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研究员游龙言归正传,这一篇将作为研究“高估值”产业的起点,权且作为一个引子。
股价越来越高后,市盈率越来越低,这才是泡沫。高股价高市盈率很多时候完全是常态没泡沫;当股价从高位滑落市盈率迅速降低,这是真正泡沫破灭初始,是最危险时刻。
这指向价值投资在创业板价格是否“合理”的问题上最坚固的堡垒。——“高估值论”。
他们的防御体系包括创业板的整体盈利能力在过去三年都没有显示出相比较主板的优越性,创业板与主板之间的估值价差已经到了历史最高要崩溃的程度,创业板的公司都有做假账的嫌疑云云。
但在仔细考察了过去几十年,被公认为是泡沫的历次资产价格上涨的表现和比对了最近几次重要的公开募股、并购的估值之后,我简直忍不住要给那些守旧者打上“恐龙”的标签,就像在2年前,苏宁的高管仓皇失措的用“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来形容京东的“野蛮人”进攻一样。
对于那些热衷于低估值的投资者,我的建议是去俄罗斯,那里的PE只有4倍,全球最大天然气公司GazpronOAO市盈率更是只有两倍,从低PE的角度,那里简直是“价值恐龙们”的侏罗纪公园。
但像所有远大的企业家那样,我们需要新的理念。
我们用两种角度去看待估值,一种来自于产业资本,一种源于金融资本。
请谅解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没办法区分不同行业、不用公司的估值差异,但在这篇文章里,只想表达清楚一个意思。“高估值论”是对新经济“泡沫”的无知,而高估值的边界和不同行业的估值体系究竟如何构建,我们将在未来半年逐一推出。
首先来看看产业资本,先是百度,其在9月的一次收购打破了中国互联网的并购记录,花了19亿美元买下91手机助手,根据已披露数据,2012年91的收入是2.8亿元,即使按照50%的利润率计算,百度给91助手的估值也接近100倍。但李彦宏称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当“恐龙时代”面临大灾变时,哪一张船票不值10亿美元呢?
再看看马云,在5月,他以10亿美元的估值拿下了高德地图28%的股份,静态PE在110倍,但是很显然,阿里根本不在乎PE有多高,9月,高德商用地图全线免费。
至于小米,更不用说,2010年初,雷军初创小米,估值2500万美元,团队自己掏了500万。2010年底,小米估值2.5亿美元。2011年12月,小米估值10亿美元2012年6月,小米估值40亿美元。2013年6月,小米估值100亿美元。不到3年,估值翻了400倍,雷军称,投现阶段的小米,依靠的是“市梦率”,而不是市盈率。
假如一贯谨慎的李彦宏,亦或其代表的产业资本,对新经济的估值是“不惜代价”,这显示出某种大时代到来前的迫切性。那么,对于那些投资者,那种像莎士比亚说的那位割一磅肉就想跑的威尼斯商人那样,和他们去谈“10billion”级别的生意,简直就是自取其辱。这样的机会,不说也罢。
再来看看金融资本。
先看看即将在美国纳斯达克登录的去哪儿,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批露,2013年上半年去哪儿网累计营收3.58亿元,净亏损16但是很93万元,假如按照中国投资者的标准,这早就砸开了锅,但美国人给去哪儿的估值可能高达10亿美元,他们更在乎的是市场占有率,和可能的前途,而不是迫切的要求盈利,2010年至2012年,去哪儿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24亿元、2.62亿元和5亿元,2013年上半年营收达3.59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再看腾讯,奇虎,携程,搜房,唯品会,欢聚时代,易车,网秦,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在今天,全部历史新高,要知道,这可是在据说投资理念很成熟的美国市场。我们再看看价值投资者关心的市盈率,奇虎的PE在194倍,唯品会在过去一年上涨四倍,现在PE保持在150倍,整体互联网中概股的平均估值在60倍以上。
无论是从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创业板的全面泡沫看起来并不成立。
至于说,泡沫会以什么方式呈现,我们来看看纳斯达克。
从1996年年初到2000年3月股市的高点,纳斯达克100指数使得最大的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股票上涨717%。在泡沫接近最高点时,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市盈率超过200倍。
以雅虎为例,其从1996年7月的价格飙升到2000年1月每股119美元(经过股票分拆调整)上升了18000倍,投资者将其看做互联网奇葩。
雅虎的销售额在1996-2000年增长迅速,从2380万美元上升到11亿美元(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6%),然而,收益增长并非同样出色。公司在 1996-1998年处于亏损状态,1999—2000年才获得收益,雅虎在其股价顶峰接近120美元,其在整个1996——2000年,公司的每股收益只有几分钱。
与纳斯达克泡沫相比,创业板现在简直不值一提,泡沫?这才刚上路呢。
更重要的一个迹象是,就在今天,上一个经济时代的代表,香港的四大家族(李嘉诚的长和系、郭氏家族的新地、郑裕彤的新世界以及李兆基的恒地)市值加总不到9000亿,而现在腾讯一家就已达8000亿,这可能即将意味着一个时代即将终结,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网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在《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软件为何在吞噬世界”的文章中写道,在现代互联网发明20年之后,在互联网泡沫破灭10年之后,软件业终于抵达了临界质量。利用软件来改造行业的技术终于奏效。目前,全世界有20亿人可以接入宽带,十年内有50亿人通过智能手机上网,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的梦想,完全在线的移动的全球经济正在成为现实。
这会带来怎么样的人间奇迹,会是又一轮全球范围内的“超级科技泡沫”吗?
这才是狂热市场的标记:互联网泡沫(1996—2000)
公司 | 10/31/1999 价格 | 10/31/1999 市盈率 | 8/31/2002 价格 | 21/10/2013 价格 |
eBay
| $67.57 | 1930 | $56.52 | $52.20 |
RealNetworks | 54.85 | 1219 | 4.58 | 8.63 |
Yahoo! | 89.53 | 1194 | 10.29 | 33.43 |
DoubleClick | 70.00 | 933 | 5.63 | 被收购 |
Priceline.com | 60.25 | 603 | 2.35 | 1048.25 |
Amazon.com | 70.63 | 353 | 14.94 | 328.93 |
Lycos | 53.38 | 334 | 11.19 | 被收购 |
Qwest | 36.00 | 327 | 3.28 | 25.27 |
Mindspring | 25.69 | 257 | 6.10 | 被收购 |
E*Trade | 23.81 | 238 | 4.34 | 1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