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8|回复: 3

学会借回调之机骑上黑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四月份大盘将消化加息和欧债利空并产生本年度最好的满仓机会,目前正在进行牛回头的最后洗盘阶段,是今年N型运行的2浪C。  这个2浪C现在是大多数人都看出来了,之前市场是反复折腾来回煽耳光让很多人看不清的:长阳临近3000点区间时及时止步,让喊大主升浪追涨的人站岗;长阴击穿2900点后整理再反弹,让盲目看空的人短线踏空。如此这般,实际上是市场通过阶段性的箱体整理为未来主升浪进行充分的准备过程。
    主升浪产生时机一定得是利空出尽,且市场完成必要的技术性整理,最终达到消除分歧形成合力,主力完成战略倒仓建仓任务之后才会出现,在之前喊早了就会被短套。主升浪展开前最后一洗,是主升浪即将来临的信号,投资者这时要避免犯的错则不是追涨了,而是盲目看空踏空或割在最后一跌上,正确的做法是在前期成功波段并回避短调初期风险的前提下,及时更新股池等待入场时机的到来。
    行情启动初期,必然是白马股和权重蓝筹上涨为主,主要是为实现技术性的突破形成多头上攻趋势,实际上就是低估补涨范畴。低估补涨之后,初期领涨的品种整体会步入休整或缓步整理上行,而真正的龙头大涨的牛股就是那些大黑马股,这些股不涨则已一涨惊人,对于投资者来说,借最后一洗阶段的回调“骑上”大黑马股才是赚钱要点。
    所谓黑马股肯定不是人人瞩目的明星,也不是涨幅最大的个股,而是投资者本来不看好,却能够异军突起的个股。那么什么样的股会成为黑马?如何捕捉黑马?这个问题需要结合目前盘面并根据以往经验综合分析具体答案如下:
     1、从估值和成长性入手寻找潜力股和错杀股。
     2、重组资产注入、政策受益的新兴产业以及有长期实质利好题材支撑的品种寻找。从目前市场来看,普通中小投资者寻找重组和资产注入类黑马不太容易,可从政策受益的新兴产业或其它行业入手,寻找目前仍处低位蓄势待发品种。个人认为三网融合、物联网、智能电网以及化工新材料等板块整体处于低位具备产生大黑马的条件。
    3、找大潜伏底的低价股。有大潜伏底的股不一定都是黑马,有可能是黑熊,只有那些基本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比如业绩预增或有其它故事可讲,成长性本来很好但因主力控盘建仓形成的大潜伏底才有可能冲出黑马,因此,根据潜伏底找黑马得独具慧眼。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的找到呢?有一个很实用的办法,那就是找基金或社保抱团或一只基金重仓股。有大机构在里面,股价不跌而是不温不火底部不断抬高形成潜伏底的个股,才是关注的重点。但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虽有潜伏底但里面机构太多太杂了,什么社保基金券商QFII私募都在的股票,反而不会有大行情,很多时间因为分歧忙着打架或都等抬轿不出力,最终是涨不起来的,这样的股就不要碰了。
    4、业绩微亏或微赢品种,事实证明这一类股出黑马最多。
    5、主力高度控盘洗盘临近尾声启动在即品种。主力是否控盘从K线形态和分时走势上都能看出来,如果大家实在是看不出来,就直接用庄家抬轿(ZJTJ)指标看就可以了。
    6、有利空不跌稀缺概念品种等。如小金属大机会,或是有独特题材的品种如之前炒作的江苏吴中就是此类都容易成为黑马。
    总体上来看,最基本的思路大家从成长性入手,并有大机构尤其是那些相对激进强悍每年收益排名靠前的基金如华夏、易方达、东吴、华商、银河等基金主导的品种,跟着它们一起潜伏是不错的选择。基金要找价值型成长型中小盘型的,炒黑马股别找指数型,那是炒白马的策略。投资者如能成功捕捉到黑马,就将会获得成倍的收益,回调之机正是你寻找黑马股的良机。
    炒完白马炒黑马,炒完黑马还炒什么?要学会休息等下一轮机会来临。别太贪心了都轮炒一遍以后如果不会休息,那么挨炒的就不是股票而是你自己了。那种行情末期上下翻飞的投机炒作,是炒“猴”,只适合短线高手而非稳健投资者的选择。
发表于 2011-4-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0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0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调之机正是你寻找黑马股的良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11-15 00:32 , Processed in 0.107989 second(s), Total 11, Slave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