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中的你”
—— 题记
已经读完这本书很长时间,但是始终无法下笔。原因在于:其一,书中每每设置悬念,以为快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却又被接踵而来的疑惑所困扰,最后它们随着佐伯的书稿被烧毁也彻底地失去了解疑的可能性。而我一开始便纠缠于书中许多细节的不可思议与荒谬情节,从而忽视了书中真正的意义所在;另外,没有读过弗兰茨愠夫卡的作品自然也就对于书中时常提到的有关于卡夫卡作品的解读把握不好,从而极易影响自己对于书中人物及情节的把握;其三,写这篇不算书评的“书评”只是建立在对于原著一遍精读的基础之上,自然会无法面面俱到,因此此篇只能是自己目前对于此书的一个理解,以便为后面更加精确的理解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卡夫卡在捷克语里的意思是“乌鸦”,而乌鸦是一种悖谬的象征。卡夫卡者,乌鸦也,这是第一层隐喻;第二层隐喻是隐约叠印出奥地利籍犹太血统作家弗兰茨愠夫卡及其作品的面影,“卡夫卡式”比喻生活的荒谬,卡夫卡的生活和他的作品确实是诸多悖谬的密集体: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内省与冲动,不安与执著,懦弱与顽强,绝望与救赎。 (林少华《译者的话》)本书描写的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自己取名为“田村卡夫卡”,因为想要逃脱父亲可怕的预言而在十五岁生日的前一个夜晚进行了自己准备已久的离家出走计划。该书的一大特点是双线叙述,通过对于一个集体昏迷事件的受害者中田的描写和对田村卡夫卡旅程的描写,构筑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虚幻与现实,让我们时而游走于主人公心灵背后的阴暗,时而不得不触摸与感受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世界,这种自由游走与灵活的铺述,亦真亦假,书中每个人物在旅程中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人生的答案,却发现“真正的答案是不能诉诸语言的”;也同时通过不断地相遇,织就偶然与必然的矛盾与迷网;通过不同的场所在过去、现在与未来,记忆、现实与理想不停地蜕变、成熟与起飞。这本书的意喻广阔,我想我以下的理解也只能触及其最表层的东西。
一、 人物
村上春树通过不同的相遇,环境与心灵对话,在本书中塑造了多个不同的人物,这些人物的遭遇、性格、对话、心理与相遇是我们了解这部作品十分重要的线索。我想比较重要的人物应该有:
(一) 叫乌鸦的少年——田村卡夫卡
十五岁的,有暴力倾向的,患有强迫幻想症的出走少年。母亲和姐姐的离开,未留下只字片语,甚至从未来看过他,这让他无法理解,他急于寻求问题的真相,也时常怀疑自己为何会被抛弃。父亲的可怕的预言令他无法自解也越想逃脱,他的童年时代被剥夺了很多很多东西,而且是很多重要的东西。他必须趁现在挽回,哪怕挽回一点点;当然出走还为了令自己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追求的强壮不是一争胜负的强壮,他不希求用于反击外力的墙壁,他希求的是接受外力忍耐外力的强壮,是能够静静地忍受不公平不走运不理解误解和悲伤等种种情况的强壮。
因此他极力地想让自己看起来成熟,极力地想要在高松这个地方安定地生活着,有规律地生活着。而在这段旅途中他遇到了樱花,大岛和佐伯,他在图书馆工作,有了一段在森林小屋独自生活的经历,但是他却发现他愈加想要追求的东西却正是他所极力所要逃避的。借中田之手杀死自己的父亲,与佐伯交合,在梦中与樱花交合,他的假说是否成立呢?也许这些都只是这个十五岁少年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所虚构出来的自己惩罚自己的借口或假说而已。或者并没有真正的答案。这种遇见看似偶然却又在不经意间成为一种必然。最终田村卡夫卡回到了自己的家,继续学习,旅途也随之结束。
(二) 失忆的普通人——中田
集体昏迷事件的受害者中田,从一个聪明的成绩优异的小孩变成一个完全失忆不认识字的人。而在后来他的班主任也道出了隐藏于后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接着中田是以一个找猫好手的形象出现的,他能和猫君对话,所以一开始他便是一个善良单纯的老者,过着简单孤独的生活,每天有规律地活着,也许正是因为他总是想的特别简单也无法考虑复杂的东西所以在他的生活里永远都只是顺其自然,没有强求,而且他知道感恩,从不抱怨。
中田是个战争的受害者,他曾是一个孤僻奇怪的小孩,但是当记忆全失之后,亦或者他的种种不愉快的记忆全部被拿走,影子只有一半之后,他就成为一个纯粹的人。村上让他有这种变化,似乎是为了后面的情节做铺垫,让他成为所有人得到超脱的中介者,但是借用大岛的话来说:“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这也许是为什么星野下定决心陪他到底的原因。
