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889|回复: 9

这位优雅的女士,决定了上交所的开业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这位优雅的女士,决定了上交所的开业


  导读:这位优雅美貌的女士20多年前的行程,决定了上海证交所在1990年12月19日的开业;假如不是她,上海证交所可能不会赶在1990年底诞生。她和上海证交所的关系,完全是由上海证交所筹建和诞生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所决定的。
  
  每当说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那一张开业时的照片是必不可少的历史见证。
  
  
  
  这一张由新华社记者柳中央拍摄的照片,记录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的盛况,浓缩了中国证券市场诞生和发展历史中的诸多要素——未来中国证监会的前四任主席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周小川都在现场(照片中出现了其中的前两位);未来中国人民银行的三位行长朱镕基、戴相龙、周小川也都在现场;未来主管经济金融的两位副总理朱镕基和黄菊在场,其中的一位后来还成了国务院的总理……
  
  除此之外,后来者无论是证监会的主席、还是普通投资者,每当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情不自禁地发问:画面中间那个优雅美貌的女士是谁?她为什么会跻身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场合的中心地位?
  
  如果笔者告诉诸位:这位优雅美貌的女士20多年前的行程,决定了上海证交所在1990年12月19日的开业;假如不是她,上海证交所可能不会赶在1990年底诞生——这也许会让大家更吃惊、并更加急于想了解这个女士的背景。
  
  这个女士名字叫邓莲如(Lydia Selina Dunn, Baroness Dunn,1940年2月29日-),受英国册封的女男爵,是第一位取得英国终身贵族身份的华人。当年是香港贸发局的主席,后来成为英国上议院议员。
  
  她和上海证交所的关系,完全是由上海证交所筹建和诞生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所决定的。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城市,明确了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之后,国务院决定成立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刘鸿儒任组长,成员有原财政部副部长谢明,以及当年的年轻学者周小川、楼继伟、宫著铭等参加。该小组所提出的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证券交易所:“允许企业用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在经济特区试办证券交易所,取得经验后再向大中城市逐步推广。”
  
  20世纪80年代,伴随第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的发行,当时国内最为活跃的报纸——《世界经济导报》就陆续刊出了下列署名文章:《社会主义要有“资本市场”》、《上海要大胆成立证券交易所》、《设立证券交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证券交易所立法的三个问题》……
  
  1988年深圳市政府成立了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开始正式筹建证券交易所的探索。
  
  1988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会议决定组建“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并起草《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1988年11月9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和秘书长张劲夫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听取了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有关《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的汇报(参加会议的还有财政部副部长项怀诚、原国家经委副主任吕东、体改委副主任安志文、高尚全、央行金融管理司司长金建栋等30多人)。
  
  但是,因为1988年中央政府面临“双轨制”带来的经济纷乱、“价格闯关”引起的社会不稳定、以及因为“反精神污染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引发的政治争议,在这些背景因素的影响之下,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创设的初期研究以及在体制内、在中央层面上的实际推进很快就因“目前条件尚不具备”而被搁置。1988年11月9日有关《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的汇报会最后形成的共识是:从总体上看,建立证券交易所,目前条件尚不具备,但从今后改革发展趋势来看,这是必然的。(详见张劲夫《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由来》,《百年潮》2001年第2期)
  
  催生中国证券市场出现的契机完全是经济以外的因素——这也许是很多经济学家和参与决策者意想不到、也可能至今都不太愿意完全认可的。
  
  1989年五、六月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紧接着,西方七国集团对中国实行了经济制裁,外资大量撤走。
  
  尽管在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体进程在诸多领域因为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而有所犹豫、迟疑、停滞和后退。但为了冲破随着80年代末的社会冲突带来的国际封锁,中国的最高决策者非常希望采取适当的市场和政府行为来重新获得国际认可、树立改革进程仍在继续推进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形象。
  
  因此在1989年底,上海市政府所采取的一个顺从了中国整个改革开放进程历史逻辑的主动行为,使得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出现了一个实质性的进展。
  
  1989年12月2日,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在康平路市委小礼堂就如何“深化上海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举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受到邀请与会的有金融、学术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还有市政府经济智囊团高级金融顾问、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李祥瑞为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即龚浩成的前任,后担任上海证交所第一任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龚浩成(后担任上海证交所执行理事),上海市体改办主任贺镐圣。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后担任中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受邀专程从北京飞到上海参加会议。参加会议的上海理论界代表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彪如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年轻教师刘波(后担任上海证交所副总经理、南方证券公司总经理)。
  
  就在这次会议上,朱镕基在听取了刘鸿儒等专家的意见后拍板决定,上海要加大金融改革的步子,重现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采,其中首要的工作是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和建立证券交易所,这是上海金融体制改革中两个最迫切的问题。在会上,朱镕基先提出了他的想法。他说,自他来上海之后,一直在抓财政,但收效不大。他认为要调整部署,从金融改革抓起,建立证券交易所和成立外资银行。他希望上海要作出自己的努力,加快改革的步伐,为上海树立新的形象。
  
