,国内外股市多空交织,股市行情在二季度将如何演绎,牵动每个市场参与者的神经。
为前瞻性研判A股二季度走向、结构性机会以及海外股市的发展趋势,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五位基金行业的投资高手,他们是银华中小盘基金经理李晓星、华泰柏瑞投资研究部副总监吕慧建、融通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彭炜、银河基金基金经理袁曦和富国精准医疗基金经理于洋。
疫情“突袭”全球股市
短期再度大幅下跌概率不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一季度A股市场波折不断,你如何看一季度的市场行情?采取了怎样的调仓换股操作?
李晓星:去年四季度,我们预计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将稳步上行,同时因为农产品的价格会上升,通胀压力较大,流动性边际会收缩,所以,我们减持了估值较高的科技股,增持了经济上行和通胀上行表现较强的消费股。今年1月份上半月,因为消费旺盛,消费股热度较高,但从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开始,市场预期宏观经济将下行,政策实施稳增长、稳就业举措,控通胀的优先级下降,市场流动性更为宽松。我们减持的一些科技股表现超出之前的预期,基金净值阶段性吃亏。
我们春节后的观点是,科技股是短期买点、中期卖点,长期没有问题,而消费股是短期卖点、中期和长期的买点。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增加了消费股中必选消费的配置,以农业、食品和调味品为主,一度产生净值亏损,目前市场必选消费的估值已经修复,基金年内亏幅已经基本收复。
于洋:一季度市场波动较大,核心变量是疫情。一般来说,A股的大跌有几种情况:首先是流动性的紧缩,目前来看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二是基本面受到外围的冲击,目前来看,一季度的市场波动主要反映了外围冲击的影响。虽然国内的疫情控制情况还不错,但全球是一个共同体,外需会反过来对国内产生影响。
我们会根据市场进行动态调整,我的投资风格是尊重市场,在市场任何时候都会选择风险收益比合适的标的进行投资。当前我们根据市场对疫情的反应在仓位上做了适当择时,减仓明显受损标的。
吕慧建:一季度出现了突发重大事件,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股市走势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欧美国家未能在疫情初期采取有效措施,疫情扩散远超预期,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们需要谨慎评估疫情冲击下投资标的景气度能否延续。总的来说,行业景气分化仍然在延续,如果疫情发展没有出现极端情况,A股仍有可能走出结构性行情。
短期来看,A股面临一个较为困难的局面,但A股长期投资价值显著,结构性牛市的可能依然存在。近期,全球股市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已经基本消化了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有可能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走出一个L形走势。即使经济在三四季度后进入持续衰退,股市下跌也应该是几个月以后的事,短期再度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
彭炜:回顾一季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0年的政策基调是稳增长,叠加贸易环境改善,A股市场在年初开启了春节躁动行情。此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引发恐慌,全国采取严防严控措施后,疫情逐步好转,市场在创业板的带领下走了一波V字行情。然而,海外疫情恶化,引发海外市场连续下跌甚至出现流动性风险导致的负反馈。目前在各国政府陆续推出积极的“货币+财政+抗疫”三大政策叠加后,市场进入阶段性企稳。
袁曦:一季度市场波动较大,春节前的市场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趋势,以电子为代表的科技板块表现突出。春节后,尤其是在海外疫情快速暴发的阶段,市场开始担忧全球经济危机,而受外需影响较为明显的板块,如电子等,调整幅度巨大,以内需为主的医药、食品饮料表现相对较好。
更看重中长期走势
A股有较多结构性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认为二季度影响市场最核心因素是什么?
彭炜:二季度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海外防疫的进展,需要警惕时间战线拉得太长引发企业经营层面的风险;二是国家出台经济稳增长政策的力度、措施的有效性。
李晓星:核心因素还是疫情防控的进展,欧美疫情防控的拐点何时出现、如何有效控制疫情继续蔓延等,都会成为市场最关心的核心要素。另外,伴随着疫情防控,各国出台怎样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对股市有很大的影响。
于洋:影响二季度的核心因素还是疫情走向。比较幸运的是,目前还没看到病毒的变异,所以我们大概地认为病毒能够在下半年某一个时间点控制住。病毒影响的不光是健康,对消费行为、各类行为活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会主动减少外出行为,包括外出就餐、旅游,这对很多行业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预计A股二季度会如何走?在全球市场震荡中,A股会有独立行情么?