(三) 正常的边缘人——大岛
大岛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同时他也是田村卡夫卡不断认识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精神上是男性,肉体上是女性,患有血友病,这些都令他受到了某种限制,他也在极力地保护着自己。他的心灵极其纯净,有着男性的理性也有着女性的细腻,他读过许多书有着自己的思想与看法,这些让他总能在关键时候有令人讶异而又愉悦的心情享受;异化的身体以及身上的病令他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同时也让他能对身边的所有细节感触灵敏,对自己所有的相遇格外的珍惜。他是一个现实世界的人。
“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我从心底畏惧和憎恶这些东西。何为正确何为不正确——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这种个别判断失误,在很多情况下事后不是不可以纠正。只要有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一般都可以挽回,然而缺乏想象力的狭隘和苛刻却同寄生虫无异,它们改变赖以寄生的主体,改变自身形状,而无限繁衍下去,这里没有获救希望。作为我,不愿意让那类东西进入这里。”细心的人会对大岛在图书馆里与两名所谓的妇女权益调查者之间精彩的辩论,他运用了很多的知识支持他的论点。在大岛身上也能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村上对于在日本社会里普遍存在的扭曲片面的价值观极其辛辣的讽刺,由此他的人格也得到了有力的升华。
(四) 失﹡去的少女——佐伯
要了解佐伯,极具挑战。十五岁的她拥有着美丽而又完美的爱情,她以为自己已是最为幸福的女人。他们活在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圈中,一切在圈内自成一体。当然不可能长此以往。当他们长大成人,时代即将变迁,圆圈到处破损,外面的东西闯进乐园内侧,内侧的东西想跑去外面。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当时的她无论如何也未能那样认为。为了阻止那样的闯入和外出,她打开了入口的石头。
男孩突然死亡,后来不了了之令她直到五十岁仍然只活在十五岁的时光隧道中,她停留在那里,她所拥有的只有回忆,然而“回忆会从内侧温暖你的身体,同时又从内侧剧烈切割你的身体。”她无非日复一日接受空虚的每一天又把它原封不动地送出去。把田村做为十五岁时亲密恋人的替代品,双方相互在填埋着已然失去的空白。
佐伯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有时候她把自己封闭在内心,就像活在深深的井底。她诅咒外面的一切,憎恶一切。有时也去外面苟且偷欢。她不加区别地接受一切,麻木不仁地穿行于世界。也曾和不少男人睡﹡过,有时甚至结了婚。可是,一切都毫无意义,一切都稍纵即逝,什么也没留下,留下的唯有她所贬损的事物的几处伤痕。(第40章)事实上,佐伯自从那次事件之后,她便只成了一副躯壳,她不知道她所做的事到底对周围产生了什么。也许正像田村设想的,她伤害了许多人却总是无法去面对。
《海边的卡夫卡》的歌词:
你在世界边缘的时候
我在死去的火山口
站在门后边的的
是失去文字的话语
睡着时月光照在门后
空中掉下小鱼
窗外的的士兵们
把一颗心蹦紧
海边的椅子上坐着卡夫卡
想着驱动世界的钟摆
当心扉关闭的时候
无处可去的斯芬克斯
把身影化为利剑刺穿你的梦
溺水少女的手指
探摸入口的石头
张开蓝色的裙裾
注视海边的卡夫卡
(五) 找回自我的游离人——星野
星野是个兢兢业业工作的20多岁的青年,自从遇上中田之后,就一直帮着他,帮他到四国高松,找到石头,帮助打开石头的入口,在中田死后帮助他关上石头的入口,了却中田的心愿,让这一切恢复到事物本来的面目。他也在旅途中对自己的这一存在进行思考,帮助别人是忙碌没有时间思考的星野所没有体味过的。偶尔如此,似乎也给他密集的生活挤下一点空隙得以认真地思考。星野觉得自己活得更有滋味,那是因为他的周围变得更加沁人心脾了,因为他开始认真地去观察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准备地说他更加关注自己所真正需要的东西。星野其实是大部分年轻人的影子而已,他们平凡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着,生活着,盲目被动地接受着一样的价值观,没有自己休息思考的空间,紧密地工作量和外界不断冲击的信息常常令他们无所适从,也令他们学会服从与接受。当和中田的这种遇到以及旅途中,他也许只是中田完成任务的一个帮手,但是却也令他的心灵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一种最纯净的洗礼。
