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8日上午的政协委员大会发言中,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副主委、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周新生发言的题目是《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发言中称,一位司局级老领导说到,女儿在他的极力反对下仍入外籍并嫁给外国人,是女儿劝他的一句话,最终让他接受了女儿的做法。这句话是“爸爸您将来再不用为您的外孙在国内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求人了”。(3月8日中国青年网)
俗话说,万事求人难。连司局级老领导的女儿都有“求人难”的真切感受,何况平头百姓。周新生发言中将现实生活的“求人”二字概括得淋漓尽致: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学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调动工作要求人;异地迁徙取得户籍要求人;参军要求人;职务职称晋升要求人,不一而足。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大有无人不求人之势。的确,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变了味道,与社会的文明进步格格不入。
且不说入托、入学、找工作等要托门子,找关系,就是平时在职场都要时刻小心,否则“平时不烧香”,急时无“佛脚”可抱。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都会这样的心得,开始习惯用“真诚、直接”的方式与同事、领导打交道,渐渐不给力了。因为,这种方式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人际关系里有大学问,和别人相处不融洽,尤其是与领导关系疏远,极有可能“被穿小鞋”,上升通道变窄,到时候“求爷爷拜奶奶”也不灵。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社会转型期利益结构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功利心态的盛行,相应的关系也就越难处理,求人与被人求,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壮观的“中国式求人”图卷。许多人际关系被金钱和利益所绑架、权力成为举足轻重的砝码、潜规则大行其道等,是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难处的主要原因。说白了,规则没有带来安全感,都指望有个关系网垫底,关键时候能有人可“求”。
由于部分亲属称谓的消失,一代、二代独生子女对亲属称谓的陌生渐渐成了群体性现象。有人担心会导致传统文化的衰微。但新型人际关系面临金钱、权力、地位和利益的博弈,尤其是“礼尚往来”等潜规则大行其道,助长见风使舵、攀附权势、结党营私、权色交易等的人身依附现象和腐败行为。传统文化中诸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中有人好做官”、“礼多人不怪”、“官不打送礼的”等等是必须扬弃的糟粕。如果能营造一种制度环境,让更多的年轻人上升不再找“七大姑八大姨”,而是靠历练与打拼;改变他们命运的不仅靠知识、勤勉、机遇,更要靠信仰与公平,“超七成人认不全亲戚”倒是一件好事。
规则不强大,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活得很轻松,万事不求人。所不同的是,有人的拥有的社会资源多,就少求人,好求人;有的人拥有的社会资源较少,甚至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可求的人少,甚或无人可求,而需要求人的事多,就更加纠结与困惑。
一个积极向上、崇尚法治民主的社会,人们不能跪伏在等级森严的金字塔里。要改变这一怪象,必须建好规则,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大家都敬畏规则,一切按制度办事。当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办事就不受人情世故的砝码左右,人们求的是严密规则而非他人脸色,求的是公正公平而非裙带关系。果如是,社会运行规则带来的安全感与公信力,就会让每个遵纪守法的人都活得轻松自信、自由快乐。就不会有人为了逃避求人而选择移居海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