  在这个会上,成立了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三人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牵头,市体改办和市政府咨询小组各出一个人(三人分别为龚浩成、贺镐圣和李祥瑞)参加,李祥瑞为组长,具体负责领导这项工作。三人小组的工作直接对市长负责,不需要通过单位和所属系统领导机构层层汇报。同时,三人小组下设办公室(在1989年12月20日召开的“三人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确定的办公室成员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处长王定莆、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华庆和陈泽浩、外资管理处处长余航、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调研部副总经理金大建、上海市体改办处长陈瑜),放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具体负责制订方案和规划。
  
  为重新树立对外开放的国家形象,在会议上甚至基本决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日期。因为1990年12月份,香港贸发局的主席邓莲如女士将率一个大型的香港贸易代表团来上海访问,所以会上初步的决定是尽量争取在那个时间点开业。

1990年初,三人小组在汇报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备方案中,曾根据现实筹备进展的实际情况,建议1990年实现交易所的试运行,正式开业时间安排在1991年四、五月间。但朱镕基仍坚持加快筹备进度的要求,1990年2月28日对此批示“请抓紧一些,可否力争今年开业”。(见插图2)
  
  1990年4、5月间,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访问了美国、新加坡等地。尽管整个筹建工作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在抵达最后一站香港时,他还是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宣告成立。”
  
  外电纷纷评论说,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不会变”,“上海证券市场及金融发展将矗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个典型的外宣姿态,划定了上海证交所筹建的时间底线,给三人小组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直接造成了具体筹建工作小组负责人的更换(原来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处长王定莆),最后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主持工作的正处级副处长尉文渊担任筹建工作小组负责人,后来尉文渊成为上海证交所第一任总经理。
  
  可以这么说,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是政府主动驾驭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决策。这个举动之所以说它政治意义大于经济作用,是因为中国的最高决策者希望通过它向全世界昭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关闭。
  
  朱镕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仪式上的讲话,谈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重大意义时,首先就表明:“它标志着我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建过程中,朱镕基曾反复关照三人小组,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对外可以宣传、但对内不作或少作宣传。要求大家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正因为如此,在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交所举行成立大会的当天,新华社从上海发出只是一则寥寥200字、措辞极其谨慎的消息:“响应深化经济改革的呼唤,我国大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天正式成立。这一绝迹4O多年的证券买卖专业场所于12月19日在上海外滩开业后,将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股票在这里上市成交。据介绍,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法人,实行法人会员制,不吸收个人会员人场。第一批22个会员中包括上海、山东、沈阳市、江西、安徽、浙江、海南、北京等地的证券公司、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信用社等地方和全国性金融机构。”这与海外媒体广泛而大篇幅的热烈报道,形成极大反差。
  
  上海证交所的建立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中国在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象征意义,为中央政府所认同和支持。不然,无论中外、凡是经历过中国1989年到1990年那段历史的人,都很难相信,在风波事件发生才刚刚半年,经济上正在强力地治理整顿、改革上大面积地收缩退让、政治上严厉地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和精神污染、党内严格地进行清查审查和甄别……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会决策建立资本主义的典型市场——证券交易所。据三人小组成员龚浩成回忆,在1989年的会议上,朱熔基对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三人小组成员李祥瑞和龚浩成说:“你们两位不用害怕,出了事我和刘鸿儒负责。你们两位还在第二线呢。”一年以后,李祥瑞和龚浩成见到朱镕基重提旧事,朱镕基告诉他们说,在决定要筹建上海证交所之前,他就曾当面向邓小平汇报过。他说:“小平同志,我们想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邓小平当时说:“好哇,你们干嘛。”
  
  1990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上海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请示》。
  
  随即在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请示》,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中委(1990)100号文〕精神,向我们报来了《关于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请示》。”“我们认为,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条件和时机基本成熟,建议国务院予以批准,以进一步树立我国改革、开放良好形象,加快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促进我国现已开拓的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国家和企业筹集融通建设资金服务。”
  
  国务院对此报告十分重视,仅仅过了十多天,10月8日,国务委员兼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批示同意。
  
  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11月26日,在上海华南宾馆召开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大会。(见插图3)


  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浦江饭店举行了开业典礼。(见插图4)

当时,作为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邓莲如率香港贸易代表团如期来上海访问,她也就因此名正言顺地成为上海证交所开业典礼上的贵宾,出现在上海证交所那张开业的历史照片的中央……


发表于 2015-10-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邓莲如率香港贸易代表团如期来上海访问,她也就因此名正言顺地成为上海证交所开业典礼上的贵宾,出现在上海证交所那张开业的历史照片的中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将进入“独特复苏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0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交所的开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分享!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11-19 10:32 , Processed in 0.725533 second(s), Total 11, Slave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