二、 场所
村上为了能在不同的空间中自由转换,也设定了许多个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意义。
(一) 海——记忆
田村与姐姐唯一的一张照片便是在海边。他和姐姐坐在哪里的海岸上,两个人开心地笑着。姐姐往旁边看,脸有一半阴影,以致看上去笑脸从正中间切开了,就像在课本照片上见到的希腊剧面具一样含有双重意味,光与影,希望和绝望,欢笑与哀伤,信赖和孤独(第一章)。
中田在等星野卸货时,也看到了海,当时他直直地望着海,若有所思,仿佛想起了什么。
佐伯的那种曲子《海边的卡夫卡》以及那幅油画中的少年场所也都是在海边。少年目视远方,眼里饱含着谜一样的纵深感。他所注视的天空一角飘浮着几片轮廓清晰的云,最大一片的形状未尝不可看作蹲着的斯芬克斯。她将少年称为“海边的卡夫卡”,一个彷徨在扑朔迷离的海边的孤零零的魂灵。想必这就是卡夫卡一词的寓义所在(第23章)。
对于海,一直是深遂而又神秘略带忧伤,所有人都不知道它隐藏的多深。而在
书中它总是伴随着孤单少年的身影而存在,因此总是给人以神秘恐怖的感觉。而海也成了田村、佐伯和中田共有的记忆场所。
对于记忆,佐伯最后把油画留给了田村,并嘱咐他要把她记住,永远把她记住,即使所有人都不记得她也不要紧。记忆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种对于以往事物的再现,当记忆本身是一种美好却又不时与外界合力成为一把利器刺伤你时,它就变得既可贵又可悲可恨。然而我们永远也无法选择记忆的内容,更无法选择不去记忆,因为以往的种种既与我们有关却又不是我们所能掌握与控制的,充满着无奈的接受是我们最大的悲哀。记忆做为一种必然性的东西而存在,影响着现在人物的心情与命运。
(二) 图书馆——现实
对于村上为何把田村安置在一个图书馆,并把所有的相遇都安排在这里一度无法理解。后来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场所比这里更适合了。
首先,图书馆,尤其是甲村图书馆这样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背景的图书馆,充满着古典的韵味,这样的场所仿佛可以吸纳所有不同的因素,也拥有足够的能量去释放不同人物的魅力;
另外,图书馆里的节奏感本身就与书相伴,看书是一个极富享受的过程,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孤独的心境相配合,自我的封闭与冲破自我的冲动才能彰显得淋漓尽致。缓和又略带神秘感的气氛中常常能够令我们反省自身,心澄静地去面对自己。
事实上,大岛与田村之间很多的话题常常由书而起并由书而结束,比如他们在其中所谈到的许多本书的寓意及对于人物的理解便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于人生的态度。
(三)森林—-异化——抗争
田村有两次住在那个森林小屋当中,这个森林在战争期间曾经做为一个军事秘密基地而存在。第一次他只是在孤独中战胜自己,努力变成一个强者,但对于在不远处的森林更多的还是一种畏惧;而第二次,好奇心驱使着他不由自自主地往里面走。他带着自己的背囊,把一切准备好,在深邃的密林中他一个人孤苦伶仃。身上有个巨大的空白,那空白至今仍在一点点继续膨胀,它迅速吃掉自己身上残存的内核。自己这一存在越发变得无可理喻。这里没有方向,没有天空没有地面。他想佐伯,想樱花,想大岛,但距他们所在的场所有几光年之遥,他孤单单地置身于幽暗的迷宫。后来他彻底地丢掉了自己的背囊(我还一度疑惑着为什么田村在平时总是带着背囊,但是在这一刻却彻底地放弃了),令自己完全失去一切的束缚,赤身肉搏地去抗争这一巨大的魔兽。在森林的深处进入的往往是属于自己的迷宫。迷宫的原理在于你自身内部,而且同你外部的迷宫性相呼应。你外部的东西是你内部东西的投影,你内部的东西是你外部东西的投影。所以你通过屡屡踏入你外部的迷宫来涉足设在你自身内部的迷宫,而那在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森林这一场所也成了怪异世界的一个场所。“所谓的怪异世界,乃是我们本身的心的黑暗” “外部世界的黑暗固然彻底消失,而心的黑暗却几乎原封不动地剩留下来。我们称为自我或意识的东西如冰山一样,其大部分仍沉在黑暗领域,这种乖离有时会在我们身上制造出深刻的矛盾和混乱”森林这一场所的出现,实际是我们内心矛盾和混乱的自我挣扎过程,这种抗争是一种积极的抗争,是一种充满力量的抗争。
三、 责任与迷茫
大岛说责任是想象力的问题,我们的责任从想象力中开始,叶芝写道:“In dreams begin the responsibilities.(责任始自梦中)”诚哉斯言。反言之,没有想象力,责任也就无从产生。事实上村上对于责任的阐述一直贯穿于全书,并且一直伴随着迷茫而产生。
