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都说毛泽东是伟大领袖,但如果从经济史和企业史的双向叙事维度上看,他还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家。历史作证,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最大的工作,乃是要通过管理绝对公有制企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事实,意味着两个重要的价值判断: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不是后来人的首创,事实上毛在50年代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以肯定地说,在差不多整整10年之内,毛泽东所有的精力,都是在抓经济。第二,毛泽东把新兴的中国整体看成了一家巨型企业,这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企业,没有之一。
作为一名企业家,毛泽东的经济学面相,主要体现在他的两句语录里:第一,“一曰大,二曰公”;第二,“钢铁和粮食,有了这两个东西,一切都好办”。前者代表了毛泽东经济学的产权概念,即在中国推行一种绝对意义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民公有制的企业;后者则代表着毛泽东关于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用钢铁和粮食拉动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早日实现共产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认为,人民公社是一个典型的企业组织,钢铁则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产品。毛泽东接下来的企业发展思路,正是以钢铁为产品导向。
1958年6月19日,毛泽东拍板,定下了这一年中国钢铁产量的目标,是年产1100万吨。但是问题在于,这一年的1-7月,全国累计钢产量不过380万吨,这意味着剩下的5个月需要生产700万吨。毛泽东对此非常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他在8月16日讲了一番关于钢铁生产的重要原则: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办钢铁。(注1)
“钢由1957年的534万吨翻一番,达到1100万吨,到年底只有4个月13天,有完不成任务的危险,中心问题是没有铁。现在各省市都打了电话,发动了,可是还要抓紧些,要催回电话,要保证。为了任务落实,第一书记要亲自挂帅,要保证重点,要拼命干。”(注2)
的确,毛泽东在讲话中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这个时候他完全是一个巨型钢铁厂的董事长,开始亲自介入细节管理。因此,他重点要求各省市的第一书记必须把钢铁生产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这意味着毛首先解决的是组织问题和领导力的问题。
“省委书记回去以后,要立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个地区一个主,一省只能有一个头,邯郸有一个合作社,赶一辆大车到邯钢要铁,不给就不走。各地那么多人乱跑,要根本禁止。要逐级搞平衡,逐级上报,社向县,县向专,专向省,省向中央,这叫社会主义秩序。统一计划,分级管理,重点建设,枝叶扶持,分级是在统一计划下,只搞分散不搞独裁不行。必须有控制,不能专讲民主。马克思与秦始皇要结合起来。”(注3)
这一段话非常著名,尤其是最后一句,马克思和秦始皇要结合起来,站在当时的语境里分析,显示出毛泽东焦躁的心理,他希望用绝对统一的思想,统一的秩序,统一的管理,尤其是要用一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把全国的钢铁生产绝对控制起来。这是毛多年以来形成的工作方法,从战争年代到现在的经济工作,他坚信只有绝对的管理,才有绝对的效率。事实上他还说过另外一句更彻底的话,“过去革命打仗死很多人,是不要代价的,现在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干呢?”(注4)
“明年搞2700到3000万吨钢铁,五十万台机床,完成这些,就是胜利。因此,要拼命干,要一星期抓一次,还有十九个星期,要抓十九次。1100万吨钢铁,必须保证完成。经过三令五申,仍然完不成任务,或者有铁不拿出来者,对搞分散主义的,就要执行纪律。纪律处分有六种:一警告,二记过,三撤职留任,四撤职,五留党察看,六开除党籍。”(注5)
这段话显示毛泽东并不认为下面的人会立即行动起来,因此他直接告诉全国的官员,事关重要的钢铁生产,必须建立严格的惩罚措施,完不成任务,是要开除党籍的。这一措施的出台,的确把所有的地方官员逼到了绝境,无论使用什么办法,首先必须要让毛泽东满意。
“上海有十万吨废铁回炉,要大收废钢废铁。暂时没有经济价值的铁路,如宁波,胶东线,可以拆除,或者搬到重要地点去。首先保证冶金设备,高炉、平炉、轧钢机、以及发电机和重要铁路,重点工程,车床,吊车。要向干部和群众讲清楚,首先保证几件大事,才是万年幸福。”(注6)
这是更加细节化的企业管理。从废旧材料的管理,到工业设备的管理,毛泽东甚至提到了拆除宁波铁路线和胶东铁路线,目的只是为了寻找炼钢材料之用的铁轨,为此毛泽东已经完全不顾及修建铁路的成本问题和钢铁生产的成本问题,他只有一个目的,必须完成全年钢铁生产的任务,是死命令。这听上去有些荒唐,但的的确确是毛泽东企业管理的办法之一。
这个时候,作为企业家的毛泽东热血沸腾,命令下达,中央其他的领导,尤其是下面的各级领导,理所当然地大干快上,全国听不到任何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资料图:1958年,广西学生大炼钢铁)
