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1238|回复: 18

如何分析及应用成交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0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如何分析及应用成交量


      成交量稳定是能够得以推动行情持续的根基,这是长期分析和操作的基础,不可动摇。通常投资者心理变化都会在成交量上面体现出来,一旦发现成交量异常变化就要考虑投资者情绪发生的转变,这对实盘操作非常重要。
  
  但是在使用成交量时要有能力分辨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成交量的作用力如何?没有办法从成交量中看出散户、中实户买进或是机构买进,也无法看到他们的卖出,这些都不是分析成交量的重点,应用成交量主要是分析市场的总体行为,绝对不是单指那些群体的操作行为。
  
  所以分析投资者的情绪事实上就是分析市场的情绪,只要明了市场的情绪变化,就可以见缝插针,可以在其中游刃有余。因为已经掌握洞烛机先,当然就可以掌握先机,如此赢的机会就更大。
  
  市场的情绪不代表一定只有上涨而已,也不是分析下跌的状况,主要是分析市场心理状况,看看市场是不是乐观或是过度乐观,还是到了超乐观的地步,因为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是必然道理,所以到了超乐观的状况后就是到了反转的极点。
  
  以目前的成交量分析,上午量达到550亿元,依循日量推动的基础看,只要不超过1.6倍以上的扩增都算比较健康的量能水平,所以仍然算是比较合乎市场基本热度升温的阶段,就有助于行情继续推动。这是从一个阶段发展行情来看,但是在实盘操作时,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既常态下个股的上涨模式。
  
  常态下个股涨势不要期待天天大涨,稳步推进的上涨格局最稳定,如此才能够持久发展,所以在实盘操作时,要注意是否在个股股价上下波动时,选择依循股价上下波动操作,以放大利润空间。当然对于一般投资者或者业余股民就会受到时间限制,那就要考虑长波段持股,这就需要从技术上来把握有利于作价的空间。
  
  尤其是在行情经过升温后出现的普涨态势,往往都会以技术面来主导,现在的行情可以说就是如此,你可以看看上涨的个股都是技术面获得优化后发生爆发性上涨格局,地产股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在行情确立后,要如何选股也是关系到阶段行情操作的收益空间会有多大,专守一只股或者天天跑短线,只要有收益就好。
  
  最不可取的就是对自己的持股没有信心,专守时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能随意舍弃,而跑短时绝对不能一山看过一山高,只有用平和的心态来操作选择个股才会心中有数。那么要如何才能既不会对长线持股担忧,也不会受到短线操作影响呢?又要回到技术面来选择股票,只要你按照“量、价、空、时”来选择即可规避。
  
  在量、价、空、时四个技术分析要素中,要将成交量作为分析的基础,有了成交量才有望推动价格发展,价格的体现形式在均价线,所以当然就需要对均价线进行深入研究,当明白价格主导的优势后,而K线又是价格的度量方式,所以自然K线组合给予了价格波动的空间感,最终就可用分析三部曲把握价格运行周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8-10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看看吧,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分析及应用成交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分析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师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dadsvzSEGAVZXCAEGFEG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 高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11-20 02:24 , Processed in 0.108305 second(s), Total 12, Slave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