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8月08日讯 沪指本周涨2.20%,深成指涨3.06%。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前几周,本周大盘成交量出现了明显萎缩。大盘连续缩量说明了什么问题?市场是否已经见底?来看看历史数据吧。 成交量3500亿有没有到底?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大盘历次大的调整,成交量萎缩幅度通常在70%以上。而本周沪市最低成交量3575亿,与前期峰值相比缩量幅度达72.71%,已超过70%的水平。那么是否意味着现在的成交量已经接近阶段地量呢?可能是,但有一个因素不能不考虑,那就是“降杠杆”。 据国泰君安分析师任泽平、张庆昌的研究报告,大跌前股市杠杆资金存量在4万亿左右,占境内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比重约8%。从两融余额变化来看,从最高22730亿元下降到12972亿元,降幅为42.93%,场外配资资金下降情况肯定更严重。如果以杠杆资金量下降50%计算,对大盘成交量的影响约为50%×8%=4%。 综合历次调整成交量萎缩的幅度来看,假如本轮大跌成交量的萎缩幅度在70%--75%,那么沪市成交量最低的位置大概在3275亿--3930亿;如果把“降杠杆”对成交量造成的影响也考虑进来,即下降4%(最高值13099亿下降4%为12575亿),那么沪市成交量的最低位置大概在3144亿-3773亿。 最低成交量离底部有多远? “地量地价”是股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历史走势来看,也有一定道理。不过,最低成交量与指数最低点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上表所示,有的相距只有几个交易日,有的则间隔一个月以上,而且有的在前有的在后。 在K线图中,最低成交量的附近,一般都会有一系列比较低的量柱,这是我们判断阶段底部区域的重要参照。根据上面的估算,若沪市连续出现3500亿左右的成交量,我们可以密切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