李富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是全国经济管理的实际执行人。他说:
“为保证在二五计划内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上建成各大区的工业体系,1959年要保证生产钢2700——3000万吨,1960年4500——5000万吨,以钢为纲,苦战三年,争取5000万吨。农业大跃进带来工业大跃进,粮食,棉花基本上过关了,工业是四五月份才开始跃进的,因此还要努力。钢1100万吨,一吨也不能少。争取七年时间,1960年达到5000万吨,1962年8000万吨到一亿吨,1964年1.6亿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第三个五年计划某些方面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可不可以设想,公社化了,粮食问题解决了以后,吃饭不要钱,棉花问题解决以后,穿衣,鞋子不要钱。到第三个五年计划之后,衣食住行都不要钱,就全面向共产主义过渡。”(注7)
陈云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组长,他一开始比较担心1958年不太可能完成1100万吨的任务,不过在听了毛主席的讲话之后,他开始研究大炼钢铁的基本方法,他说:
“第一,抓好土炉子,主要关键是土炉子,否则钢铁生产今年完不成,像主席所说的就是失败。土炉子成为今年的一个主要问题。第二,机械工业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发动群众,挖掘潜力。第三,目前存在的以物易物的现象,必须制止。第四,已经签订的合同,要遵守。第五,中央和地方必须共同努力。第六,要召集一次基本建设的会议。”(注8)
薄一波是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他完全转述了毛泽东的指示,说:“主席指示,对土炉子要有信心,不能泄气,即使在一百个土炉子中,只有一个出铁,那就很好,就算插上了红旗,其余九十九个都应当向它学习。”说完这些话,薄一波在6月30日的下午,组织了一个汇报团队,包括主要钢铁产区的工业书记、鞍钢、武钢、太钢等几个大型钢铁厂的党委书记,专门向毛主席汇报,当面向毛主席宣誓保证完成任务。(注9)
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工作汇报会。毛主席问在场所有的人员,1958年全年完成1100万吨钢任务,行不行,然后在场的所有人一个个都当着毛泽东的面表态。(注10)
——上海市副市长马天水说,可以。 ——鞍山市委书记说,行。 ——武汉市委书记说,行。 ——太原市委书记说,可以。 ——重庆市委书记说,行。 ——北京市委书记说,行。 ——天津市委书记说,行。 ——唐山市委书记说,可以。 ——马鞍山市委书记说,行。
冶金部副部长刘彬说,可以,我们都做了计算了。
冶金部办公厅主任袁宝华说,“冶金工业的生产,从矿山、冶炼、轧制到机修、运输,等等十个环节,我们树立了十面红旗,只要十面红旗能够站得住,他们的经验能够推广,我看有希望”。
冶金部部长王鹤寿说,“主席只要下了决心,我们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可以的”。
薄一波说,“主席,我建议把1100万吨登报,登报以后,大家都看得到了,义无反顾,就会努力奋斗。第二天他接着又说,“要破除迷信,美国算不了什么。用不了一二十年,苏联可以变为两个美国,我们变为四个美国”。(注11)
关于钢铁生产,中国上上下下的激情燃烧到这一步,高层终于出台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钢产量要达到2700万吨,争取3000万吨。《人民日报》当然立即进行了重点报道,就1958年的大炼钢铁进行了总动员。
“工业的产生和建设必须首要保证重点。工业的中心问题是钢铁生产和机械的生产,而机械生产的发展又决定于钢铁生产的发展。根据当前全国人民对于钢铁的巨大需要和对于钢铁生产的巨大努力,根据钢铁冶炼设备正在逐月增加和迅速投入生产的情况,钢铁生产的飞跃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注12)
“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即比1957年的产量535万吨增加一倍而奋斗。”(注13)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附,本文参考资料:
注1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703页。 注2 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下册,90页。 注3 同上,102页。 注4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8月19日,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下册,98页。 注5 同上,101页。 注6 上述毛泽东讲话,均是毛在第二次协作区主任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8月21日。 注7 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下册,101页。 注8 同上,126页。 注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705页。 注10肖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红旗出版社,371页。 注11 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下册,127页。 注12 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8期。 注13 同上。
(责任编辑:余江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