李晓星:我们专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根据行业景气度变化、公司业绩增速和估值进行综合判断,追求性价比较高的投资方向。若市场出现非理性大跌,我们会坚持在优质公司估值合理或估值较低时“越跌越买”,在市场底部获得更多的筹码。从疫情影响看,A股体现了较好的韧性,已经走出了独立行情。
彭炜:考虑到二季度海外疫情依然处于防控隔离阶段,经济大概率仍将处于被摁了暂停键或慢放键的阶段,疫情持续时间充满不确定性,全球金融市场整体大概率会处于偏震荡盘整的阶段。考虑到国内已步入抗疫尾声,多数行业已逐步进入正常复工期,后续有望迎来经济稳增长的政策,A股即使受海外拖累暂无法走出独立的指数行情,但部分受益于国内稳增长和内需刺激,或与疫情弱相关且自身处于产业趋势改善的行业,依然会有不错的结构性机会。
吕慧建:目前国内的疫情危机基本解除,进入恢复生产阶段。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受到的经济冲击相对较小。中国经济有良好韧性,虽然“世界工厂”、城市化双轮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尾声,但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微观企业的竞争优势突出,很多行业的盈利保持在比较健康的水平。近几年,行业景气时钟出现分化,A股市场有较多的结构性行情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你对二季度投资策略是否做了调整?
于洋:疾病传染模型非线性增长,认为短期就是疫情高点,所以,我们对二季度乐观。疫情对于整个医药行业影响相对可控。我们会努力控制布局节奏,结合相关标的安全合理的估值去布局,力争给持有人提供相对来说既安全又有收益的投资体验。
彭炜: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步入尾声,各行各业复工正积极展开,但海外疫情发展还处于恶化的阶段,会对全球经济的基本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我管理的融通中国风1号也因时而变,降低出口导向型公司的配置,同时,考虑到国内后续将出台进一步加大经济稳增长的措施,关注受益于投资、内需刺激相关的板块,包括新老基建产业链、汽车等部分可选消费;另外,规避核心供应链在海外可能引发产业链生产停滞的行业,积极挖掘在这一过程中有望受益转单至国内的企业。
吕慧建:仔细评估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是必须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投资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盈利到底怎么样。我们的基本投资方法是选择景气向好的行业。选择投资标的时,需要评估疫情对行业景气时钟、对公司盈利产生了什么程度的影响。
二季度看好消费、科技、医药
关注具备估值安全边际的高景气行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二季度你更看好哪些领域或者板块?
李晓星:二季度我们主要看好消费和科技板块。其中,白酒等消费股龙头,从短期看不确定性比较高,但从长期看景气度还是向上的,如果没有因为疫情造成库存高企,行业格局恶化,1~2个季度业绩下行不影响公司的长期价值,叠加疫情期间股价的大幅调整,从1~2年的角度看,行业龙头等核心资产具备很强的投资价值。而科技股经过前期调整,部分科技股的跌幅甚至达到50%,估值风险已释放了很多,目前是逐渐买入的时机。但由于科技的二季度景气度开始下降,在二季度可能出现阶段性跑输,这个阶段会是建仓的时机。
彭炜:一是看好老基建产业链,包括水泥、工程机械、重卡等;二是新基建产业链,包括云计算及其基础设施、5G基站等;三是受益内需刺激的行业,包括汽车、新能源车;四是与疫情弱相关的其他行业,包括医药、TWS、云游戏等。
于洋:看好整体反弹,更看好医药。医药板块具有需求刚性,只要疫情缓和了,需求量通常很快能够恢复,所以,我们对于医药板块未来一年的业绩比较有信心,如果结合政策缓和之后带来估值的提升,要看到估值业绩双升的可能。医药板块的很多公司具有全球竞争力。此外,这次疫情影响下,一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检测设备公司不光满足国内需求,也接到了海外的订单。
吕慧建:我的基本配置方向是消费+成长,二季度也会主要在这些方向上寻找投资机会。第一,消费品领域中的部分龙头企业。食品饮料、医药医疗等行业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护城河的龙头企业,可以作为基本配置。第二,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兴产业。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未来全球通讯产业链的核心将向中国转移。第三,行业景气向上、市场集中度上升、企业盈利持续增长的先进制造企业。第四,阶段性增长型行业,如养殖业、新能源汽车等。
袁曦:对于太短的时间周期,我们觉得做预测的意义不大。展望后市,虽然短期不排除逆周期政策可能全面发力,地产、基建刺激加码,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科技产业中长期景气度趋势可能明显优于传统产业,中长期风格应该不会因为此次疫情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受外资抽血影响,国内消费蓝筹股调整较多,科技股今年也高位跳水,你如何看待这种市场变化?后市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袁曦:受海外疫情加速扩散的影响,市场出现了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忧虑,以电子为代表的科技股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但我认为,只要海外疫情不失控,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有可能是一次性的冲击,那么,科技股的景气度虽然短期会受到影响,但中长期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国内消费蓝筹股之前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主要是由于海外市场暴跌,外资抽血。目前,美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缓解市场的流动性。目前来看,海外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国内消费蓝筹股的调整可能已经过去。后续随着内需的逐步恢复,有望重新迎来投资机会。
