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最容易出现涨停的四个位置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9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锤百炼的制胜法宝 【1】 转 [color=#999999 !important]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复制链接]
阿育阿育


明灯高二
威望16158学分17689预报涨停0 支
  • 发消息

电梯直达[url=][/url]
1楼
发表于 2015-12-28 11: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本帖最后由 阿育阿育 于 2015-12-28 11:17 编辑


本帖隐藏的内容千锤百炼的九大制胜法宝


  (一)弹性定律

  股市下跌如皮球下落,跌得越猛,反弹越快;跌得越深,反弹越高;缓缓阴跌中的反弹往往有气无力,缺乏参与的价值,可操作性不强,而暴跌中的报复性反弹和超跌反弹,则因为具有一定的反弹获利空间,因而具有一定的参与价值和可操作性。

  (二)抢点定律

  抢反弹一定要抢到两个点:买点和热点,而且缺一不可。因为,反弹的持续时间不长,涨升空间有限,如果没有把握合适的买点,就不能贸然追高,以免陷入被套的困境。另外,每次值得参与的反弹行情中必然有明显的热点,热点板块容易激发市场的人气,引发较大幅度的反弹,主力资金往往以这类板块作为启动反弹的支点。

  通常热点个股的涨升力度强,在反弹行情中,投资者只有把握住这类热点,才能真正抓住反弹的短线获利机会。

  (三)时机定律

  买进时机要耐心等,卖出时机不宜等。抢反弹的操作和上涨行情中的操作不同,上涨行情中一般要等待涨势结束时,股价已经停止上涨并回落时才卖出,但是在反弹行情中的卖出不宜等待涨势将尽的时候。

  抢反弹操作中要强调及早卖出,一般在有所盈利以后就要果断获利了结;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暂时还没有获利,而大盘的反弹即将到达其理论空间的位置时,也要果断卖出。因为反弹行情的持续时间和涨升空间都是有限的,如果等到确认阶段性顶部后再卖出,就为时已晚了。

  (四)决策定律

  反弹行情的趋势发展往往不明显,行情发展的变数较大,预测的难度较大,所以,参与反弹行情要以策略为主,以预测为辅。当投资策略与投资预测相违背时,则依据策略做出买卖决定,而不能依赖预测的结果。

  (五)转化定律

  反弹未必能演化为反转,但反转却一定由反弹演化而来。但是,一轮跌市行情中能转化为反转的反弹只有一次,其余多次反弹都将引发更大的跌势。为了搏一次反转的机会而抢反弹的投资者常常因此被套牢在下跌途中的半山腰间,所以千万不能把反弹行情当做反转行情来做。

  (六)止损定律

  技术止损法:它是将止损设置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剔除市场的随机波动之后,在关键的技术位设定止损线,从而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这一方法要求投资者有较强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自制力。技术止损法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一些,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运用技术止损法,无非就是以小亏赌大盈。例如,在上升通道的下轨买入后,等待上升趋势的结束再平仓,并将止损位设在相对可靠的平均移动线附近。就沪市而言,大盘指数上行时,5日均线可维持短线趋势,20日或 30日均线将维持中长线的趋势。一旦上升行情开始后,可在5日均线处介入而将止损设在20日均线附近,既可享受阶段上升行情所带来的大部分利润,又可在头部形成时及时脱身,确保利润。

  在上升行情的初期,5日均线和20日均线相距很小,即使看错行情,在20日均线附近止损,亏损也不会太大。

  定额止损法:这是最简单的止损方法,它是指将亏损额设置为一个固定的比例,一旦亏损大于该比例就及时平仓。它一般适用于两类投资者:一是刚入市的投资者; 二是风险较大市场中的投资者。定额止损的强制作用比较明显,投资者无需过分依赖对行情的判断。止损比例的设定是定额止损的关键。定额止损的比例由两个数据构成:一是投资者能够承受的最大亏损。这一比例因投资者心态、经济承受能力等不同而不同。同时也与投资者的盈利预期有关。二是交易品种的随机波动。这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时,市场交易群体行为导致的价格无序波动。定额止损比例的设定是在这两个数据里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投资者应根据经验来设定这个比例。一旦止损比例设定,投资者可以避免被无谓的随机波动震出局。市场进入盘整阶段后,通常出现箱形或收敛三角形态,价格与中期均线(一般为 10~20日线)的乖离率逐渐缩小。此时投资者可以在技术上的最大乖离率处介入,并将止损位设在盘局的最大乖离率处。这样可以低进高出,获取差价。一旦价格对中期均线的乖离率重新放大,则意味着盘局已经结束。此时价格若转入跌势,投资者应果断离场。盘局是相对单边市而言的。盘局初期,市场人心不稳,震荡较大,交易者可以大胆介入。盘局后期则应将止损范围适当缩小,提高保险系数。

  无条件止损法:不计成本,斩仓抛售的止损称为无条件止损。当市场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时,投资者应摒弃任何幻想,不计成本地杀出,以求保存实力,择机再战。基本面的变化往往是难以扭转的。基本面恶化时,投资者应当机立断,斩仓出局。止损是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如何用好止损工具,投资者应各有风格。在交易中,投资者对市场的总体位置、趋势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价圈多用止损,在低价圈少用或不用,在中价圈应视市场运动趋势而定。顺势而为,用好止损位是投资者资金安全以求获盈的根本方法。

  (七)止盈定律

  止盈位和止损位的设置对散户来说尤为重要,不少散户会设立止损位,但是不会设立止盈位。止损位的设立大家都知道,而止盈一般散户都不常用。为什么说止盈很重要呢?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当年20元买入安彩高科,我告诉他要设立止盈位,26元,他没卖;25元时我让他卖,他说,我26元没卖,25元更不卖,到30元再卖。结果呢,11元割肉。如果设立止盈位的话,悲剧就能避免。当不少人追进大蓝筹股时,更应该设立止盈位。

  怎样设立止盈位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顺应热点10元买入一只股票,涨到11元,你设立止盈10.4元,一般主力短暂的洗盘不会把你洗出去,如果从11元跌回 10.4元,你立刻止盈,虽然挣得很少,但减少了盲动。股价到12元后,你的止盈位提高到11元,股价到了14元,止盈位设置到12.8元……这样即使主力洗盘和出货,你都能从容获利出局。

  有的人总想买入最低价而卖出最高价,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有这个想法的人不是高手,只有主力才知道股价可能涨跌到何种程度,有时即使主力也不能完全控制走势,何况你我。以前我也奢望达到这种境界,但是我早转变观念了,创新低的股票我根本不看,新低下面可能还有新低。我只买入大约离底部有10%左右升幅的个股,还要走上升通道,这样往往能吃到最有肉的一段。

 
 
 
本主题由 天然码 于 2016-9-19 17:04 删除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容易出现涨停的四个位置 [color=#999999 !important]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复制链接]
断了线的风筝


威望1614学分2621预报涨停0 支
电梯直达[url=][/url]
1楼
发表于 2014-6-22 11:57 | 只看该作者




最容易出现涨停的四个位置——
突破下降压力位(如一剑封喉处)
突破重要颈线位(如倍量过左峰)
突破上升通道上轨(如放量打拐处,也就是由缓涨变急涨处)
设置陷阱处(如挖坑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容易出现涨停的四个位置——
突破下降压力位(如一剑封喉处)
突破重要颈线位(如倍量过左峰)
突破上升通道上轨(如放量打拐处,也就是由缓涨变急涨处)
设置陷阱处(如挖坑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5-1-12 04:04 , Processed in 0.115190 second(s), Total 9, Slave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