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1089|回复: 13

信仰缺失,论孔孟与基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认为早期的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并且可与西欧基督教文明做一比较:
一、儒家思想使中国人比较注重以情感为根基.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讲求的是发自于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感情,这种“仁”的个人外在表现就是“义”,以“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作为个人行为的价值准绳.而“仁”的社会性表现则是“礼”,这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的社会性道德.“智”作为儒家的求知精神,也是以“仁”为目的的实践手段.
基督教文明讲则讲个人生命的“原罪”,因而个人的行为应该以上帝的意志为准,求自我的赎罪.因而西方传统文化把感性的爱放在从属的位置,而以理性的爱为准.而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把人的情感,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传统家庭都很重视亲情的融洽,拥有异常强烈的家乡情结的重要原因.对社会则表现为对“和谐”“其乐融融”的追求,这是发自人内心情感的基本要求.中国文明之所以持续地发展至今,而不毁于内部的战乱,与此关系很大.
后世的程朱理学,却把把“仁”外在化为理性对人欲的钳制了,抹杀了饱满的人伦情感.这是违背了儒家思想初衷的.
二、儒家思想讲求对现实的追求,推动了中国人的入世精神.
中国人之所以很少有发自内心的有神论,而执着于对现实的经营,就在于儒家“一个世界”的观点.
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往往在现实世界之外设一个不可知的“彼岸世界”,认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一切行为,都将在“彼岸世界”得到审判,因而人生只是一场不必过分执着的旅途,人生的意义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得到最终肯定.
儒家则曰“未知生,焉知死?”儒家不把生活的目的放在彼岸世界,而是只承认现实世界的意义,因而只有通过人的积极实践,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肯定.因而儒家追求一种“自我实现”式的“快乐”境界,而非漠然处世——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快乐置于尘世,把幸福置于尘世,追求一种可感的真实人生,这是千百年来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积极入世,积极审美的重要精神动力.
即使是追求超脱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演变成了半入世半出世,以超然之态享受尘世之乐的“禅宗”,这里,儒家所推行的人生观,无疑起了很大作用.这种尘世之乐并不同于动物式的肉欲,而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精神性的肯定,对现实情感的精神性的肯定.
三、儒家思想使中国人讲求理性的实用性.
西方传统文化,从哲学家柏拉图起,就基本上是“理性主义”,即把生活的理性,升至高于一切的绝对律令的位置,甚至与上帝合而为一.人是理性规定下的棋子,是上帝驾驭的羔羊.话说程朱理学也是跟理性主义一个做法,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个人抑制内心情感,服从外在的绝对秩序.
但是,最初的儒家思想却不是这样.理性,或者说格物致知的精神,只是一种工具性的手段,其最终目的仍是“人”本身,即符合人的善良感情和道德,即人格意义上的“仁”.中国人爱讲“通情达理”“合情合理”“中庸”···在我们眼里,情绝非是绝对理性的附庸,而至少是与理性同样重要的东西.在孔子、孟子眼中,理性是人内心之“善”和“仁”的外在延伸,道始于情,理始于情,“理”是为人的感情目的服务的.现代,中国人创业时的“实用主义”精神,灵活经营,绝不死板,让欧美人士赞赏不已,这其实得益于儒家文化的影响.
不过,在科学研究中、在治学中,在履行法律时,我们不能把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因为自我的私情和私利,而把符合更广大人民情感的,或符合自然规律的理性原则忽视掉.
四、儒家讲求人的社会性,加强了中国人内部的关系纽带.
基督教文化中,人是孤立的,一个一个的,都是上帝的子民,社会、国家只是大家一起生活时的松散契约.因而,现代西方社会,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的均衡性、不冲突性,而情感的连接作用则显得非常薄弱.
诞生于农耕文明的儒家文化,一开始就把人置于人群中,置于家庭中,置于社会中,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情感上的纽带关系,由此至下而上,通过确立伦理关系,建立起一套结构严整的国家社会系统.在现代中国,“家庭”依然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观念也是影响我们社会行为的最大的因素之一.以家庭观念为基础,家庭利益为目的,进而推广至“祖国”这个讲求秩序与和谐的大家庭,中国人民拥有举世瞩目的创业动力和民族凝聚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自然地,虽然儒家思想强调社会性和秩序性,也并不能成为少数人利用绝对权力和死的规定,违背百姓的意愿,钳制百姓生活的理由,而只是一种忽略秩序的情感连接性、忽略秩序的内在平等性的“异化”行为.
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条线索.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中国思想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前者是诸子百家争鸣,各大经典形成的时代,后者则是对先秦经典,主要是儒家经典不断重新解读的时代.因此可以说,孔孟儒家的思想奠定了后世文化发展最坚实的基础.道家思想的发展、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中国化过程,莫不是受到了儒家文化风格的巨大影响,以至于儒释道三教合流,形成了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局面.儒家思想也成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成为众多历史人物和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思想导师.

发表于 2015-10-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会缺失,是因为中国的唯物主义教育并没有和中国的古典唯物主义相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0-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讲求人的社会性,加强了中国人内部的关系纽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讲求人的社会性,加强了中国人内部的关系纽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讲求人的社会性,加强了中国人内部的关系纽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讲求人的社会性,加强了中国人内部的关系纽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讲求人的社会性,加强了中国人内部的关系纽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7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善,是两者都推荐的。但是也有本质区别,基督认为人生来就是罪恶的的,儒释道讲人之初姓本善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11-18 04:25 , Processed in 0.095231 second(s), Total 11, Slave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