田村卡夫卡在要去往甲村纪念图书馆的地铁里看到来往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朝着与自己相反的方向,他置疑自己所做是否是正确的。明知自己的杀死父亲,与母亲与姐姐的交合是一种错误但仍然不断地追求着,到最后主动回到自己的家继续学习,做回一个十五岁少年的正常轨道中去,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不断抗争获得新生。
书中有许多是关于战争与暴力的反省,通过这种反省来对人类本身进行自省。田村读到阿道夫 艾希曼中校时对其所做的评价,哨兵的逃离,还有在战争中的所有受害者,所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理,对于琼尼沃克这一典型的暴力形象的反抗等等,无不充斥着对于战争与暴力的厌恶。“ 哪里也不存在旨在结束战争的战争”, “为什么人们要打仗呢?为什么数十万数百万人必须组成集团互相残杀呢?那样的战争是仇恨带来的,还是恐怖所驱使的呢?抑或恐怖和仇恨都不过是同一灵魂的不同侧面呢?” “战争在战争本身中成长,它吮吸因暴力而流出的血、咬噬因暴力而受伤的肉发育长大。战争是一种完完全全的活物。” 这些质问与反思不仅从战争本身出发,更多的是从人类自身的灵魂另一侧去剖析,并且从中引发出责任的存在。
从田村做为一位少年所承担的责任,到战争中所产生的不管是个体还是国家的责任,再到父母亲所应承担的责任,再到每一个个体做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责任一直从未离开。反而随着主人公的不断成长而其有升华性的诠释。
四、 矛盾
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富有不同意义的场所之间的相互交错呈现出种种的矛盾。
(一) 追求与逃避
大岛对卡夫卡说:你一方面强烈追求什么,一方面又极力回避它。
佐伯对于过去不断追求却总是在现在不断地逃避。
人类本性中追求不断的相遇与外界世界的刺激,但却始终因为无法摆脱自身的孤独本性而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回避
(二) 幸福与不幸
“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千差万别。”
“幸福是寓言,不幸是故事。”——托尔斯泰
幸福是众多痛苦中的短暂停留,尼采如是说。然而故事中主人公的正是在不幸中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不管是积极的抗争亦或是消极的抗争。
(三) 无奈与抗争
“在如此数不胜数的星斗的俯视下活到现在,却从未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不,岂止是星星,此外世上不是有许许多多我未觉察或不知道的事物吗?如此一想,我感到一种无可救药的无奈。纵然远走天涯海角我也逃不出这无奈”
“田村卡夫卡君,我们的人生有个至此再后退不得的临界点,另外虽然情况十分少见,但至此再前进不得的点也是有的。那个点到来的时候,好也罢坏也罢,我们都只能默默接受。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这些都是大岛所说的话,这是属于他自己的无奈,其实也是书中所有人的无奈。但是我们所庆幸的是没有任何人选择放弃,不管人生当中所有的不幸如何演绎,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抗争,我想这或者正是村上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所在。
五、 死亡
令我感到激动的是《海边的卡夫卡》中的所有的死亡都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死亡,这种死亡方式与之前我看过的《挪威的森林》中木月、直子与初美的自杀都不同。
佐伯恋人的死亡是因为xue chao的原因被人误杀却不了了之;而中田的死亡却是由于他的责任和任务已然完成。而佐伯的死亡是值得一提的。她并没有在自己的恋人死后选择死亡,她选择痛苦地活着,选择活着的痛苦,因为在这种痛苦中起码可以保存自己与曾经恋人的回忆,而这恰恰与直子的死亡不同,她选择死后的虚无。直到她与酷似曾经恋人却又有可能是自己儿子田村卡夫卡相遇后,觉察到时间的意义与自己活着的意义,毅然将自己所写的手稿交给中田销毁之后,才选择安然的死去,因为她也将成为某人永久的回忆。
后记:我所触及的东西是极其表面的,仍然有许多的隐喻并未揭示,因为不明白也就不敢冒然在提及。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虽然只有一遍,却受益匪浅,而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方能体味。
转载自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