彭炜:消费蓝筹和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调整较多,核心原因在于估值偏高,风险收益比不足,疫情只是直接导火索。当然,疫情对部分消费和科技的需求都会产生偏负面的影响,盈利预期降低。
从中期来看,疫情若在年内能得到有效控制,对相关行业或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更多是一次性的冲击。从企业价值的角度看,基本面的影响并没有短期股价波动的那么大。疫情的冲击,只要没有根本改变产业趋势或行业景气的中期方向,当股票的过度下跌消化了高估值的风险之后,就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于洋:科技和医药都是比拼核心竞争力而且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行业,业绩的稳定性也强。中国的科技股是长周期的上行趋势,短期超涨正常回调,后续依然看好。
吕慧建: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产业体系。中国城市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进军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最高端。从国家战略安全考虑,中国积极推进芯片和应用软件的国产化替代。2019年三四季度后,半导体产业在5G创新周期驱动下,进入新的景气周期。从未来一年的时间周期来看,对于科技板块,包括半导体、5G、云计算等,我会予以关注。
美股流动性风险有望缓解
看好港股估值性价比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全球股市震荡不休,尤其是美股波动较大,你认为美股牛市是否结束,二季度会如何演绎,对国内市场有多大影响?
袁曦:近期,美股持续暴跌,美联储宣布了一系列新措施来支持经济,为了确保市场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MBS。这一系列政策有望缓解美股的流动性风险。
彭炜:美股牛市是否结束的判断,取决于对时间周期维度的划定。短期因流动性冲击带来极端下跌的阶段或已结束,后续市场将回归基本面情况,但二季度美国经济难言改善,指数继续面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今年或难言牛市。从更长期的时间维度如5年甚至10年来看,则取决于美国经济的韧性,这个需要跟踪观测。
李晓星:美股的表现短期看不清,但长期看是比较清晰的。历史上没有因为一次疫情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轨迹,我们认为疫情控制在今年大概率就会有一定的结果,在今年三四季度,疫情对股市的影响就会衰减。
目前看,疫情对海外市场造成了30%~40%的跌幅,很多大的国际投资巨头开始缩减空头头寸。长期来看,海外股市也会遵循价值投资的规律,当优质公司跌到合理的价格,自然会有资金选择买入。
吕慧建:3月份以来美股暴跌,从技术上来说已经进入熊市,后市怎么走,需要根据疫情发展、对经济冲击的程度动态评估。
美股下跌对中国A股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情绪、资金和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盈利)。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恢复会比较快,A股跌幅较小,企稳较早。
中国基金报记者:怎么看待二季度港股的投资机会?
李晓星:港股跌到当前的位置,我们更加看好港股的配置价值。第一,从流动性影响看,每次欧美发生金融危机,港股通常会伴随着较大的跌幅,但反弹的力度也很大。第二,近期保险等长期资金开始流入港股,部分公司甚至举牌港股,我们认为这个趋势会延续,因为公司的价值与上市的地区没有关系,市场更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第三,我们看好消费、科技公司,目前港股很多该类型的优秀公司估值已经偏低,我们希望配置估值低、弹性大的消费或科技公司。
彭炜:港股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具有相当不错的性价比,可以积极挖掘其中的结构性机会。
于洋:比较看好未来港股市场的机会。
吕慧建:港股由于其自身属性,受到海外资本影响相较A股而言更多。如果海外疫情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控制住,那么,对港股和全球经济的冲击也会是阶段性的,疫情结束后的经济修复会更快一些。目前,港股估值基本上处于历史最低位置,长期投资者对此一定会予以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王运成
王运成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20-3-3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供信息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青木子
青木子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20-3-30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tockgod88
stockgod88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20-3-3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无翼蝙蝠
无翼蝙蝠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20-3-30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uhudu
buhudu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20-3-3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四毛发艺
四毛发艺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20-3-3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股海明灯官网
(https://www.178448.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京ICP备1802043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