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4月因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和影子[color=#000 !important]银行(行情 专区)风险相继调低中国信用评级后,中国本土评级机构中诚信和国际[color=#000 !important]货币基金组织?IMF 也在日前发表看法,认为中国地方债整体系统性风险是可控的。 中投顾问[color=#000 !important]金融行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我国[color=#000 !important]房地产(行情 专区)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价格波动,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房价会得到一定的支撑。因此,目前在土地财政支撑下的地方债务风险整体上是可控的。另外,在当前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并未完全分开的情形下,地方债的系统性风险也难以爆发。
4月份,惠誉和穆迪相继警示中国地方债务风险,轮番调降中国信用评级。这一消息直接引起了国内许多媒体、机构和著名财经评论人士的高度关注。
地方债务规模轮廓模糊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随后撰文指出,债务不透明是当前政府债务的最大风险。她认为,省以下各级财政都有相当的融资权,预算软约束现象极其普遍,地方政府能够绕过《预算法》关于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制度规定大量举债,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欠款、挂账和担保产生巨大的非显性债务。由于各级政府间偿债职责不清、事权界限不明,一旦累计的债务风险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势必逐级向上转嫁偿债风险,直接危及中央财政安全。 日前,中诚信表示,中国地方债整体系统性风险是可控的。但在谈到地方债规模时,中诚信也只是给出了一个13万亿元—15万亿元之间的估计值。 记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少有权威的官方数据披露地方债规模等一系列相关数据。有文章引述,国家审计署2011年审计结果称,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此前在[color=#000 !important]博鳌亚洲论坛上透露,地方政府负债估计超过20万亿元。 不同的数字说明由于缺乏透明度,地方债务规模的实际统计难度很大。 而相关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已经多次被财经评论人士和媒体提及,不管是审计署也好,各地政府也好,财政部也罢,详细数据得不到公开,到底有何难言之隐? 霍肖桦对此评论说:“一方面,目前地方政府融资的方式渐趋多样化,同时也更加隐蔽,从银行体系转向信托体系以及各金融工具之间的混合利用,必然是会加剧核算难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本身具有投融资冲动,并且在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国家希望控制平台规模,但更加倾向于采取温和的、内部解决的方式,而一旦公布详细的审计报告,就必然将地方政府融资推向风口浪尖,温和的改革方式也就变了质。” [color=#000 !important]利率市场化或为正解 既然众多人士都将对地方债问题的目光投到信息公开与否这一点上,那么是否只要做到相对的数据透明与公开就能有效地降低地方债的风险?至于其他方面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霍肖桦对此表示,信息不公开一方面是导致外界难以对整体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则是隐性地刺激了地方政府无视风险盲目扩张融资规模。增强审计力度以及提高融资平台信息的透明度,主要是方便市场更好地了解单个融资项目的风险以及抑制地方政府后续的投融资冲动,对于降低现有融资的系统性风险来说,其作用是比较有限的。【人民可以参政议政啊,有权提出建议批评啊,有监督建议权啊。】 “尽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不是风险考量的唯一关键指标,且债务初期存量基数具有递延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没有风险。”日前在第六届信用风险年会上,中诚信国际研究部副总经理张英杰指出,“由于地方政府没有成为真正的法律主体,种种因素都将加大融资平台风险。”他认为,当前的融资平台模式缺乏明晰的法律架构,地方政府没有成为真正的法律实体,未来应该明晰法律责任,使地方政府真正成为债务主体,减少中间环节交易成本,从根本上解决风险不对等。 毛振华亦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在于存量,而在于地方政府并没有完全遵守债务市场的发行规则,政府对债务的担保不是在法治体系内,一旦问题出现,地方政府的保障得不到清晰的法律结论。 张英杰表示,未来如果通过利率市场化,“将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之手”,金融体系控杠杆和实体经济去产能能平稳运行,风险就不会聚集,也不会叠加和上移,整体系统性风险是可控的。
地方债压缩经济政策空间 “地方债问题不是偿债能力问题,主要是偿债意愿和集中到期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color=#000 !important]兴业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建议,“应该尽快允许地方发债,实现偿债时点重新分布;允许政策性[color=#000 !important]银行(行情 专区)提供流动性过桥支持或资产证券化;将部分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鼓励引入民间投资;强化偿债义务,敦促出让营利性地方国有资产偿债。” 金麟则认为,在自下而上实现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难以短期实现的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加大自上而下的控制力度,管控乃至剥夺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并在整个金融系统对地方债务情况做从表内到表外的全口径统计。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认为,从中期看,M 2的高增长难以持续,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难以为继。地方债规模的迅速膨胀,将压缩今后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今后[color=#000 !important]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到15%以下、M 2增速回落到10%以下是大概率事件。”他认为。 尽管目前还看不到上述这些危险发生的迹象,但李迅雷表示,根据目前各地的财税收入、投资规模、债务规模等数据来推算,出现这类问题的概率还是很大,“从中期看,中国确实存在通缩压力。” 金麟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控制着多得多的资产,因而有实力承担更多的负债。上海证券债券分析师胡月晓也认为,中国50%的负债率虽然仍在可控范围内,但值得担忧的是,中国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抵押资产都是土地,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未来能否如期还债与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好坏有关,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债务风险可能会集中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